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的思考
史玲芳
【摘 要】 随着中国网络政治作为一股新的力量崛起,中国的网络政治文化也开始蓬勃发展,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政治文化。网络政治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引导其理性化发展将对我国的虚拟政治和现实政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研究网络政治文化在中国现代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的缺点和网络主体受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网络政治文化发展存在着许多非理性的东西。本文重在从网络政治文化非理性化发展的现状来思考产生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思考如何加快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发展,希望对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社会政治的稳定有所帮助。
【关键词】 网络政治文化 非理性化发展 理性化发展对策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势如破竹,根据最新网络调查,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2亿人。较之2009年年底的3.84亿人,已经增加了0.36亿人。(1)如果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不管从网民数量还是计算机的使用量来说,中国都当仁不让成为世界网络大国。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了虚拟生活,网络参政、议政也成为网民重要的生活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政治淡漠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是在网络中我们发现网络政治正在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政治文化的兴起。文化不同于单纯的政治强制力和暴力,它是一种软实力。网络政治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络政治生活和现实的社会政治。网络的发展和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是不可预见的,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利用网络,引导网络为人类所用,它可能造福于人类;如果网络被恶人利用,也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网络的理性化发展,多思考我们现在网络政治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导网络政治文化向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现阶段建设政治文明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一)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的内涵
网络政治文化在中国是一个新现象,但却已经开始影响着中国的政治,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开始了对网络政治和政治文化的研究。但是总的来说,对网络政治文化的研究只是处在起步阶段,更多的只是对网络政治文化的认识和思考,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所以对网络政治文化进行深刻的剖析和理解,在网络飞速发展的现在有重要的意义。
从文化的视角看,网络社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长期积累的产物。互联网飞速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深刻变革,必然带来政治文化转型和整合。因此,网络时代的政治文化也就具有了独特的内涵。(2)
那么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有些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一般没有离开阿尔蒙德关于政治文化的定义。阿尔蒙德关于政治文化的定义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种政治文化是在该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中形成的。(3)所以有些学者把网络政治文化理解为: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政治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现实政治体系的态度、情感和评价的总和。(4)这个定义比较完整地解释了网络政治文化,本文将继续沿用。
本文重在探寻“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这个概念。笔者认为,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可以理解为:由于现阶段网络政治文化发展存在着非理性的因素,为了保证网络政治和现实政治的的稳定安全,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有力的手段,对网络中非理性的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控制,从而保证网络政治向着健康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能够符合整个社会政治的发展和有利于中国社会政治的稳定。由此可得,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首先,必须要对网络政治文化发展要有理性的认识。只有从观念上和认识上理性对待网络政治和网络政治文化,从而对网络政治文化发展有合理的规划和调控,才能指导网络政治行为向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网络政治文化发展的方向要正确。网络政治文化发展方向正确即是指网络政治文化发展要符合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规律,并且是有序的和健康的,从而能够促进网络政治向着规范化、合理化和合法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也是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必须要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健康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网络政治发展和中国特色网络政治文化发展的道路。
所以,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的本质在于合理性,即采用合理的态度对待网络政治,合理地规划网络政治文化发展,合理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合理地处理网络政治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总之,我认为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不仅要实现网络政治中的主体与客体协调发展,而且要实现网络政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协调发展、人与网络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网络社会科学发展,有助于中国政治文明的实现。
