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产阶级从提出到反对平等理论

资产阶级从提出到反对平等理论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平等理论必然产生。这是因为,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要最终取得最高的政治统治权。资产阶级要将主权从封建主或其最高代表者国王手中夺过来。资产阶级主权理论的另一面是民族主权。为了自己的利益,资产阶级以民族为范围,建立民族国家,以保护自己的市场。主权问题上升为理论,最初是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在其《共和国》中提出来的。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政治思想家卢梭的理论则不同。

二、资产阶级从提出到反对平等理论img490

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主义而提出消灭阶级特权的要求的同时,无产阶级也提出了消灭阶级本身,它起初采取宗教的形式,以早期基督教为凭借,即以基督教只承认一切人的一种平等——原罪的平等为依据,以后就以资产阶级的平等理论为依据了:“无产阶级抓住了资产阶级的话柄: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img491资产阶级的平等理论,作为反对封建制度、封建特权和行会制度的理论武器,是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大规模的贸易,尤其是新航路发现以来的世界贸易,使商品所有者是自由的、在行动上不受限制的,他们作为商品所有者的权利是平等的,他们就根据平等的权利进行交换;手工业发展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使劳动者是自由的,即既解脱了行会的束缚,又丧失了生产资料,他们可以和工厂主订立契约出租他们的劳动力,他们作为契约的一方和工厂主的一方是平等的;商品生产的发展,使所有生产者在劳动创造价值、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点上,权利是平等的。总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平等理论必然产生。这种理论从萌芽、发展,到法国大革命前夕,在卢梭的著作中得到了在资产阶级世界观范围内最完善的阐述。

与平等理论相关联的,是资产阶级的主权理论。这是因为,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要最终取得最高的政治统治权。这个最高统治权就是本来意义的主权。资产阶级要将主权从封建主或其最高代表者国王手中夺过来。国王拥有主权的依据是“君权神授”,亦即他是天的儿子、上帝之子,与凡人不同,是代表神、上帝、“天”来统治凡人的。至于他的儿子为什么也是国王,在“君权神授”解释遇到困难时,便用“龙生龙、凤生凤”来解释,因为崽子到底是龙种,所以是国王。所有这种理论,在主张商品生产的意识形态即平等理论的新兴资产阶级看来,都是谬论。因而他们主张“主权在民”,不论是在全体人民也好,在人民的代表也好,总之是在民,而不在君。

资产阶级主权理论的另一面是民族主权。我们说过,民族是资本主义产生时的产物。为了自己的利益,资产阶级以民族为范围,建立民族国家,以保护自己的市场。民族有独立为国家的权力,这就是民族主权。民族独立为国家后,民族主权也就是国家主权。这是主权含义的发展。

一般说来,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酝酿着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政治革命时,在主权理论斗争上,表现为主权谁属问题img492;当一个国家侵略和压迫另一个国家和某一民族时,在主权理论斗争上,则表现为主权有无或应否削弱问题。

主权问题上升为理论,最初是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在其《共和国》(1576年)中提出来的。他将主权定义为:主权是驾驭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权力,这个权力是最高的、无限制的。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教权和王权斗争中,布丹拥护王权。其后,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1821年)中,将主权定义为“自我规定”,即为所欲为,而由于君主主宰有一切的权力即主权,所以国家的主权就是君主。这两个定义有相同之处:即主权是至高无上、为所欲为,这是正确的。缺点是讳言它是属于统治阶级的。至于黑格尔,像他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颠倒过来一样,他将主权与君主的关系也颠倒过来了:因为是君主,便拥有最高统治权即主权,并不是拥有国家主权,才是君主。在颠倒关系的基础上,黑格尔的主权理论表明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崇拜。

以上的主权理论,不能说明平等理论。恰好相反,它事实上是以人与人之间应该不平等来说明主权的。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政治思想家卢梭的理论则不同。他在其《社会契约论》(1762年)中指出: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时,有一种约定,这就是每个结合者及他们自己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这样,“基本公约并没有摧毁自然的平等,反而是以道德的与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类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人们尽可以在力量上与智慧上不平等,但由于约定并且根据权利,他们却是人人平等的”img493。由于契约的结合,就产生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这个由全体个人结合成的公共的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被动时,它的成员就称它为国家;当它主动时,就称它为主权者”,“至于结合者,他们集体地就称为人民;个别地,作为主权的参与者,就叫做公民,作为国家法律的服从者,就叫做臣民”img494。卢梭其所以说他“生为一个自由国家的公民并且是主权者的一个成员”img495,原因就在这里。既然凡公民都是主权者的一个成员(这本来是同义反复),那么他们之间当然都是平等的了。

