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段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1]伟大的思想、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特定条件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是在19世纪欧洲特定的社会条件下,适应当时革命形势的要求而产生的。
(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内在矛盾的凸现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也是基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乃至战争,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内在矛盾的凸现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产生的经济条件。
15~16世纪西欧一些国家具备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和随之而来的殖民侵略,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也使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被逐渐打破,新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巩固扩展,资产阶级革命的逐步推进和在一些国家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封建障碍。16世纪60~70年代,荷兰发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影响较小。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在欧洲大国里开始触动封建制度,初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重要标志。之后,英国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阶级又经过近百年的反复斗争,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18世纪中叶,稳固地掌握了国家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已经完全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羁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大工业转变提供了条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通过各个行业的技术革新,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18世纪后半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美国和法国取得胜利;19世纪中叶,德国、俄国和日本也经历了各种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并相继完成了各自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的主要生产部门都采用了机器,率先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号称“世界工厂”。法德等国的机器采用也日益普遍。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的技术基础,机械化生产取代小规模的手工劳动在工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得到广泛应用,改变了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以机器体系和雇佣劳动为标志的工厂制度取得了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回顾工业革命的历史成就时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2]
工业革命既带来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变革,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工厂制度的建立,排挤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个体劳动者及手工工场,使他们不得不沦为无产阶级,雇佣劳动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业革命使原来复杂的社会阶级关系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深刻而剧烈。“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3]
随着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的确立和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了,但是生产资料却随着资本主义竞争愈来愈集中在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不断发展激化,很快演变为经济危机。1825年,经济最发达的英国首先爆发了经济危机。1836年和1847年,英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又受到了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爆发时,各行各业普遍衰退,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也严重恶化了工人等劳动群众的处境。每隔八至十年就爆发一次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实际是由生产过剩造成的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物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也引起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深深怀疑。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者在不同程度上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揭露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基础上,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是永恒、合理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透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迈出了他们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和平理论的第一步。
(二)欧洲和世界战争与和平交织的现实
任何和平思想与和平理论,总是在考察和平现状和批判其对立面——战争的基础上产生的。历史和现实的和平与战争实践往往激发理论家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并进而提出自己的主张。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的产生也是同他们所处时代和平稀缺、冲突和战争频繁出现的现实密不可分的。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时代,是资产阶级统治已经确立,但仍然需要同封建残余势力作斗争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显现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列强间分化组合,彼此之间的矛盾以及同被压迫奴役的民族与殖民地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各种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导致了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各地国内阶级战争与各种国际战争与冲突不断发生,整个欧洲与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一系列的战争,为马克思、恩格斯透过纷繁复杂的冲突和战争现象进行人类和平的深入思考提供了条件。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各国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暴露,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各国资产阶级为了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而到世界各地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有利的投资场所,竞相扩充势力范围,而各国人民日益觉醒,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反对外来奴役展开了此起彼伏的斗争。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一国国内战争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国家间的冲突与战争交织在一起,使整个世界陷入了炮火纷飞的战争里。19世纪30、40年代以后比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法国侵略阿尔及利亚战争(1830~1847),阿富汗抗英战争(1838~1842、1878~1880),布尔白人殖民者同南非祖鲁人战争(1839~1840),英国侵略中国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56~1860),美国对墨西哥战争(1846~ 1848),欧洲各国革命(1848~1849),英国侵略缅甸战争(1852、1885),伊朗巴布教徒武装起义(1848~1852),中国太平天国革命战争(1851~1866),英、法、撒、土、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西班牙革命战争(1854~1856),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1857~ 1859),法国三次侵略越南战争(1858~1862、1873~1874、1883~ 1884),意、法、奥战争(1859),加里波第向南意大利进军(1860),美国内战(1861~1865),西班牙侵略摩洛哥战争(1860、1884~ 1885),普奥战争(1866),普法战争(1870~1871),巴黎公社革命(1871),南非祖鲁人反英国殖民者战争(1879~1887),法国侵略突尼斯战争(1881),中法战争(1883~1885),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887)等等。这些战争的性质多种多样。从进步意义上看,既有资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战争,又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反对外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还有排除外敌实现国家统一的进步战争。从反动性质上看,既有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殖民侵略战争,又有镇压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的战争,还有追求王朝利益、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范围各不相同,既有一国的内部战争,又有两国或多国之间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规模也大小各异,参战人数多寡不同,持续时间短则几个月,长的达四五年之久。各种冲突与战争为马克思、恩格斯深刻研究战争与和平的性质与条件,探寻制止战争建立和平的机制与途径提供了条件。通过对当时发生的一些重大战争如1848年欧洲革命、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内战、普法战争、巴黎公社革命等的周密考察,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在战争和军事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也使他们对资本主义时代的和平现状有了全面的把握,对真正和平的实现路径有了深刻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正是在研究各种战争与冲突的基础上创立的。
(三)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无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地位和历史命运,为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美好和谐的新社会而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战争和平理论的产生同样是与19世纪中后期欧洲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和革命形势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何面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和整个国际资产阶级的和平欺骗与战争真相,如何面对暴力冲突掠夺频繁发生与和平友好相处成为间歇的国内国际政治现实,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紧密相关,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呼唤无产阶级和平理论的诞生。
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其本身的矛盾已逐渐显露出来。工业革命的推动使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阶级两极分化的进程加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这两个自诞生之日起就直接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起来。在资本主义早期,雇佣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着眼于经济要求,主要是为了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个别资本家,斗争带有自发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而进入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和近代无产阶级形成了。无产阶级的数量迅速增加,觉悟性、组织性大大增强,而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极力降低工人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野蛮残酷的剥削压迫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极端贫困。尤其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给无产阶级带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也更加激烈。工业革命初期,工人的反抗主要采取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的形式。之后,以罢工形式进行的经济斗争日益发展,工人组织和团体纷纷建立起来。19世纪30年代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取代了以往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矛盾斗争,上升到了首要地位,无产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自觉斗争。19世纪30、40年代,法、英、德等国的无产阶级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1830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武装起义、1832~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促进了工人的进一步觉醒,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直接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1847年促成了工人运动史上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宣布共产党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要实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目标,首先需要深刻地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资本主义时代的战争与和平问题。由于资产阶级不会甘心失去对工人的统治,会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进行镇压,迫使无产阶级不得不采用暴力革命的形式,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战争和军事理论。但是,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马克思、恩格斯对战争与军事的研究实际是为了最终在战胜资产阶级的基础上实现和平的目标。为了实现建立和平美好的新社会的伟大理想,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和平理论,以在资本主义时代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战争中认清真正和平的目标和方向。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开始向垄断阶段发展,殖民地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各种性质的战争十分频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这些战争应持何种态度和立场,应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进行争取和平和无产阶级及全人类解放的斗争,是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尤其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欧洲逐渐出现了以德、奥、意为一方和以法、俄为另一方的资本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紧张对峙的局面,维护世界和平成了无产阶级和世界人民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恩格斯根据他长期以来的研究,科学预测了未来战争可能有的规模、特点和结局,分析了制约战争爆发的有利因素,提出了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防止世界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具体策略和措施,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是分不开的。
特定的历史条件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平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自觉地投入为人类的彻底解放与创建和平美好的新社会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中去,在他们艰辛而又卓有成效的努力下,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重要组成部分的和平理论产生和发展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