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面对着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广泛存在,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的特殊国情,中国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极为不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并做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极为关键的问题,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极其复杂的新课题。“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1]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2]中国的国情就其社会性质而言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和性质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系统的认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3]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干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超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但是,现实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正在中国和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展起来,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4]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毛泽东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这一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最具中国特色的部分。邓小平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这一伟大贡献。他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5]对于如何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目标,毛泽东认为,必须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正确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马列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的正确性。但是,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以什么样的道路贯彻这一基本原则,马、恩、列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结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独立地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和勇气,冲破党内外教条主义束缚,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这一革命理论的创立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