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上山”与“武器”的争论

关于“上山”与“武器”的争论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提出“上山”的主张是在马日事变以后的6月间。但是毛泽东关于“上山”的思想,并没有为陈独秀所接受,更没有成为中央的思想。毛泽东由提出“上山”的思想,到在湖南南部地区实行被称之为“湘南特别运动”,实际是湘南工农武装割据的计划,都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赞同,并作为中央的一项重要计划,即将付之实行。

五、关于“上山”与“武器”的争论

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兴起使国民党右派势力惊骇和恐惧,所以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当时在叛乱中遭到杀戮和迫害的人数,农民运动骨干占了绝大多数。

在这种情势下,毛泽东考虑的已不是,也不可能是立即开展土地革命或如何开展土地革命的问题,而是如何击退反革命进攻,保存革命力量以图生存的问题。至于如何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形式,毛泽东提出了“上山”的思想。

毛泽东提出“上山”的主张是在马日事变以后的6月间。1927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记录,记载了毛泽东的这个主张。这是陈独秀最后一次以总书记名义主持召开的一个会议,专门讨论湖南局势和农民武装的对策。

陈独秀主张在国民党各部队招兵时,把这些农民群众送到他们的部队中去当兵,用这一形式“使农民武装化”。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已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把农民武装改成安抚军合法保存的办法行不通,而提出走“上山”的道路,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保存革命武装,并且警告说:“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

张国焘也赞同“上山”主张,却又提出上山的武装不能再与中国共产党发生关系,专做劫富济贫之事。这等于落草为寇。

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的发言独树一帜,与陈独秀、张国焘各走极端的主张截然不同,鲜明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到反动统治势力薄弱的山区去造成一股强大的军事势力,保存革命力量,以备在将来发生更加严重的事变时有所依托和发展;同时,也表明毛泽东对于汪精卫集团的叛变已经有所警惕和准备。

但是毛泽东关于“上山”的思想,并没有为陈独秀所接受,更没有成为中央的思想。但是由于他主持领导着全国的农民运动,尤其是他在两湖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中发挥了别人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农民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因此,在大革命失败、农民运动遭到摧残、陈独秀在实际上已被罢黜的情况下,毛泽东的意见在党中央的决策过程中逐渐受到了重视。1927年7月20日,由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持的中央农民部共同签署发布的《中央通告农字第九号》,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了毛泽东的“上山”主张。

在这里,中共中央明确地把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这三项任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初步体现了后来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一些因素。

7月底,毛泽东在武汉起草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湘南运动的大纲》,其核心的内容是在湖南南部地区举行以武装暴动为发端的“湘南特别运动”,形成以汝城县为中心,进而占领桂东、宜章、郴州等四五个县,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区域,组成一个革命政府,实行土地革命,与长沙之唐生智政府成对抗的局面,乃至以达推翻唐政府之目的。

这实际上就是后来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个最初的构想。这项湘南武装割据的计划,虽然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改为举行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而未能实现,但是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八七会议前夕即已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初步概念,尽管这种概念在理论形态上并不成熟。

毛泽东的意见还得到了新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的赞同。中央于8月1日前后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湘南特委,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这个大纲,并指示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分一部分兵力支持湘南革命政府。

毛泽东由提出“上山”的思想,到在湖南南部地区实行被称之为“湘南特别运动”,实际是湘南工农武装割据的计划,都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赞同,并作为中央的一项重要计划,即将付之实行。可见,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的转折关头,毛泽东在全党尚未在总的方针和策略上作出新的部署之前,已经针对他所熟悉的湘南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极富创造性的见解。这是极其可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