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及启示
董小晗
【摘 要】 民主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与文明进步相伴,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资产阶级虚伪民主的批判,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论,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的民主政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奋斗和反复探索,终于成功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走上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本文以马列主义对民主的理解为起点,分别阐述中国社会主义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进程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对今后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民主政治 启示 民主集中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化也和整个社会发展一样,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在遵循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马列主义对民主政治的阐述的基础上,经历我国历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完善的进程后,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会越走越宽广,散发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魅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民主政治论阐释
第一,民主总代表一定阶级。
民主政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资本主义可以搞民主,社会主义也可以搞民主,民主本身并没有阶级性。但是在阶级社会中,民主的主体总是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此,绝对的民主是不存在的。毫无疑问,马克思、恩格斯是经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因为这一转变而放弃民主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简单地否定人类自古代社会发展而来的民主政治的优秀文明成果。相反的,他们一直将资产阶级民主视为相对于封建专制的历史进步,将民主政治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后从未放弃民主的理想,也没有否定人类追求真正民主、自由的伟大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批判和否定的仅是他们所处时代中的资产阶级的虚伪民主。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实现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一种形式。对于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的广大无产阶级来说,资产阶级民主只不过是一种金钱上的民主,没有真正的意义。资产阶级民主是依据自由主义建立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正是广大劳动人民“自由”得一无所有,才能使资产阶级拥有剥夺权利的政治统治成为可能。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逐步演化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对抗的国家。但是,资产阶级并没有按照他们许下的自由、平等的诺言去改善这种状况。因此,资产阶级民主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在国内,资产阶级推行大打折扣的“普选权”以及充满谎言和金钱味的议会,“穷人到处都在受苦,而不是在进行统治;劳动者在服从,而不是在指挥;小商人和小业主在劳动,而不是在发号施令;富人到处都由于金钱的影响而在进行统治,并且参加政权,担任官职”(1)。在国际上,资产阶级一方面打着“自由、民主、平等”的口号,另一方面对外进行疯狂的侵略、扩张,推行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这是资产阶级民主内在矛盾的深刻体现。
马克思通过对虚伪的资本主义民主的内在矛盾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争得民主就是取得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我国的民主是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民主,是为了实现劳动解放、社会解放、人类解放的民主。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民主即民主制,直接表现为一种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列宁指出:“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一部分居民对另一部分居民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组织。”(3)1917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4)这就明确说明,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是享有民主权利的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统治的一种国家制度。所谓国家制度,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确立有关国家本质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方面的制度。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出现了,但是只有马克思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民主的内容。
(二)列宁对民主政治论的阐释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伴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列宁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政治学说基础上,抛弃十月革命胜利之初的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的理想模式,扬弃资产阶级民主学说中的“三权分立”、“轮流执政”、“多党竞选”的主张,吸收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形成了更加系统的民主政治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的建设。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民主政治学说的发展作出开拓性的贡献,也为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一)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人民民主事业,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在毛泽东的全部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学说,他的人民民主专政学说创造性地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学说,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对我国今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国情: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内,人民毫无民主可言;对外,国家毫无主权。中国缺少的就是民主和主权。要想实现民主和国家主权,就要毫不犹豫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起民主政治国家。为此,毛泽东就曾提出:“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5)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做了专门的论述,他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目标是要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然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主制。我们所要建立的民主共和国在国体上是“一切革命阶级对于反革命汉奸们的专政”,在政体上是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通过的我国第一部宪法确立了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主权地位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政治制度。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巨大成果。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6)。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权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发展,它的创立奠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尽管毛泽东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规划了蓝图,但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式的错误估计,导致我国的民主建设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民主破坏现象十分严重,使党、人民和国家遭受巨大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认识到民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而深邃,它是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中国发展实际提出的。他深刻地揭示并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等的辩证关系,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符合中国发展战略要求和国情实际的民主政治新体系,这个体系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邓小平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内在联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不可分离。列宁曾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同样,也只有民主的充分发展,才有社会主义的发展。邓小平一贯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20世纪60年代他就指出:“没有无产阶级的民主和无产阶级的集中,也就没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就要复辟。”(7)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鉴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对列宁观点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没有民主的保障和支持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包括民主建设。
第二,主张通过整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邓小平在指出我国民主政治的弊端的同时,又深刻分析了其根源。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8)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民主政治制度十分关键。为达到这一目标,邓小平要求全党要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保证党内生活民主化,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干部监督机制。有了这些制度,那些搞特权、破坏民主与法制,以及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就能及时接受群众的监督,也能及时受到法律的处理。
第三,深刻分析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实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民主形态并存,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但能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也是我们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好的重要问题。邓小平说:“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家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力、两院制。”(9)“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10)他认为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之上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我们做某一项决定,可以立即实施”(11)。邓小平坚决反对搬用西方民主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议会民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民主制度,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西方民主中某些具体形式和做法,以利于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但是决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以此来取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是邓小平对西方民主的科学态度。
(三)江泽民的民主政治思想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主政治学说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研究新的时代特点,根据中国国情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改革发展新的策略,着力进行制度创新,把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他的民主政治理论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揭示出民主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目标。2002年5月,他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7月16日,他又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同年11月,党的十六大正式将社会主义在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列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战略任务。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并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来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贡献。这是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崭新的规律性的认识。
第二,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论断,并对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学说。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只能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少数人享有的民主。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则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享有真正的民主权利,人民当家作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是最先进、最广泛的民主,这是资本主义民主无法比拟的。
第三,提出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使政治体制改革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必须使其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好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在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的改革和机构改革,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胡锦涛的民主政治思想
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12)。胡锦涛同志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庄严地人民大会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拖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在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第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第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第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启示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模式。它给我国今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启示有:
(一)中国的民主政治前进和发展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证明,人民当家作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长期的斗争才得以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善和发展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是硬道理,这里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政治发展。如果民主政治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会误入歧途。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科学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应有之意。科学发展观是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坚信,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人民也愈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发展党内民主
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是党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没有党内民主,就没有党的兴旺发达。同时,发展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党内民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发扬党内民主以推进人民民主,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坚持了这一思想,并具体阐明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等,逐步推行党务公开,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民主理念、形成民主习惯、培养民主作风,进而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循序渐进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民主的发展不仅与政治发展有关,而且还与经济的发展有关。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任何急于求成的思想,任何不切合实际的行动,都将无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甚至会阻碍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作者简介】 董小晗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浙江 杭州 310028
参考文献
[1]韩振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2]张燕辉.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以及现实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3]王庆仁.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4]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主政治研究中心.中国政治发展进程2005年[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注释】
(1)马列著作编译资料(第11期)[J].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8—5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2.
(3)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1.
(4)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7.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4.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6—677.
(7)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4.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5.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0.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0.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0.
(12)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N].人民日报特稿,2007—10—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