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两访大辛庄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虽然赞赏“六亿神州尽舜尧”那热气腾腾的局面,却最先冷静了下来,从1958年11月开始,着手纠正觉察到的“左“倾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多次到农村作调查研究,其中有两次到济南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了解情况。
王尽美
邓恩铭
赤霞广场上的毛泽东雕像
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即现在的济南历城区王舍人镇,处于济南东部近郊,是“大跃进”时期山东省委抓的重点公社。1958年12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全国农村普遍开展整顿人民公社的工作。山东省委确定东郊公社作为整社的试点单位,从省级机关抽调一部分干部,组成省委整社试点工作组,到东郊公社帮助整社。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也来到东郊公社当社员。
当时东郊公社有3.9万户,12万人,下辖15个管理区(生产大队),154个生产队,公社机关驻大辛庄。大辛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发现有商代文化的遗迹。1959年2月25日,毛泽东召开有东郊公社基层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就由大辛庄出土的商代文物,谈到了对商纣王的评价:“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太好,所以以后失败了。他抓着俘虏就杀。我们的俘虏政策和他的不一样,是进行思想教育和改造工作的。”毛泽东召集这次座谈会,主要是调查东郊公社的情况,从中研究人民公社的整社、干部作风和所有制问题,为即将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做准备。在座谈会上,毛泽东答应今后有机会到东郊公社看看。
毛泽东没有食言,1959年4月13日,他来到大辛庄。
毛泽东这次主要是要来看看大辛庄的粮食生产情况的。1957年,东郊公社的亩产是350斤,1958年的亩产量,按公社干部在2月份座谈会上向毛泽东的汇报,达到1050斤,实际上收到家740斤。毛泽东对实收740斤有些怀疑。当地干部就一笔一笔地向他作详细汇报,卖给国家多少,已经吃掉多少,留了多少种子、多少饲料,现在还有多少,说这些数字都是经过核实计算出来的。
毛泽东沿着田间小路往前走,先是看了大体情况,然后又转身往回走,边走边看边问,不时地停下来查看有关情况,还下到田野里拿起麦苗仔细看。由于麦田浇水施肥过多,麦苗出现了疯长的情况,为防止倒伏,麦苗的顶梢都被割掉了。毛泽东观察到了这种情况,严肃地说:“孩子吃多了,也会撑死的。”
在一块写有“典型田”牌子的前面,毛泽东停住脚步。指着田里的小麦问陪同在身边的东郊公社书记郑松:“这里的小麦1亩能打多少斤?”“1000斤”,郑松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毛泽东又转头问随行的济南市委书记白如冰,看看能打多少斤。白如冰说恐怕到不了千斤吧,但麦子长得的确不错。毛泽东不相信说:“我看别说打1000斤,连500斤都收不到,你们打出来的时候,我才相信。”毛泽东要求郑松组织一批干部收割和验收,仔细称一称,看看一亩地究竟能收多少斤?他表示秋后要再来看看亩产小麦到底多少斤。
在这次视察中,毛泽东发现了不少问题。4月29日,他给省、地、县、公社、队、小队六级干部写了一封“党内通信”。其中谈到了包产、密植、节约粮食、推广机械化和讲真话等问题。信中说到包产问题,“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毛泽东特别强调:“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能“收获多少,就讲多少”;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下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与流行的高调相比,毛泽东愿意唱些低调,但他还是希望事实不是他所讲的那样低,而是达到了较高的目的,他说,如果因此“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是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2个多月后,庐山会议召开。庐山会议批判了彭德怀的“右倾思想”,会后在全党展开了“反右倾”斗争。
1959年4月13日,毛泽东到东郊人民公社大辛庄视察,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白如冰(右二)、东郊公社书记郑松(右三)陪同视察。身后的柳树即是“幸福柳“
9月18日起,毛泽东用一周的时间到河北、山东、河南视察。9月21日,毛泽东到济南。在专列上,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和东郊公社党委书记郑松分别向他汇报了山东3年、5年经济规划和东郊公社的情况。舒同汇报封山造林时,毛泽东问:“你们年年谈造了多少林,封了多少山,我怎么从北京到上海,在飞机上看不到?”舒同没有回答。接着汇报全省计划组织900万劳动力上阵搞山水林田,毛泽东问:“能组织这么多人吗?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要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毛泽东又问郑松东郊公社小麦的产量到底是多少。郑松告诉他,平均亩产400.6斤。毛泽东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说:“上次我说平均亩产连500斤都打不到,结果还是打不到500斤。就应当这样,实事求是嘛。”
吃过午饭后,毛泽东冒雨来到大辛庄,专门去看那里的玉米、大豆生产情况。他问郑松:“亩产多少?”郑松回答:“这片丰产田可达八百斤。”毛说:“加上小麦,就是亩产一千好几百斤,这是个大跃进啊!”
1959年9月21日,毛泽东冒着细雨再次来到大辛庄视察
毛泽东这次视察,主要是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他一路强调实事求是,但给下面给他看的不是农业研究所的实验田,就是少数办得好的丰产田。所以他看到的是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而这些成为他判断形势、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成为影响毛泽东停止纠“左”而转向“反右倾”的重要因素。
但对于大辛庄来说,毛泽东的两次视察无疑是它一段辉煌的历史。村北约50米的一棵柳树见证了这段历史,柳树是济南的“市树”,而唯独这棵柳树人们称之为“幸福柳”。当年毛泽东视察完农田后,就在这棵柳树边与群众交谈。树的南面立有一块黑色的花岗岩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幸福柳”三个大字以及“幸福柳”的来历。现在,“幸福柳”周围已建成一个占地120亩、以纪念毛泽东视察为主题的文化广场,并已申报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幸福柳广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