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百年老站——哈尔滨火车站

百年老站——哈尔滨火车站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亲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并参加斯大林同志诞辰70周年庆典活动。第二次是1950年2月27日下午2时15分,时隔81天,毛泽东主席访苏胜利归来,平安到达哈尔滨火车站。第三次是第二天2月28日上午8时许,毛泽东主席结束在哈尔滨市的视察,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哈尔滨火车站,登上专列,前往长春市。所以城市几经变迁,哈尔滨火车站自建成后始终未动。

一、百年老站——哈尔滨火车站

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亲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并参加斯大林同志诞辰70周年庆典活动。在这一去一回的来往行程中,曾两次路过哈尔滨,三次来到哈尔滨火车站。使这个百年老站成为毛泽东主席在黑龙江的三天时间里,到过最多的地方。

第一次是1949年12月8日下午6时许,毛泽东主席乘坐的专列,在前往苏联莫斯科的途中路经这里。列车在哈尔滨火车站一站台停留约30分钟,毛主席透过车窗,眺望了哈尔滨火车站老站舍,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次是1950年2月27日下午2时15分,时隔81天,毛泽东主席访苏胜利归来,平安到达哈尔滨火车站。他步出专列,踏上站台,经贵宾室来到站前广场,乘车前往市区。

第三次是第二天2月28日上午8时许,毛泽东主席结束在哈尔滨市的视察,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哈尔滨火车站,登上专列,前往长春市。

就这样,毛泽东主席算是三次来到这里。在站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为百年老站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哈尔滨火车站位于哈尔滨南岗区铁路街1号。地理位置东经126.8度,北纬45.8度。是哈尔滨市的中心,同时也是东北铁路最早的大型枢纽站之一。

img24

1903年建成的哈尔滨火车站

哈尔滨火车站站舍主楼坐北朝南,是南岗区红军街的北端顶头。站前有硕大的广场,站舍主楼与市中心位于喇嘛台广场中的圣·尼古拉大教堂遥相呼应。红军街两侧耸立着多处欧亚风格,异国情调的建筑,使这里成为素有“东方莫斯科”美称的典型代表区域,同时这里也自然成为哈尔滨的“门户”。

哈尔滨火车站始建于1899年10月,是哈尔滨铁路建站较早的车站之一,俗称“哈尔滨老站”。

19世纪末,沙皇俄国就酝酿拟建连接莫斯科至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东部企图穿越中国东北腹地。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6月,沙俄政府以威逼、贿赂手段迫使清政府官员李鸿章签订了《中俄密约》及《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合同》。

中东铁路始称“东清铁路”,意为东部的清朝铁路,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改称中东铁路,意为中国东北铁路。其干线西起满洲里,中经哈尔滨,东至绥芬河;支线从哈尔滨起向南直达旅顺口,全长2489公里。1903年2月全线竣工通车,交给设在哈尔滨的中东铁路管理局管理和运营。名为中俄共同修筑经营,实为俄国独占的侵略中国的工具。

1898年6月9日,俄国东清铁路建设局的官员乘“海兰泡号”汽船由乌苏里江,经黑龙江口进入松花江,到达哈尔滨今小九站处。此时,中东铁路工程局也由海参崴先期从陆路到达哈尔滨,在香坊田家烧锅大院安营扎寨,开始宣布中东铁路全线开工。

他们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三线分别向绥芬河、满洲里、旅顺口三地相向施工。7月28日,中东铁路工程局在哈尔滨开始侵占扩张建设铁路附属地。

由于哈尔滨是中东铁路附属地,城市建设规划均以铁路为主体进行布局。其建设的重点是当时榆树丛生的丘陵地带——秦家岗(现南岗区)。当时,秦家岗被规划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及其他行政、军事机关的所在地。1902年6月6日,签署的《哈尔滨及郊区的中东铁路附属地图》,已确定大直街、车站街、中山路、邮政街、花园街一带为秦家岗的主干道。

中东铁路开工以后,在哈尔滨松花江段南岸,现中央大街以西至小九站处修建了放置建筑铁路所需物资的码头。于是这里便建筑了铁路,并设置了哈尔滨第一个火车站,始称“松花江站”。1898年10月,通往绥芬河的东线开始铺轨的同时,在香坊亦建设火车站,当时称为“哈尔滨站”。

1899年8月,中东铁路工程局开始铺设南线,其起点就是现在的哈尔滨站址,这里变成了东西线与南线的汇合点、枢纽。同年10月,这里临时搭起一排矮房,作为站长办公室、电报室及行车人员休息室。当时,沙俄擅自给这个车站起名为“松花江站”。那时,沙俄居心叵测地将哈尔滨称为“松花江市”。

