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给林彪的一封信
毛泽东9次到过上杭,很多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但印迹最深刻的可能还是古田。
廖氏宗祠
又称万源祠,始建于1848年。为四合院式建筑,有庭院、前后两厅和左右两厢房。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著名的古田会议即中共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当时会场设在廖氏宗祠的后厅;大会期间,左厢房第一间是毛泽东的办公室,第三间是陈毅的办公室,朱德的办公室在右厢房。
(上)古田会议旧址
(中)古田会议会场
(下)古田会议时毛泽东住的房间
打下上杭城后,1929年9月下旬中共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并致信已离开了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的毛泽东,要他出席大会。毛泽东回信说:“我平生精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之钉,陈毅要我做八边美人四方面讨好,我办不到;红四军党内是非不解决,我不能够随便回来;再者身体不好,就不参加会了。”回信送到上杭,红四军前委给了毛泽东党内警告处分,并要他马上赶来。毛泽东坐着担架到上杭时,会议已经结束。大家见他的确病得很重,让他继续养病。
对红四军内部的争论,远在上海的党中央、周恩来支持了毛泽东。他们指导前往上海汇报工作的陈毅,代表中央起草了著名的“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的斗争经验和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929年10月22日,陈毅带着九月来信,回到红四军前委机关,派人把九月来信送给正在养病的毛泽东,并附信转达中央指示,请毛泽东回红四军前委主持工作。11月18日,朱德、陈毅致信毛泽东,请他立即回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11月26日,毛泽东同朱德、陈毅会合,表示遵照中央指示回前委工作。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11月28日主持前委扩大会议,会议规定12月的主要工作是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建立红四军的政治领导,纠正红四军党内各种错误倾向。
120多位红四军党代表、士兵代表以及地方干部代表和妇女代表参加了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分别在会上作了报告,总结了从南昌起义以来两年多时间里红军建设的丰富经验,代表们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的核心是用马列主义为指导,纠正党内各种错误思想,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会议还选举产生了红四军新一届前委,毛泽东、朱德、陈毅等11人为委员,毛泽东任前委书记。
古田会议是建党建军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古田会议决议不仅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同时为整个党的建设确立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也是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1961年,古田会议会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协成店
1929年5月底,红四军前委在永定湖雷召开会议,会上,对前委和军委分权等问题发生了争论,刘安恭与林彪成为两种对立意见的代表人物,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刘安恭等要求成立军委,认为“既名四军,就要有军委”,建立军委是完成党的组织系统。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主张废止军委机构,由前委代行军委职权。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红四军移师上杭白砂,6月8日召开有连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书面意见,认为前委、军委分权,前委不好放手工作,但又要承担责任,陷于不生不死的状态。表示不能担负这种不生不死的责任,请求马上调换书记,自己离开前委。林彪在白沙会议刚结束时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请江华转交。江华后来回忆说:“当天夜里,林彪给毛泽东同志送来一封急信,主要是不赞成毛泽东同志离开前委,希望他有决心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后来,在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落选,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林彪等人表示不能认同这样的结果。
但毛泽东与林彪并非没有分歧。林彪自上井冈山后,对革命前途就存有疑虑。在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时,红四军一纵队司令林彪对时局和革命前途仍表示悲观。林彪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在行动上只赞成在粤赣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不赞成毛泽东在游击区域建立巩固根据地的主张。
针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协成店给林彪写了一封近万言的回信。这封信最初以《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为题印发给红四军广大干部士兵学习,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协成店位于古田赖坊村,是一栋二层砖木结构的民居,是上杭白砂的一位做土纸、木材生意的商人傅光书在1922年建造的。因为毛泽东给林彪的信,这座普通的民居为世人所知。
毛泽东这封信总结两年多的革命实践经验,指出只有实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三位一体的正确路线,才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如何看待革命的前途?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在信的结尾,他的语言激情四溢,他坚信,中国革命的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准备收入这封信。林彪闻讯急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表示同意在党内外公布这封信,但要求不公布他的名字。毛泽东答应了林彪的要求,删去了林彪的名字和信中对林彪的批评部分。
人们参观协成店(林密摄)
1968年,林彪重返井冈山,填了一首《西江月·重上井冈山》的词:“繁茂三湾竹树,苍茫五哨云烟。井冈山搏斗忆当年,唤起人间巨变。红日光弥宇宙,战旗涌作重洋。工农亿万志昂扬,誓把敌顽埋葬。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没蒿莱,生死艰难度外。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尽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毛泽东看后,用红铅笔在“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下面重重地划了两条粗杠,并打了一个问号,说:“这是历史公案,不要再翻了。”
苏家坡
1929年毛泽东生病时,曾几次在古田苏家坡村养病。苏家坡地处上杭、龙岩交界处。在苏家坡毛泽东住在树槐堂。
相传在明朝末年,苏家坡人雷迸坤到四川时,参加过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失败后他回家隐居,建造了树槐堂这座土木结构住房。树槐堂一正两横,正楼分前、中、后三进厅堂,中、后厅左、右两侧是厢房。
1929年10月,中共闽西特委从上杭城迁至苏家坡,特委机关就设在树槐堂。前厅是特委机关的印刷所,中厅是特委会议室;随同特委机关来到苏家坡养病的毛泽东住在后厅左侧的小阁楼。当时闽西特委的主要领导人邓子恢、蔡协民等人也住在树槐堂。
在树槐堂的左侧有一座树木浓密的小山,山上有一个不易被人发觉的岩洞,原来叫圳背岩洞。毛泽东当年经常到这里休息、读书。现在当地人都把它叫做“主席洞”、“毛公洞”。
树槐堂的后厅是毛泽东创办的平民小学校址。
毛泽东到苏家坡后,了解到当地农民的生活虽然得到一些缓解,但村里的小孩仍上不了学。他就找到闽西特委文教干部,商量创办一所平民小学。特委文教干部表示办小学,既缺钱又缺教员。毛泽东决定把他每月20元的交通费拨出来办教育,教师由大家都来做,识字的教不识字的,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这样全村人就都可以识字学文化了。经过一番紧张筹备,苏家坡有史以来第一所小学创办开学了。开学的第一天,毛泽东给学生们上了第一课,还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支“公鸡”牌铅笔。
毛泽东又当起了小学教员。遭贬的毛泽东,其遭遇就如辛弃疾所说的,“却将万字平虏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苏家坡圳背岩洞(林密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