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这个题目很好,拿来给我看看”

“这个题目很好,拿来给我看看”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1957年9月至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批评1956年反冒进,这是“大跃进”的起点。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又一次严厉批评了反冒进。这位负责同志把报纸找来,请毛泽东看。毛泽东认真看了一遍,点点头说:“嗯,这个提法很好。”1958年,毛泽东频繁外出视察,深入群众。与此同时,毛泽东在湖北、安徽、江苏、上海视察。在视察过程中,毛泽东谈到了钢铁生产问题。毛泽东号召各省搞民歌,进行群众性的文艺创作运动。

一、“这个题目很好,拿来给我看看”

毛泽东和全国人民一样,渴望尽快摆脱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于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在1957年9月至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批评1956年反冒进,这是“大跃进”的起点。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又一次严厉批评了反冒进。毛泽东在临时召集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讲:“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大有希望的民族。”并且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15年内赶上英国”的号召。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这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标志着“大跃进”的正式发动。

那段时间,毛泽东多次召集政治局同志开会,研究“想个办法”,尽快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起来。

在私下,和身边卫士们也常说,解放这么多年了,人民生活还很困难,这是不应该的,应想个办法,改变人民群众的生活。对此,他的卫士李银桥、马武义、李家骥的回忆录中都谈到这点。

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全党形成了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干的一种热潮。不少中央领导同志也热切希望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纷纷开动脑筋想办法。

有一次毛泽东在颐年堂接待客人,谈话结束后,一位中央负责同志同毛泽东一边走一边汇报说:“主席,现在谭震林他们提出个大跃进口号,我看这个提法很好。”

“噢,大、跃、进?”毛泽东琢磨着。

“《人民日报》上登了。”

“嗯,这个题目很好,拿来给我看看。”

这位负责同志把报纸找来,请毛泽东看。毛泽东认真看了一遍,点点头说:“嗯,这个提法很好。”他拿起笔,在上面批了句话,记得大意是:提法很好。

很快,“大跃进”这个口号便在全国叫响了。

1958年,毛泽东频繁外出视察,深入群众。他也要求全党集中更大的领导力量放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总路线和“大跃进”也确实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毛泽东在号召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时,也确实过分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因而造成了“大跃进”中的失误。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毛泽东基于对农业生产形势的过高估计,要求把注意重心从农业转到工业方面来。会议指出:根据当前全国人民对于钢铁的巨大需要和对于钢铁生产的发展,根据钢铁冶炼设备正在逐日增加和迅速投入生产的情况,钢铁生产的飞跃发展是必要的和可能的。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图,正式决定和公开宣布1958年钢的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即要达到1070万吨。为了实现这一任务,会后立即掀起了一个空前规模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为了响应毛泽东的这一赶超计划,《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紧紧抓住钢铁生产》、《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两篇社论。指出:“钢铁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是整个工业的纲,是整个工业的元帅”,要其他部门“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提出“全力保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湖北、安徽、江苏、上海视察。在视察过程中,毛泽东谈到了钢铁生产问题。他认为发展钢铁工业一定要搞群众运动,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毛泽东从上海回到北京后,9月29日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谈话。他对那种以为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群众运动是不正规、农村习气和游击作风的意见进行了批评。为了贯彻毛泽东的这一精神,为实现钢铁指示,号召大搞小(小型企业)、土(办法)、群(群众运动)。为保证钢铁元帅升帐,在安排生产计划的时候,允许挤掉其他一些东西。在组织上,要求从省、地、县到乡,第一书记都要亲自挂帅,亲临现场指挥,还要制定每月、每周、每天的钢铁生产计划、煤炭生产计划和交通运输计划,并把执行的结果报告中央。

10月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全党全民大炼钢铁的高潮。成千上万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幼,各行各业一起上前线。7月底,用在钢铁战线的劳动力才几十万,8月底增至几百万人,9月底猛增到5000万人,10月底增加到6000万人,年底达到9000万人。土高炉遍地开花。

经过全国人民三个半月的奋战,12月19日,党中央宣布:“1958年我国人民夺取1070万吨钢的大战已经告捷。”但其中有300万吨是土钢,基本上不能使用,1958年合格的钢产量只有800万吨。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完全违背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随着工业战线上的“大跃进”迅速形成高潮,农业战线上的浮夸风、高指标也日益泛滥起来。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

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同时,《人民日报》社论要求: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毛泽东号召各省搞民歌,进行群众性的文艺创作运动。10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更提出,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

总之,1958年的“大跃进”既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违背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一味盲目地大搞群众运动,造成了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地冲击了轻工业,削弱了农业,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到1958年11月、12月,毛泽东首先发现了一些问题,他开始认识到应对原生产指标进行调整了。以全国大炼钢铁为特征的“大跃进”的第一个高潮便缓慢退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