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能割断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联系而孤立地进行,恰恰相反,它必须继承和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优秀文化成果,来为自己的发展所用。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材料。列宁1920年10月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讲话时曾对青年们说:“如果你们要问,为什么马克思的学说能够掌握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那你们只能得到一个回答:这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59)对于资产阶级文化,也绝不能采取一概排斥的虚无主义态度,而必须批判地继承。
(一)要善于改造利用俄国资本主义文化
当时,苏俄以波格丹诺夫为首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宣称要把过去的一切文化统统抛弃,认为“吸收资产阶级文化,那是不可救药的倒退”。甚至连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剧院、博物馆之类的文化设施,他们也要当做“反动艺术巢穴”而加以捣毁。这伙人认为,无产阶级文化根本不需要“继承的联系”,只要关在“工作室”里就能把无产阶级文化“创造”出来。针对这种对人类文化遗产采取的虚无主义和全盘否定的态度,列宁给予了尖锐的批判。他说:“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硬说是这样,那完全是一派胡言,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60)
列宁阐明了继承、吸收资本主义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指出:“资本主义把文化只给予少数人。而我们必须用这个文化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没有别的材料。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61)。当然,列宁也指出: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文化中的腐朽没落的东西,必须清除,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创新。他强调说:“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62)
(二)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旧知识分子
与能否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文化相联系,还有一个能否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旧知识分子的问题。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和各行各业的专家,可是,当时具有各类知识和技术的专家大多是旧社会培养起来的,是不同程度地“浸透了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旧专家。对于这些人,要不要很好地利用呢?列宁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资产阶级旧专家,社会主义建设将无法进行。列宁强调说:“我们知道,只有利用大资本主义文化因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而知识分子就是这样的因素。”(63)在苏俄初创时期,真正投身革命的、具有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觉悟的专家是极少的,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要大力培养工农出身的新一代专家,但是,“我们根本没有时间从我们的党员中培养专家”,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资产阶级旧专家充分利用起来。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遗产,给我们留下了一批大专家,我们一定要利用他们,广泛地大量地利用他们,把他们全都用起来”(64)。
列宁对资产阶级专家作了客观的政治分析。他说:“这些人习惯于文化工作,他们在资产阶级制度范围内推进了文化工作,就是说,他们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无产阶级的所得微不足道。但他们毕竟推进了文化,这是他们的职业。当他们看到工人阶级中的有组织的先进阶层不仅重视文化,而且帮助在群众中普及文化时,他们就会改变对我们的态度。……当他们实际看到无产阶级吸引愈来愈多的群众参加这种事业的时候,他们就会在精神上完全折服,而不仅在政治上和资产阶级割断关系。那时我们的任务就会容易些了。”(65)因此,“对于专家,我们不应当采取吹毛求疵的政策。这些专家不是剥削者的仆役,而是有文化的工作者。他们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为资产阶级服务,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者都说过,这些人在无产阶级社会里是会为我们服务的”(66)。
对资产阶级专家所应采取的正确政策,列宁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除了对旧专家中极少数反抗苏维埃政权和破坏新社会建设的反动分子要依法惩处以外,对其他大多数专家,要以珍视、爱护的态度对待他们,使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列宁指出:“应该珍视每一个专家,把他们看作技术和文化的唯一财富,没有这份财富,什么共产主义也不可能实现。”(67)“我们的一切领导机关,无论是共产党、苏维埃政权还是工会,如果不能做到像爱护眼珠那样爱护一切勤恳工作、精通和热爱本行业务的专家(尽管他们在思想上同共产主义完全格格不入),那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取得任何重大的成就。”(68)其次,在物质生活中要给予专家特殊照顾。列宁指出:“现在我们不得不采用旧的资产阶级的方式,同意对资产阶级最大的专家的‘服务’付给高额报酬。”尽管这种办法是背离巴黎公社和任何无产阶级政权的原则的,它的腐化作用既要影响到苏维埃政权,也要影响到工人群众,但是,绝大多数觉悟了的工人农民会赞成花这笔钱,因为“在组织、计算和监督方面,我们还没有达到能使资产阶级知识界的‘明星’人人自愿来参加我们的工作的程度”(69)。列宁说:想用棍棒强迫资产阶级专家整个阶层工作是不行的,是不可能的,“应当使他们有比资本主义制度下更好的工作条件”,“应当尽可能地使他们有较好的生活条件”。他认为:在这个过渡时期内,“这将是顶好的政策,这将是最经济的办法。不然的话,我们节省了几个亿,却可能造成用几十个亿也不能补偿的损失”(70)。最后,要在政治上团结、教育旧专家,使他们转变观念,接受社会主义新思想。列宁指出:共产党员对待资产阶级专家和学者要“少玩弄些行政手段”,“完全不要发号施令”,而应当“采取异常慎重和灵活的态度”,“帮助他们扩大眼界”,使各方面的专家“通过自己那门科学所达到的成果”、“循着自己的途径”来承认共产主义。(71)他还指出:通过我们真诚的帮助、教育,“应该使专家这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得更好,不仅在物质上和权利上如此,而且在同工农的同志合作方面以及在思想方面也如此”(72)。这样,逐步把旧专家教育改造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意识的新社会的建设者。
列宁还对一些极“左”分子反对利用资产阶级专家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言论进行了严厉抨击。当时“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及“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人就持这种错误观点。他们宣称:我们只能用“清白的共产党人的双手”来建设共产主义,如果使用资产阶级专家就是用“异己分子来建设新社会”。他们特别反对给资产阶级专家付以“高薪”。布哈林甚至扬言:要把那些收入4000卢布的人,“拉到墙脚下枪毙”。列宁严肃地批评说:“这是不对的。我们正需要发现这样的人。因为在我们这里人们能够领取4000卢布的职位并不很多。到处都需要他们,我们没有专家,这是问题的关键。”(73)列宁还强调指出:设想先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纯洁的、受过良好训练的人,然后再由这些来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玩木偶戏,这是酸小姐拿社会主义消遣取乐,而不是严肃的政治”(74)。“如果认为我们只用清白的共产党人的双手,不要资产阶级专家帮助,就能建成共产主义,那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75)