(二)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强调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社会意识的能动性,亦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相反。因此我们在现实中必须要形成正确和理性化发展的网络政治文化,从而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中国文化发展。
1.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能够指导和规约人们的政治行为
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它的影响已经大过了其他媒体的影响力。网络中有很多理论水平高和趣味性强的政治文章,可以让人们受启发,这与主流政治文化专业术语让人难理解不同。网络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表达,让人们能够更容易地接受这种政治观点,所以也更容易选择正确的政治行为。利用先进的政治文化指导政治行为,将有助于我们自觉认识政治活动,理性选择自己的政治行为,同时与非理性的行为抗争。所以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对规约人们的政治行为,对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影响非常巨大。我们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不得不关注网络的这种功能,认识到利用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来促进人们政治行为的有效性、合理性和重要性。政治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价值,对政治的影响是一种缓慢的过程,但它们的作用巨大,正如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一样。因此,我们必须要着手构建理性化的网络政治文化。
2.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有利于发挥政治文化在政治稳定中的凝聚力
网络的规范化和秩序化,让人们能够按正确的方式处理政治问题,形成合理的网络秩序和培育健康的网络政治,能够让人们合理地认识网络、评价网络。合理正确的政治认知能够让人们产生正确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最后形成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有了坚定的政治信仰,将有助于政治文化的认同。政治文化认同又可以保持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实际网络生活中注意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政治文化,培育他们对政治文化的正确认识,不仅可以对中国政治多元的价值取向有一个指导作用,保证网络政治的稳定,而且能够有利于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如果人们能够合理地利用网络,能够在网络中形成理性的政治文化,那么中国的政治将会更加理性,中国的社会就将更稳定,政治的稳定将带来经济上的繁荣。
3.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国的政治发展目标
网络政治文化有利于中国政治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有助于提供更多的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和便利,并为政府了解舆论、调控舆论提供一个有效平台。网民理性地参与网络政治,政府能够理智地调控网民的政治行为,这将会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对政治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理智的网络认知和理性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中国政治民主化。其次,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要求人们在进行政治参与和政治论评的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不与中国的政治主流和法制相违背,让人们形成合适的法制观,从而促进中国的政治合法化进程。最后,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包括网络政治主体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的很多有建设性意义的观点,有利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够使中国现在的政治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推动政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因此可以使政治文明的建设更加系统和全面,这也必然能够加快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二、我国网络政治文化非理性化发展的表现
由于我国现在对网络的管制和法律没有统一和缺少规范,加上网络独特的特点和政治文化的特点,中国现阶段网络政治文化发展还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存在。调查发现网络政治文化非理性化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认知多样化、政治情感两极化、政治评价差异化、政治信仰多元化四个方面。
(一)网络政治认知多样化
各种非理性的言论和情感充斥着网络,给人们的网络政治认知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个人和群体都有自己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而互联网给人们营造了越来越丰富的话语权利。个人的自我表现不知不觉代替了主流文化的说教,人们逐渐适应了独立思考,更加强调自己的权利和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对于民众的信仰和政治观念,变得越来越不好控制了。(5)因此,在网络政治中,作为网络主体的网民、网络共同体、网络政府,由于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利益的不同,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去评价网络事实,他们对网络政治的认知必然会带有个人色彩。网络主体的多样化导致网民与国家对政治认知不一样,政治组织与网民对政治的认知有差异,甚至网民与网民对政治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各种不同的政治思想必定在网络中相互冲突相互斗争。每个人都对政治文化产生自己的理解,很难形成政治认同。因此网络政治认知多样化,缺少对网络政治的认同,有可能导致对主流政治思想的打击,影响政治社会的稳定。
(二)网络政治情感两极化
完备的政治知识是政治主体从事政治活动、选择适当政治行为的必要条件;而明确的政治认同意识,即确定“自我”与“非我”界限并将“自我”与“非我”同一化的政治意识,是政治主体形成某种政治归属感的前提。(6)没有完备的政治知识和明确的政治认同意识,导致大多数人对政治一知半解。因此人们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会带有各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加上个人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政治情感都不一样。当前网络政治情感明显有两极化的表现:一类是对网络政治过度关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对政治自由评论,但在网络中人们开始拥有很多自由,所以有些人会过度地关注政治,对网络政治产生了错误的情感,认为网络政治是绝对自由的,网络政治高于现实。另一类是对网络政治的淡漠。这些人对现实政治失望,对政治态度悲观,因而认为网络政治是完全不合理的,因此他们根本不会关注政治。网络政治情感两极化对政治民主的发展和广泛的政治参与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网络政治评价差异化
