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史的延续
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到南京是1953年2月22日至24日,这也是他在南京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毛泽东下榻的西康路33号,原是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也曾是司徒雷登的住处。这是由3幢造型相同、规模相当的西式楼房和3幢西式平房构成的建筑群,依山坡走势而建。1950年2月,美国政府最后一名外交官撤离大使馆,此处被南京市军管会接管。
1953年2月23日下午,毛泽东在陈毅、谭震林、柯庆施等人的陪同下,拜谒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海拔150米,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前临平川,后拥青嶂,场面壮阔,气势宏伟。1912年4月1日,孙中山与胡汉民等在这一带打猎,面对眼前的景物说,我将来死后,当向国民乞求这块土地以安葬。灵谷寺的主持也曾向他推荐过这块风水宝地。1925年孙中山弥留之际,仍以归葬钟山为嘱。
1926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一周年时,中山陵破土奠基。孙中山生前曾希望像列宁那样保存遗体在水晶棺内。他逝世后,由于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木未运到,只好暂殓于西式玻璃盖楠木棺内,停放北京西山碧云寺,致使遗体防腐效果不好,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5月26日,孙中山灵柩抵达南京;6月1日,国民政府在中山陵举行奉安大典,将灵柩移送墓室。
中山陵坐北向南,占地8万平方米。从大门的石坊到上面的墓室分10个平台,共339级台阶,上下高差73米,平距700多米。
毛泽东谒陵时,有关方面从安全保卫的角度出发,安排他从一条边侧小道走上去。毛泽东闻知这个安排后拒绝了,仍从正门大道谒陵。下午2点50分,毛泽东登上墓顶平台,台中便是祭堂。毛泽东等在孙中山坐像前,举行了默哀仪式。接着,毛泽东从右向左认真地阅读碑文。从祭堂进入墓室后,毛泽东又问中山先生的遗体安放何处,柯庆施指着圆形墓穴内孙中山的雕塑卧像介绍,安放中山先生遗体的紫铜棺就在卧像下面5米深处。毛泽东久久凝视孙中山卧像,继而绕墓穴走了一圈。
回到平台上时,毛泽东举目远望,指着墓区说:“它对我们来说,是有某种特殊意义的。”
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1956年,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毛泽东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中山陵内孙中山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
人们在天安门广场孙中山像前拍照(邹宪摄)
在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像前拍照
现在,每逢五一、十一或者重大纪念日时,孙中山画像就会安放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相望。历史就以这种特殊方式得到了延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