(三)要努力学习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
列宁认为,苏维埃俄国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经济文化还很落后,尚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文化条件,因此必须向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把它在经济发展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都学习过来。
列宁号召人们要学习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他指出:“只有那些懂得不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就不能建立或实施社会主义的人,才配称为共产主义者”(76)。他强调在俄国也要大力推广“泰罗制”;要学会对生产进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列宁也曾号召共产党员都应学会经商,要具备“做文明商人的本领”,而要能成为一个“文明商人”,“就得按欧洲方式做买卖”(77)。列宁晚年在讲到国家机关的改革时,也提出了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要求。他特别强调要提高国家机关的质量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因此就要组织关于国家机关问题的基本理论、管理科学、办文制度等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考试。要学习就要有这方面的书籍,列宁指出:争取写出两本或更多的关于组织一般劳动、特别是管理方面的劳动的教科书;而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应当“派几个有学问的切实可靠的人到德国或英国去搜集图书和研究这个问题”(78)。
他强调指出:有人认为不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也能够实现社会主义,“这是中非洲居民的心理”;“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79)他认为,对于那些认识不到学习、借鉴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必要性的人,要进行说服教育,但是决不容许有人对此进行阻挠和破坏。列宁甚至特别强调说: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成果,“要不惜采用独裁的方法加紧仿效,甚于当年的彼得,他曾不惜用野蛮的斗争手段对付野蛮,以促使野蛮的俄罗斯加紧仿效西欧文化”(80)。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是立足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根据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而提出来的,但它也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因而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我国今天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认真吸取列宁的教诲,是大有裨益的。
【注释】
(1)列宁:《日记摘录》(1923年1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2~763页。
(2)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
(3)列宁:《论我国革命》(1923年1月16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6页。
(4)同上,第778页。
(5)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提纲》(1921年10月29日以前),《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08页。
(6)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5页。
(7)列宁:《在全俄各省国民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2月2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6页。
(8)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1918年4月),《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90页。
(9)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7页。
(10)列宁:《同美国〈世界报〉记者林肯·埃尔的谈话》(1920年2月20日以前)《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69页。
(11)列宁:《在全俄各省国民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2月2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6页。
(12)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7页。
(13)列宁:《就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提纲给维·米·莫洛托夫并转俄共(布)中央全会的信》(1922年3月23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3页。
(14)列宁:《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1917年9月底—10月1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5页。
(15)列宁:《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文献关于党纲的报告》(1919年3月19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6页。
(16)同上,第766页。
(17)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90页。
(18)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85页。
(19)同上,第786页。
(20)列宁:《在全俄矿工第二次代表大会俄共(布)党团会议上关于工会的作用和任务的报告总结发言》(1921年1月24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59页。
(21)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6页。
(22)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6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3页。
(23)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6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0~771页。
(24)列宁:《在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贺词》(1919年5月6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19页。
(25)列宁:《在全俄各省国民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2月2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7页。
(26)列宁:《日记摘录》(1923年1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3页。
(27)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11月3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2页。
(28)同上,第303页。
(29)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11月3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2页。
(30)同上,第308页。
(31)同上,第309页。