首先,网络政治有垄断性,真正的网络政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并非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网络政治的权力,权力的不同也就意味着对网络政治评价的差异。其次,网络主体的参与人群的限制,调查发现网络中最大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对政治的理解是非理性的。学生与长年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对政治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文化素质低的人与文化素质高的人对政治的评价也不相同,不同利益的人和群体对政治的评价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最后,网络上存在很多非理性的言论,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公众理性表达意见,这也会导致网络政治评价的差异化。网络的自由让人误以为在网络中可以为所欲为,有些网民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完全是根据个人的意愿。有些人认为网络政治高于现实政治,有些人则认为网络政治一文不值;一些人对网络政治文化无比崇拜,有些人对网络政治文化无比怀疑;有些人要求网络政治要像现实社会政治一样严肃,有些人则整日恶搞政治,导致政治娱乐化和娱乐政治化。这些差异性都会在网络中自由表现出来。
(四)网络政治信仰危机化
网络政治信仰危机化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首先,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现在一些国家为了冲击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开始通过互联网络提供给用户大量的关于世界政治动态的看法,宣传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等意识形态。逐渐影响网民的政治导向和信仰,造成了对中国主流政治文化传播的冲击。其次,网络上多种文化思想交融汇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政府或者政治共同体在网络上宣传正确的政治思想,而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宣传反动的文化和思想,对人们进行思想异化,使人们模糊自己原先的信仰。最后,我们发现网络上屏蔽词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网络言论不堪入耳,各种非理性的理论和反党的理论比比皆是。这些都沉重地说明,坚持一元化的政治信仰在中国越来越困难,网络政治信仰危机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政治信仰危机对一个国家政治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冲击。
三、中国网络政治文化非理性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在现阶段,很多人对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没有深刻的理解,人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非理性因素影响,加上现在网络中多元政治思想(多种宗教思想、各民族政治思想和西方政治思想等)的影响,网络政治发展本身带有许多非理性因素存在,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人们在使用网络、参与网络政治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非理性的观点和思想。因此,导致网络政治文化非理性化发展的原因包括网络自身、网络主体和网络环境三个方面。
(一)网络自身的缺陷
网络有虚拟性、垄断性、匿名性和无界限性。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导致有些人认为网络上发生的事情是虚假的,因而网上是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这样的特点,给很多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他们利用网络去传播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让人们产生错误的认知。网络的过度自由开放,缺少法律法规的制约,信息跨越了时空界限实现了自由流动,多元的文化思想在这里汇聚,所以网络政治文化容易向着非理性方向发展。由于在网络中网民交流的是思想,从而让他们消除了权力地位和财富的差别,导致网络政治文化思想的多元化,人们很难形成政治认同。网络垄断性的特点是指网络技术和网络政治不能被所有人共享,大多数网络思想还是被小部分人垄断,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政治文化不可能被所有人共享,它的发展也会带有不平衡的特点。网络无界限性是指网络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世界,它像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在人类社会能够找到的东西,在网络中都更详尽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网络的无界限性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无比的方便与快捷;另一方面,无界限性也给人们识别正误观念带来困难,人们没有办法去辨别是非,特别是在网络中占大多数的学生,他们本身对网络就没有抵抗力和判断力。所以网络自身的缺陷必然会导致网络政治文化的非理性化发展。
(二)网络主体的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它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认为网络主体的非理性因素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而对网络政治文化来说,个人的非理性因素对网络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更多的是消极的。由于不同的人会对网络政治产生不同的看法,他们会把自己个人的观点归结为是社会大众的观点,这必然导致人们在网络中的政治认知、政治评价、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的非理性。人们过度关注自己的意志而忽略了别人的想法,丧失了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所以,网络中个体的非理性因素对网络政治文化非理性化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网络客体本身的限制
这里的网络客体主要是指网络政治文化本身。政治文化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在人们思想文化上的稳定的反应,所以社会的政治文化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它从萌芽到发展再到能被人们接受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但是网络政治却能在第一时间内就能把所有的东西展示在人们的眼前,比如社会上发生的任何政治事件及其思想观点能让人们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并且对此形成自己的认知。但是由于人们自身的政治文化不能发达到这个地步也不能完全接受网络政治全部的思想观点,所以网络政治文化与现实的政治文化之间有一个裂缝存在,也就是网络政治文化与现实政治文化之间存在不一致。网络政治文化与现实政治文化本身的断裂,意味着人们不能在第一时间能认识到网络政治的本质。政治文化本身的这种特点,加上网络快捷性与网络主体接受时间慢的矛盾,让网络政治文化非理性化发展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四、加快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网络政治文化要想得到理性化发展,必须在源头上加以引导。一旦网络政治文化发展失去理性,必将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冲击。所以我们现在要对网络的发展加以管理,加快网络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收益,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才能健康稳定发展,从而有利于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
