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指导中国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对指导中国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安定和谐的国内环境是促使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具体到当今中国,在充分认识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基础上,着力要解决的是怎样营造和构建这样一种内外环境的问题。

三、对指导中国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和平的时候,充分肯定了和平对于各个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条件。他们以对战争巨大破坏性的清醒认识为基础,以历史上瑞典、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例,深刻阐发了和平对于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他们站在反对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种种非正义战争的前列,为使国家和民众摆脱战争灾难、获取和平环境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肯定和平功用、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理论主张和行动,对指导当今中国争取和平环境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从历史和现实出发,马克思、恩格斯鲜明地揭示了和平对于每一个民族、国家和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所在。指明了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若没有较长时间的内部和外部和平环境来发展自己,想富裕和强大是不可能的。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致力于社会全面进步。当代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22]

要实现发展目标,首先离不开安定和谐的国内环境这一前提。安定和谐的国内环境是促使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表明,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对此,邓小平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和阐述:“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3]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需要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稳定局面。政治稳定主要是指党和国家政治路线正确一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政治生活民主有序、政治局面安定团结,政治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经济稳定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外部和内部威胁而保持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状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是一切稳定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思想稳定主要表现为执政党的思想路线正确,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具有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社会风气良好,整个社会在思想上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思想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社会稳定主要是指社会不出现政治动乱,社会秩序、结构稳定,社会保障健全,社会整体能够良性运行,呈现出协调发展的有序状态,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的重要条件。尤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今中国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转型期。值此关键时期,为了抓住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更是需要安定和谐的国内环境。

要实现发展目标,同样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外部条件。当今世界,随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样一个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真正繁荣富强,都需要保障自己的国家安全,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要集中精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更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总是处于战争状态或面临战争威胁,不可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财力安心搞建设、谋发展。即便是自己没有卷入战争中,但如果世界和地区局势动荡,不稳定,对外经济合作也很容易受到阻碍或被打断,难以借重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因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而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国际环境的总体和平与稳定。只有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才能免遭冲突战争之害,免受动荡不安之祸,继续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尤为突出的是,随着中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资金、国际资源(包括原材料、能源和资本主义发达的生产力资源等)和国际市场的依赖大大增加,经济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至2008年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其中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在2004年分别达到了70%和3.7%,外债依存度在2003年达到了135%[24]。这一方面表明中国的发展已经和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中国利用世界资源和参与世界财富分配的能力增强,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对外经济的依赖程度和敏感程度也在上升,外部风险的冲击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因此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一个稳定安全的国际环境,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实际出发分析影响因素,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重视和平的作用,而且更重视从客观现实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和平的诸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动员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积极争取和维护有利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的和平。具体到当今中国,在充分认识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基础上,着力要解决的是怎样营造和构建这样一种内外环境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要力争有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把自己发展起来,这是我们当前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25]

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国目前正在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总的特点是: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一方面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经济总量不断跃升,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了30万亿元,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26]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较好的机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整个社会系统正在发生急剧深刻的变化,社会成员日益分化为若干阶层、多种利益群体大量涌现、价值观念多元化明显、社会矛盾日益凸现。经济社会系统中不和谐、不协调因素集中表现为: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差距带来的利益矛盾突出,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区域发展水平相差过大,“三农”问题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贫困问题是尚未解决的大问题,就业压力持续加大造成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不断增加和扩大的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27]因而如何化解矛盾冲突,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在这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他们关于和平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相协调的状态的观点启示我们,要运用好利益调节杠杆,协调好不同利益间的利益分配,通过促进社会公平来促进稳定;他们关于善于运用和平方式的观点启示我们,要在不放弃武力和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的前提下力争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的最终统一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局面;他们关于和平实现的条件和途径的观点启示我们,要努力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利益的增长与共享,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尊重人民权利,要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实现公平正义。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重大战略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确立了维护国内安定和谐的有效途径,正是在新时期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从根源上消除国家内部产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社会基础,因此,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不断推进,中国一定可以缔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良性发展。

从国际环境来看,尽管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有所增多,局部的动荡乃至战争也时有发生,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因素不断增长,国际环境从总体上来说是和平的、稳定的。经济上,中国已经加入了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大多数国际经济组织,参加了不同性质、层次的经济集团和论坛,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政治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为国际政治和安全合作开拓了较为广泛的空间,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周边安全环境都获得了重要改善;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大大提高和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朝核问题、反对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环境保护等一些重要问题上发挥积极而负责的作用,中国也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国际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所有这些,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诸多不利的因素。如经济上由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充满了矛盾,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力增大;政治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状况仍然继续存在,将中国视为潜在敌手多方遏制的战略没有完全改变,大国强权政治在新形势下有新的表现;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十分复杂,周边大国林立、邻国众多,各种利益交织、矛盾错综复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难以解决的热点问题,如朝核问题、东海南海岛屿主权与海洋划界问题等,作为内政的台湾问题亦存在有演化为国际冲突的危险;西方势力并未放弃对中国“西化”、“分化”的图谋,插手台湾、南海问题,支持“藏独”、“疆独”等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通过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施压于中国,以及利用“民主”、“人权”进行渗透、干涉等。这些不利因素是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和努力消除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启示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前,只要方针正确、措施得力,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中国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指明了方向。其中,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既是总的目标,也是其他四个方面环境的基础;而其他四个方面环境则是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具体表现和深化。为贯彻这一方针,首先,中国应当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现有国际社会,在与国际社会的互动中塑造对自己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在合作中求和平、促发展。要全面认识分析现有国际秩序中以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准则等为表现的合理部分,以及以发达国家控制国际体系和国际组织决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等为表现的不公正合理的部分,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维护中国的主权、尊严与权益,进一步扩大现有国际秩序中合理的方面,限制减少不合理的方面,逐步改造发展出新的更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其次,中国应团结一切拥护和平的力量,积极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此,要大力推行全方位外交。应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将之作为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重点,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以全球战略合作来促进同大国关系尤其是美国关系的发展,妥善解决分歧,避免冲突;应进一步推行睦邻外交,坚持在复杂的周边地缘政治与经济形势中求同存异,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积极参与周边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利用已有的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促成东北亚多边合作机制以及与南亚国家的多边合作,不断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以地区和平安全的维护带动世界和平的实现;应继续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增进团结,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扩大务实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促进和平力量的进一步增长。第三,中国应努力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积极参与世界性和区域性外交,参与集体安全体制,共同防止核扩散和推动国际军备裁减,在维护和平、缓和紧张局势的各类多边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构筑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进而增加自己的发展机会和维护国家安全、世界和平的能力,推动世界和平与人类的共同进步。第四,加强文化外交,推进文明间的对话与沟通交流,不断向世界传播中国热爱和平、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的理念,展示中国在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承担着和平的维护者和积极的建设者的角色,通过绝不称霸、绝不损害威胁别国的真实的和平形象的树立,批驳诋毁中国、误导世界人民视听和各国政府对华政策和行为的“中国威胁”等论调,化解形形色色的对于中国的偏见与误解,消除种种对于中国发展强大的担心和疑虑,以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创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世界和平与国际局势的稳定是中国保持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重要的国际条件,而中国内部的和谐稳定与不断发展又会反过来增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促进和平稳定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的构建。当然,就中国自身而言,着力点首先应放在中国自己内部的稳定团结与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以国内环境的良性发展来化解国际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既适应和利用国际环境,又创造和改变国际环境,以更好更快地获得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