(32)列宁:《在全俄各省国民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2月2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33)列宁:《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1897年底),《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61页。
(34)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6页。
(35)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8月28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7页。
(36)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6页。
(37)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8页。
(38)同上,第285页。
(39)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6页。
(40)列宁:《日记摘录》(1923年1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4页。
(41)列宁:《日记摘录》(1923年1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5、766页。
(42)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9~770页。
(43)列宁:《日记摘录》(1923年1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4~766页。
(44)列宁:《在全俄各省国民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2月2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45)列宁:《在尼·尼·克列斯廷斯基的报告上的批语和给尼·彼·哥尔布诺夫的委托》(1921年9月2日),《列宁全集》第5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64页。
(46)列宁:《致维·米·莫洛托夫并转俄共(布)中央政治局》(1922年1月12日),《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85页。
(47)列宁:《日记摘录》(1923年1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3页。
(48)同上,第764页。
(49)列宁:《致格·叶·季诺维也夫》(1921年9月8日),《列宁全集》第5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03~304页。
(50)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6、744页。
(51)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11月3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6~307页。
(52)列宁:《日记摘录》(1923年1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3、764页。
(53)同上,第764页。
(54)同上,第764页。
(55)列宁:《日记摘录》(1923年1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3页。
(56)列宁:《中央委员会给教育人民委员部党员工作者的指示》(1921年2月5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26页。
(57)列宁:《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1921年2月7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30页。
(58)[俄]阿·瓦·卢那察尔斯基:《列宁对文教工作的一个遗训》,《回忆列宁》第4卷,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教师译,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11页。
(59)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
(60)同上,第285页。
(61)列宁:《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1919年3月—4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8页。
(62)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63)列宁:《在莫斯科党工作人员大会上关于无产阶级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态度的报告》(1918年11月27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15页。
(64)列宁:《在全俄经济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12月25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94~395页。
(65)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关于党纲的报告》(1919年3月19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7页。
(66)同上,第768页。
(67)列宁:《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42页。
(68)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8页。
(69)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1918年4月),《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3~484页。
(70)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关于党纲的报告》(1919年3月19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7~768页。
(71)列宁:《论统一的经济计划》(1921年2月21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41~442页。
(72)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8页。
(73)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关于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的报告总结发言》(1918年4月29日),《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52页。
(74)列宁:《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1919年3月—4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7页。
(75)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1919年3月18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28页。
(76)列宁:《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1918年5月5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36页。
(77)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0页。
(78)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89页。
(79)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关于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的报告总结发言》(1918年4月29日),《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52页。
(80)列宁:《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1918年5月5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