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跃进万岁”

“大跃进万岁”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会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作为一场运动,“大跃进”错误直到1960年才得以有效地纠正,而作为一个口号和工作思考方式在20多年后才得以最终纠正。从此,“大跃进”、“总路线”和“人民公社”,并称为“三面红旗”,“大跃进万岁”也喊了二十多年。国家领导人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大跃进”不仅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反而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案例二:“大跃进万岁”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评经济工作中的“右倾保守”现象,提出“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同月,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要在十五年内钢产量赶超英国。12月,刘少奇向全国公布了十五年在钢铁和其他重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超英国的口号。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全国出现的“大跃进”形势,认为中国正经历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会议还调整了“二五”计划的指标,钢产量由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斤上升到7000亿斤。会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农业提出“以粮为纲”,要求5年、3年甚至1~2年达到12年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工业提出“以钢为纲”,将赶超英国的目标缩短为7年、5年以至3年。1958年8月,这些指标又进一步夸大了2倍。随后全国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浮夸风”,以及一些荒诞不经的口号。作为一场运动,“大跃进”错误直到1960年才得以有效地纠正,而作为一个口号和工作思考方式在20多年后才得以最终纠正。

自1953年起,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顺利完成。工农业生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当时社会安定、民风良好。大家为了建设新中国,人们都有一股子干劲,争先恐后地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1958年2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社论,明确地提出国民经济要全面大跃进。大跃进的提出,不仅停留在思想上,而且要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因此,大家都在努力工作,不甘落他人之后,各个企业生产蒸蒸日上,月月完成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

到1958年6月初,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这个文件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并批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值得认真一读。”到了6月17日,国家计委又提出“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毛主席看后,非常高兴。人们既兴奋又茫然。兴奋的是落后的中国,能够超过英国、赶上美国,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茫然是大家不知道如何赶超,英、美国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无人所知。

1958年7月份,从农业战线传来喜讯,各媒体先后刊登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361斤,放了一个大“卫星”。随即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亩产万斤粮的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之后,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秋收季节,亩产万斤粮的报道,便接踵而来,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亩产不仅能够产万斤粮,而且还能够产十万斤粮。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10月8日和10日两天,《天津日报》又分别报道天津市双林农场“试验田”,亩产稻谷126339斤的特大消息,一时轰动全国,可称得起亩产之最了。新立村的“试验田”,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过,并且是肯定的事情,因此,在全国也就名声大噪了。徐水县在“大跃进”的过程中,曾经放了一亩地产山药120万斤、小麦12万斤、皮棉5000斤、全县粮食亩产2000斤等高产“卫星”,徐水县一时成为“大跃进”的明星。当时徐水县到处都是巨大的标语口号:“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上研究了超英赶美、大炼钢铁和成立人民公社等重大问题。随后,会议精神很快就传达到基层单位。由9月份开始,在工业企业当中,打破了常规,为了完成全年的生产计划,实行大干苦战,每日工作12个小时。职工之间展开了你追我赶的火热局面,管理人员,也走出科室到现场办公,为生产第一线服务。每到中班或夜班,职工食堂的炊管人员,把饭菜送到车间。即便是节假日,职工也放弃了公休,主动到工厂上班。

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上,确定要把钢铁作为全党的第一位大事来抓,年计划要完成1070万吨,实现翻一番。于是便号召全民大炼钢铁,大搞群众运动。在“没有干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口号指引下,要大胆解放思想。还是从农村开始,农民在田间垒起了小土炉,就炼起钢来了。顿时,田野间的小土炉星罗棋布,火光冲天。

1958年底,中共中央发表公报,宣布粮食、钢铁的产量都翻了一番,实现了特大的跃进。从此,“大跃进”、“总路线”和“人民公社”,并称为“三面红旗”,“大跃进万岁”也喊了二十多年。

——摘编自新浪网:《以阶级斗争为纲》。

思考讨论

1.如何认识大跃进时期的社会主义?

2.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案例评析

1958年初,由中央领导人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参加人员之广、声势之大,真可谓历史上少有。大跃进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1958年以后,一直作为一面红旗高举若干年,对这次大跃进的经验与教训,应当认真地总结与思考。

尽管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对一个曾经因为落后挨打的中国人来说,本来是个美妙的字眼。中国又是个大国穷国,不跃进行吗?国家领导人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就企图通过几个运动、几场人海战术,就可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用几年的时间,就可以超过英、美等国家。

“大跃进”不仅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反而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个历史教训是非常深刻的。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毛泽东并不是不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是方法不对头。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去抓经济建设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部分内容的辅助教学,或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