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魏救赵”策略的提出
1929年1月,井冈山。
1月4日,毛泽东以前委书记的身份,在宁冈柏路村召开了前委、特委、各县县委、团特委和红四军、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
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谭震林、袁文才、王佐等到了会。
会议首先由毛泽东传达中共六大文件,这是刚刚收到的。从莫斯科传到边界,辗转千里,用了半年时间。文件的决议、通告很多,因为是中央的,大家都觉得很重要,听得很认真。毛泽东缓缓地念,大家听后才知道,党中央的总书记已改为向忠发了,党内的“左”倾盲动主义受到了批判。难怪湖南省委瞎指挥,弄得边界3月、8月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下子,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会议重点讨论如何打破湘赣敌军第三次“会剿”的策略。
朱德首先发言:
“敌人这次‘会剿’,下了大决心啊!调动了18个团,相当于我们五六倍的兵力。这个仗怎么打好?我们共同研究一下。”
“敌人在萍乡成立了总部,何键出任代总指挥。”毛泽东补充道:“目前,敌人已向我们根据地外线运动了。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又不要被敌人吓倒了。”
“打吧!18个团有什么好可怕的,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大不了学朱聋子打圈罗!”井冈山的山大王王佐说。
“是呀,有井冈山、九陇山天然屏障,敌人难以攻破!”陈毅安等附和道。
袁文才、龙超德、朱亦岳、陈伯钧等也主张凭险死守。
“死守不行,弄得不好会把老本拼光的。”年轻的林彪说。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呗!”
“对!我们可以到赣南去么!”
“我们五军可以杀回湘鄂赣去!”
毛泽东知道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五语就能说清的,他决定:
“大家再想想、议议,明天再讨论吧!”
5日继续讨论。
毛泽东仍然默默地听着大家的发言。越是关键时刻,他说得越少。看来,他在考虑同志们的两种倾向性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凭险死守,一种意见主张下山打游击。这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各有各的道理。
“同志们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些意见归纳起来两种:凭险死守,或者下山打游击。”他深深吸了一口烟,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不主张死守。敌人数倍于我,而且装备精良,表现了很大的决心。现在寒冬已到,我军物资缺乏,不宜战事久拖。我们拖不起、拼不起呀!
但是,我也不同意丢掉井冈山不管。我们在此间经营一年多了,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千万丢不得,下山打游击也不能丢啊!”
毛泽东胸有成竹地继续说道:“我主张采取积极的策略。敌人从这边打过来,我们就从那边打出去,迂回敌后,在外线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破敌人的‘会剿’。这种打法,叫做‘围魏救赵’。”
接着毛泽东又简单地向大家讲解了这个战术的来源。
毛泽东的主张说服了大多数人。
那么,到哪里去打游击呢?有人说去赣南,有人说去湘南,有人则反驳。大家在下边议论起来。
毛泽东听了一会儿大家的议论后胸有成竹地说:
“我看,去赣南还是比较适宜的。第一,赣南地域广大,山区居多,距大城市较远,敌人鞭长莫及;第二,赣南物资比较丰富,便于红军解决经济问题,目前此问题极为严重;第三,赣敌兵力较弱,比湘敌好打;第四,从赣南打出去,又与赣东北红军、东固红二、四团取得联络,互相配合,成犄角之势。”
经毛泽东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多数与会者赞同毛泽东的主张,认为毛泽东的分析在理、透彻、实在,大家的认识很快统一了。
“围魏救赵”的策略通过了。那么,谁守山,谁出山呢?
“五军不能守山!我们刚来乍到,人生地疏,情况不大明了,当然是四军守山为好!”五军纵队长李灿抢先发表意见。
“对,我同意。”五军的一些指挥员附和说。
开会前,毛泽东、朱德曾就这个问题,征求过彭德怀、滕代远的意见。彭、滕是了解前委和毛泽东的预定意图的:要五军留守井冈山,另派袁、王部队三十二团协助守山;四军主力打下山,解决经济问题,吸引和牵制敌人。没想到,一接触到实质性问题,五军众将领竟认识不一。
经彭德怀做工作,五军的指战员也同意了前委的决定。
柏路会议终于形成了最后的决策: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迂回敌后,吸引和打击敌人;红五军和袁、王部队留守井冈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