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昌:《自明本志》好文章
罗章龙在《椿园载记》中记述了毛泽东第一次到河南时的情景:1918年8月,毛泽东和部分新民学会会员由京汉铁路北上,“时值秋汛季节,火车抵河南漯河寨(郾城),适遇附近沙河水涨,孟庙村一带水漫路基,火车停止前进。我们只得下车宿郾城县,观览寨景,知该地古称元辉寨,东界沙河,北界里河,为河南一重要市镇。隔了一日,水始退。我们行三十里至大石桥。从大石桥又步行二十二里,到任庄休息,再经九里到许昌。许昌乃古魏国都城,我们观看了当地古迹,登文峰塔(许昌旧城在城东十里许)”。在许昌,他们一起凭吊了三国魏汉故都遗址。在高声吟诵曹操著名的《短歌行》及《让县自明本志令》后,毛泽东怀古抚今,诗兴骤起,和罗章龙联句作《过魏都》诗一首: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
《自明本志》好文章;(毛)
萧条异代西田墓,(毛)
铜雀荒伧落夕阳。(罗)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割据势力,一时群雄并起、军阀混战。曹操以其雄才大略在汉末诸侯豪强并起的乱世脱颖而出,“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迎汉献帝建都许昌,招纳贤才;实行屯垦,奖励农桑;征吕布,讨袁术,灭袁绍,并刘表,北征乌桓,横扫黄河流域。曹操的文治武功为三国时代魏国的建立开创了局面,进而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曾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毛泽东熟知历史,痛感自己和曹操一样身处乱世。外敌入侵,军阀混战的时局,需要“扶大厦之将倾”的“雄才”来挽救危亡,而这一“雄才”,“舍我其谁”?毛泽东是有这种胸襟的人。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时,正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毛泽东就曾作四言诗一首: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以报国仇雪国耻为己任的毛泽东,发出“《自明本志好文章》”的感叹,自然不只是抒发对曹操的凭吊之情,更重要的是含蓄地表达了他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罗章龙
毛泽东手迹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
纵观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他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是肯定和赞美的。他多次说过: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在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海边,附近有碣石山,相传为曹操北征乌桓班师途中的登临观海处,曹操在此曾赋诗一首,名为《观沧海》,描绘深秋海景,抒发壮阔情怀。毛泽东喜欢曹操的诗,他对子女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1700多年后,毛泽东在此避暑,在海滩上朗诵了曹操的《观沧海》。一次台风降临,他不顾人们的劝阻,照例下海游泳。后来他向人们宣传说:“我到过北戴河,7级台风,在大海里游泳很舒服”。在沧海遨游的毛泽东想到了“固一世英雄”的曹操是很自然的,于是就有了《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此时,距毛泽东过第一次过许昌游汉魏故都已过去36年,时过境迁。36年前,国家尚处乱世;而1954年,新中国已成立5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已于年前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开始实施,中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崭新的时代,正所谓“换了人间”。
1918年过许昌给毛泽东的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那时许昌的护城河正荷花怒放,满城都是荷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对人说起:“记得许昌的荷花很好。”
1950年,1918年与毛泽东同游许昌的周世钊把一首《五律·过许昌》寄给毛泽东,毛泽东回信给周世钊,说:“时常记得‘秋风过许昌’之句。”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到许昌,仍然会谈起三国和曹操。1951年春,时任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的纪登奎在停靠许昌的专列上向毛泽东汇报工作。28岁的纪登奎有些紧张,毛泽东见此,就和他谈起了三国的故事。在后来的对话中,毛泽东突然问纪登奎:“你杀过人吗?”纪登奎回答在剿匪中杀了不少人。毛泽东又问他:“杀错过人吗?”纪登奎回答,也有杀错过,那是在情况紧急时发生的,工作没有做好。敢说实话的纪登奎给毛泽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1969年中共九大上,“文化大革命”初期挨过整的纪登奎是9个发言人之一,在他发言时,毛泽东向全体代表说:“他叫纪登奎,是我的老朋友,山西人,长期在河南工作,受了一点灾难就是了。多灾多难啊!”成了毛泽东“老朋友”的纪登奎命运发生了变化,毛泽东对他信任重用,他对毛泽东也一直忠心耿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