卢梭认为,每个个人作为人来说,可以具有个别的意志,而与他作为公民所具有的公意相反或者不同;他的个人利益可以使他完全违反公共利益。卢梭所说的公意是相对于众意来说的。按照他的解释,它们的区别在于:“公意只包括人们相同的意志,而众意则是人们相同的与不相同的意志的总合。可以说,公意是众意的最大公约数。”img496根据这一点他又指出:社会公约赋予政治体以超乎其各个成员之上的绝对权力,这种权力受公意指导时,就获得主权这个名称,既然主权要受公意的指导,那么它就不可转让,也不可分割;而“任何拒不服从公意的人,全体就要迫使它服从公意:这恰好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这就是卢梭的革命理论的依据。

卢梭的这些理论,即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也就是个别意志违反了公意,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可以根据公意进行革命,用强力夺回其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人民,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等等,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恩格斯指出,“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img497不仅如此,恩格斯又说,卢梭的理论,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以及在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差不多在一切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很大的鼓动作用”。img498

应该说,自从阶级社会产生后,被剥削阶级最初用来反对剥削阶级的思想武器就是平等思想。奴隶与农奴就是以平等思想为武器,指向奴隶主和封建主的。陈胜、吴广起来革命时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对剥削者拥有最高统治权的依据的挑战,其思想基础是我可取代,中世纪的农民革命,多以平等思想为依据,以平分土地为纲领,列宁说:“在反对旧专制制度的斗争中,特别是反对旧农奴主大土地占有制的斗争中,平等思想是最革命的思想”。img499但这时的平等思想,多半是和宗教上的平等概念结合在一起,基督教的原罪平等思想在其中起很大的作用。这还不能说是对这时尚未产生的资产阶级的平等理论和主权理论的运用。

最初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不是这样。无产阶级最初是追随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用资产阶级的平等理论和主权理论,来反对封建主义的。这在法国大革命中表现得最为清楚。但革命的结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代替封建专制国家制度,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情况依然如旧。由于这样,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终于失望而又提高了认识的无产阶级,便拿起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主义的平等理论和主权理论,来反对资产阶级。

恩格斯曾经概括地描述了这个历史过程:每次资产阶级运动或革命,相应地都有无产阶级的运动或革命,虽然其成熟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时,爆发了再洗礼派和闵采尔运动,英国大革命时爆发了平均派或掘地派运动,法国大革命时爆发了巴贝夫运动,它们越来越摆脱宗教的影响,而有其相应的理论表现。例如,在16世纪和17世纪有摩尔关于乌托邦和康帕内拉关于太阳城这种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性的描写,在18世纪有摩莱里和马布里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19世纪初则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些思想和实践,可以归结为:平等的要求不仅限于政治权利方面,而且扩大到每个个人的社会地位上,证明必须予以消灭的不仅是阶级特权,而且是阶级差别本身。随着阶级的消灭,任何政治权力,更不用说是资产阶级的最高统治权,当然就不存在了——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平等理论。

由于这样,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必然起来反对他们的前人提出过的平等理论。首先起来担负这种任务的,是法国思想家、圣西门的学生孔德。他反对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的学说,认为平等是一种教条,本质上具有无政府的特征,自由是一种错觉,其结果将归于幻灭,而人民主权,则是使优秀者屈服于低劣者,把神圣的权力转让给人民,指责卢梭的理论是无政府学派。他根据当时正在迅速发展的生物学知识,用类比法把社会看作与生物有机体相类似的一种有机体,他称之为社会有机体,或集合有机体。从这里出发,他认为生物有机体的构成要素为细胞,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则为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除家庭外,社会便要建立国家和政府,其主要任务在于维护社会的统一,社会越发展,国家和政府越不可少。他认为社会现象的一切变化,都是由知识的精神支配的。知识的精神有三个发展阶段:神学阶段,神的意志支配人间,国王代表神,君权神授,人民不得反抗;形而上学阶段,人们以理性代替神的意志,天赋人权说和社会契约说由此产生;科学即实业阶段,人们以经验代替理性,实业支配一切,因而指导科学研究和从事实业经营的人,成为社会中最主要的人物,亦即资产阶级的统治是必要的。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作为它的对立面,除了有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外,还有被资本主义宗主国或母国压迫的民族的民族独立运动——首先是移民垦殖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的美国独立战争,其理论依据就是从资产阶级平等理论,或卢梭的天赋人权理论产生的民族主权理论。其后,英国资产阶级虽然居于其“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主张自由贸易,并在这个意义上主张“解放”殖民地,但他们仍然想维护宗主国的利益,即当英国与“解放”了的殖民地发生经济利益冲突时,便要侵犯这些殖民地的主权,维护英国的利益。庸俗经济学家老穆勒主张英国的殖民地只能成为自治领,主张以卢梭的公意理论为核心制定国际法,设立国际法庭,名为解决国际纠纷,实则侵犯别国主权、否认被压迫民族有独立为国家的权力,以确保英国的利益。它是否认民族主权的征兆。

