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加工系统
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进行控制,也要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加工系统,这主要包括理论传导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培养辩证思维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认知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培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辩证思维方式、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内化能力。
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导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
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18]同样的道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的认知结构和一定的期待视野,否则,接受活动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或其接受也只能是盲目的。在社会生活多元化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导不能仅限于一些价值信仰、价值理念、政治信条等简单的传输上,而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类型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于其他一切社会生活形式之中,将社会公共生活、社会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有效载体,通过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综合素质,多层次、多渠道、潜移默化地拓展和开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和接受。
2.培养辩证思维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认知能力
如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导只传导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固定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的结论和教条,而不培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的结论和教条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只有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确立了辩证思维方式,才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现实力量,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威信,有效地消除逆反心理,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3.通过社会实践培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辩证思维方式、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内化能力
社会实践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理论联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更具现实感和吸引力的重要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可缺少的认识环节,它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认识规律,拓展和深化了传导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题并组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中,要尽可能地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实践的机会,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实现主客体的双向建构。经过多次实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认知结构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并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从而在开阔视野、发展思维、锻炼能力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