案例三 2008年的中国立法工作
一、案例呈现
2008年,中国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7件法律,审议了17件法律草案,国务院制定了30件行政法规,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30多件地方性法规,朝着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
(一)编制五年立法规划。2008年是十一届全国人大组成后的第一年,为做好新一届人大的立法工作,在深入调研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立法规划涉及改善民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行政行为、健全司法制度、发展民主政治等7个方面64件法律项目,其中49件法律草案要求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提请审议;15件法律项目先进行深入研究,待条件成熟时再安排审议。
(二)加强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立法。主要是审议食品安全法草案,修改残疾人保障法,修订消防法,制定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三)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立法。主要是审议通过企业国有资产法,修改保险法。
(四)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立法。主要是修订防震减灾法,制定应对重大事件的相关行政法规。
(五)开展法律法规的清理工作。2008年清理的重点是解决法律规定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明显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法律之间规定不尽一致或衔接不够,法律操作性不强、影响实施等问题。清理的目的是维护中国法制的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更加科学、统一、和谐,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圆满完成行政法规清理和国务院规章的清理。
(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一是改革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根据立法法规定,2008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原则上都在中国人大网上全文公布,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法律草案,还要在中国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这一决定大大增加了立法工作的透明度,实现了公布法律草案的常态化,是朝着立法民主化方向迈出的重大步伐。如在审议食品安全法草案过程中,共收到各方面意见11300多件,对人民群众提出的有关理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对食品经营实行分层次管理、食品召回、保健食品管理等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都认真进行了研究,并对法律草案作了相应修改。二是改革完善国务院立法工作。为在制定行政法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国务院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等内容外,行政法规草案全部公开征求意见。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彩票管理条例等22件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行政法规草案,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民群众热情参与,仅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就收到群众意见8.2万条。
——根据凤凰网载《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08年)》第一部分改写,原文见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0603/737089.shtml
二、案例讨论
1.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在立法方面的进步与成就。
2.从立法过程看,我国法律如何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三、案例点评
本案例展示了2008年我国立法的基本情况。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立法工作日益规范化、民主化,立法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立法工作日益充分地体现民主。民主立法的本质是保障和实现人民民主,把人民的利益诉求和意志主张在民主法治的框架下充分表达出来,有效汇集起来,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人民最大限度地有序参与立法过程,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充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本案例显示,在我国立法过程中,不仅广泛地听取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而且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立法的透明度大大增加。这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整合到立法中,而且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监督立法的积极性,增强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四、教学建议
运用本案例时,重在说明:我国立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我国的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