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马克思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性,科学的社会主义也就代替了空想的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反,科学社会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力量,而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只有无产阶级变成统治阶级,掌握了最高统治权,才能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消灭阶级差别,最终实现人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平等,因而也就是最终导致平等和最高统治权,亦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消灭,实现共产主义。这种理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原则。

首先起来反对这种理论的,是英国的思想家斯宾塞。他的理论是孔德的理论的继续。换句话说就是,社会有机体论到了斯宾塞手里,才告完成。他认为,社会是个有机体,它的关系是均衡的,只有均衡的社会,才是个完全的社会,人类才能从中得到完全的幸福。在他看来,构成均衡社会的根本条件,就是实现平等自由的规律。这个规律指的是天赋的自由权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但他的平等自由观与卢梭的不同。他认为这是上帝赋予人的,人都有发挥其被赋予的权力以满足上帝的意志的义务。但每个人都这样做时,从全社会看就必然存在着一种限制,亦即人们彼此不能妨碍其自由,这样才是平等的自由,才是社会的均衡。在这一基础上,他认为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相同:两者都有维持系统,在生物为营养系统,在社会为生产系统;都有分配系统,在生物为循环系统,在社会为运输系统;都有管制系统,在生物为神经系统,在社会为政府和军队。但他认为这两种有机体也有差异:在生物,其构成要素是没有意识的,它们之间的均衡或协调,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强制地达到的;在社会,其构成要素是有意识的,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由意识的主权者,使他们之间达到均衡或协调,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其方法是不同的。他将社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在军事社会里,个人没有地位,协调是强制的,如像士兵服从军官一样;在产业社会里,个人在商品货币关系上都是平等的,协调是自发的。这就是说,不存在阶级斗争,只存在个人的自由竞争,社会要在保证产业的利益的基础上协调起来。

19世纪最后三十年,随着资本主义过渡为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宗主国对国外殖民地的剥削加深,统治加强,要将它们置于宗主国统治之下,宗主国发展为殖民帝国。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移民垦殖和奴役土著这两种不同的殖民地中,前者由于是资本主义母国生产关系和民族的延续,并逐渐成为殖民帝国中的自治领,因而相对于后者而言,宗主国对其统治不成为严重问题,后者就不是这样。除了加强经济、政治和武装的力量外,欧洲资本主义宗主国还制造种族论,即白种人是优秀的种族,有色人种是低劣的种族,然后根据进化论中的优胜劣败原理,认为白种人应该统治非白种人。鼓吹这种谬论最起劲的,是最老的殖民帝国主义——英国,和发展最快的帝国主义——德国,前者认为盎格鲁撒克逊种族是最优秀的,后者认为雅利安种族是最优秀的,应该是统治者,其他的种族,尤其是被奴役的土著殖民地的人民,该受其统治。这实质上是对民族主权理论的否定。以后我们就会看到,帝国主义思想家公然否定民族主权,认为它是建立理想国际经济关系的严重障碍。

注释

①原载《复旦学报》1985年第1期。

②《资本论》第1卷,第104页。

③同上书,第152页。

④《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1858草稿)第2分册,第10页。

⑤同上书,第640页。

⑥同上书,第436页。

⑦《资本论》第3卷,第220页。

⑧同上书,第679页。

⑨同上书,第499页。

img500同上书,第975页。

img50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46页。

img50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

img503《资本论》第3卷,第497页。

img504同上书,第894页。

img505同上书,第497页。

img506同上书,第431—432页。

img507同上书,第431页。

img508《资本论》第1卷,第386页。

img509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9页。

img510《国家与革命》,第13—14页。

img511《资本论》第3卷,第371页。

img512《剩余价值学说史》第3卷,第111—112页。

img513《资本论》第3卷,第280页。

img514《资本论》第1卷,第808页。

img515同上书,第520页。

img516节录自《帝国主义经济与政治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img517《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04页。

img518蒋介石在其政权被推翻前说:“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由此而破坏,中华民国国体能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这就是要确保其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最高统治权。

img519《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修订版,第34页。

img520同上书,第22页。

img521同上书,第5页。

img522同上书,第36页注1。

img523《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03页。

img524同上书,第100页。

img525《列宁全集》第13卷,第217页。

注:与王明侠合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