(一)加强网络制度建设
要对网络政治实行有效的网络管理,网络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制定严格有效的法律法规,让网络政治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网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可遵循的网络法律规范,让很多人钻了空子,如果网络政治生活有法律可循的话,就可以让人们理性地对待网络生活和网络行为。网络论政、网络监督、网络宣传、网络评判、网络互动等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方式与现实政治生活有机连接,将网络论政中的有益做法制度化,并将有效的网络监督纳入监督的制度体系之中。(7)这些都是能够保证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我们在现实的网络政治生活中要注意方法,力图早日实现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的目标。
(二)净化网络环境
净化网络环境,是要进一步营造宽松的政治舆论环境,保持下情上达的畅通,让民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多时候由于政治不透明性,导致很多人对现实政治生活不满,由于不了解政府的行为,也无法进行正确的政治评价,所以会形成非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必须要采取主动出击,即时公开信息,控制网络发展的先行权,才能正确引导网民言论的发展方向。此外,净化网络环境,还要积极控制不符合主流思想文化的言论在网络上传播,阻止网络行为的过激化。只有构建可信的网络政治环境,让人们自觉地融入网络文化之中,从而有利于人们对网络政治形成正确的认识,让人们的网络行为和言论更加理智,网络政治文化也会向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对网络主体的教育
网络政治文化要健康发展首先要求网络主体要对网络政治有理性的认识。而人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对网络主体的教育。网络政治主体包括网民、政治共同体和政府。首先,政府领导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通过学习理论来加强自己的政治素养,对网络政治行为起表率作用。其次,网络共同体也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只有懂政治懂网络,对网络政治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分辨出正误,这样才能正确引导网民的政治行为。最后,对大部分不懂政治的网民更要加强教育,包括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培养,政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作为网络政治空间最大的主体,每一个网民在进行政治参与和网络论政的时候,严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用正确的价值指导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网络政治文化。因此要加快网络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发展,必须要加强对网络主体的教育。
(四)利用先进文化引导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健康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并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所以,网络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发展也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指导。要控制网络政治文化非理性化发展,就必须要用先进文化指导我国的网络政治文化,让网络政治文化能够在先进文化的要求和范围内发展。我们要发展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引导网络政治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符合人们的现实社会需求,才能为社会政治民主化和合法化作出贡献。
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要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网络政治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认识,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政治评价和政治观点,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网络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发展,其意义之深远值得现在每一个网络主体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的政治文明。
【作者简介】 史玲芳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生 浙江 杭州 310028
参考文献
[1]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政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李斌.论网络政治文化的转型与整合[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5)
[5]李包庚,齐佳.制约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几个因素[J].长江论坛,2008(3)
[6]叶敏,唐亚林.网络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建构[J].新视野,2009(4)
【注释】
(1)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0-07-15).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79173730d2350.html.
(2)李斌.论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李庆钧,程自功.政治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90.
(4)叶敏,唐亚林.论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理性化的建构[J].公共管理科学,2009,(4).
(5)余波.网络社会中网络的政治功能以及网络对政治文化传播的影响[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4).
(6)李庆钧,程自功.政治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96.
(7)唐亚林.网络政治空间与公民的政治参与[J].文汇报,200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