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年的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经验、新理论。共产党人在探索这条道路过程中所结晶的一些革命精神,将是我们永远的财富。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革命才不会迷失方向,当历史上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背离了这条道路,革命就会经受挫折和陷于失败。虽然在具体的革命过程中存在许多失误,但是只要道路问题的大方向不错,那么就不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有了错误也会被很快纠正。而且,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恰恰是在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得以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之后。回顾中国革命的历程,从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和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直至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只用了三年时间打败了敌人800万军队,夺取全国的胜利,哪一步都离不开道路理论的指引。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得出来的,带有强烈的求实和实践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摸索出这样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因为他们与那些只会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本本”,满脑子教条,到处下车伊始就哇哇乱叫的人不同,他们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现状也有深切的了解和深切的体验。他们善于实践,也善于总结。从创建工农武装,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摸索出红军、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三位一体的经验模式,再到产生农村包围城市,以农村的斗争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的设想,无一不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果,是他们调查研究的结果。正如毛泽东早在30年代初就指出的那样:“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6]道路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并得以从哲学理论上提升,更离不开具体斗争实践的催化,正是前方的战争实践,才使得毛泽东制定了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各自不同的根据地军队发展战略;正是农村根据地具体环境中的人和事,才使得毛泽东摸索出了在农村环境中建党建军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办法;也正是土地革命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使得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找到了一种合适的土地改革方案。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我党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是在反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产生的,体现了毛泽东等人敢于冲破理论禁区,勇敢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马克思主义长盛不衰的奥妙所在。它是一种思想路线,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价值导向。它要求我们必须冲破教条主义束缚,不拘泥于某些个别的词句,不固守某些已过时的结论,奋发开拓,敢为人先。在半殖民地的东方落后国家如何进行革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一个马克思、列宁都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俄国党和共产国际曾经给了中国革命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中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也助长了中国的教条主义。在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党一共发生了三次“左”倾错误,一次“右”倾错误,每次都在道路问题上照搬俄国经验,坚持城市中心论,习惯于把俄国经验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俄国十月革命城市起义的道路成了一个谁也不敢有丝毫怀疑的禁区。敢不敢冲破这个禁区,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严峻的考验,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是在冒着被思想批判,组织处理,甚至被关押杀头的危险进行探索的,毛泽东自己就因此被错误地撤职批判,赶出红军,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帽子。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探索的步伐,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探索真理的精神。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都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革命的创新精神。中国革命、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都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理论创新的过程,在今天已形成广泛共识的观点,当初在党内外都曾引起不少的争论和怀疑,正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非凡的理论创新精神和求实正确的方法,才引导党和人民走向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的道路。实践不断发展,创新没有止境,我们的指导理论和政策方针都应与时俱进,与实践共长。我们相信,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中国人民会以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多元化的进程。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具有各自不同的国情,有着不同的具体革命实践,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走多元化的道路,才能够把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深人。而打破僵局,冲破禁区,恰恰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道路问题的探索上开始的。
一位欧洲共产党的领导人曾经对此有过这样的评价:在毛泽东指引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发展的伟大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全世界无产阶级、农民和受压迫群众的解放运动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对于朝着有利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殖民主义力量的方向来改变世界的面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胜利的事实本身,同时也在于通向胜利的道路。
在革命胜利多年后的今天,这条道路所蕴涵的思想和精神还将指导和激励着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