哈尔滨一词早在光绪元年(1875年)就以地方名称的形式出现于衙门的公文中。在这个火车站附近住有一户秦姓的农民,所以这一带便俗称“秦家岗”。因此设在这里的火车站,哈尔滨人便称之为“秦家岗站”。

1901年修建了一栋砖石结构的站舍,其中设置了旅客候车室。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开始正式运营的同时,秦家岗站才正式定名为“哈尔滨站”。

随着哈尔滨铁路枢纽站地位的确定和城市规划布局,便着手规划建设新站舍,其选址便是在秦家岗站的哈尔滨站址位置。由于此处位于市中心地带,四通八达,地势优越、选址合理。所以城市几经变迁,哈尔滨火车站自建成后始终未动。

哈尔滨火车站新站舍建于1903年。由中东铁路工程局承担建筑施工,工程进度很快,1904年底便告竣,投入运营。

据记载,1903年7月在火车站舍开建时,中东路已经全线开通。但当时为什么火车站与铁路铺设没有同时开工建设呢?因为当时俄国人将哈尔滨确定为中东铁路的枢纽站。所以,不论是车站的选址、广场的布局,还是站台设计的视觉效果,都颇费了一番心思。说白了,他们就是想把这座车站设计得“不留遗憾、永不过时”。当时,哈尔滨虽然聚集了许多俄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但几经斟酌后,哈尔滨火车站的设计还是在俄国国内完成的。

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东北亚的国际都市,其作为门户的火车站站舍建筑尤为重要。沙俄当局为此煞费苦心,他们想借此地炫耀其所谓进步文化及强大国力。因而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西欧及俄罗斯盛行的“新艺术”风格,也属于埃尔诺贝建筑风格。它的特点是在建筑构造上普遍采用钢铁、玻璃、混凝土结构,门窗的形式往往采用不规则的曲线,檐头的处理常常采用断续的形式,很强调垂直的划分。围墙的形式也随着檐头的变化而断开,多采用钢铁透空的花纹,形式轻巧多变。作为火车站的建筑,从功能上看其布局严谨而合理。整个建筑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站舍由五个大厅组成。中央大厅为中心,左侧为贵宾厅,一、二等候车室和餐厅。右侧为售票厅和三等候车室及带有歧视性的中国人候车室。每个候车室都有各自的入口和检票口,五个大厅各成一体又互相连接。布局合理、功能明确,既便于人流分散,又方便使用者工作。

哈尔滨火车站其外观优美而舒展,大方而不笨拙,高度适中,长度为非对称布局形式。配以适度的广场,其优雅的丰姿则尽在眼前。火车站和市中心广场的圣·尼古拉大教堂遥遥相望,互为对衬。红军街上两侧的优美建筑将两处经典连成一条景观轴线。从此,这两处变成了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在很长的一个时间里,这两个建筑便是这个城市的坐标和名片。

经历60年沧桑的哈尔滨火车站,从竣工到拆除,该站舍运营了半个多世纪仍不落伍,可见其设计初衷之超前。

遗憾的是,这座举世无双的建筑艺术精品却在1959年,因要扩建哈尔滨新站舍而被无情地拆除了。许多有识之士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这座精美建筑艺术品瞬间变成一片瓦砾。

接下来便是长达28年的有站无舍的半截子工程。其间几经折腾,多次改建,修修补补,最后形成了哈尔滨的“火车站两边盖”的一大怪。

直到1988年6月,由铁道部和省、市政府投资4300万元,才修建了现在的新站舍。新火车站建筑面积为42122平方米,为对称式建筑,气势宏伟,有明显的中西合璧风格。加之配以10余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各式灯饰,四季变换的盆栽花坛及2000平方米的草坪,使整个广场显得宽敞、大气、美观而新潮。周边的高层建筑雄伟壮观,其间点缀着尖顶红帽的欧式建筑。

全国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黑龙江视察工作,大多都乘火车到来。除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之外,还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邓小平、彭德怀、贺龙、宋庆龄、李先念、胡耀邦等。有的中央首长不止一次来过,仅周恩来总理就曾多次到过哈尔滨,在火车站进出。1928年5月,在参加中共六大途中,周恩来与邓颖超就在哈尔滨火车站等了数日,才与李立三接上头,然后一起乘火车到莫斯科。

img25

20世纪60年代的哈尔滨火车站广场

新中国成立后,来黑龙江省路过、访问的国际友人还有胡志明主席、金日成首相、西哈努克亲王、尼雷尔总统及其他国家的元首、总理、政要等,他们也曾在这里被迎送。

百年城市,历尽沧桑的哈尔滨火车站可以说是风云集会的大舞台。这里既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又留下了一桩桩佳话和历史事件。其中发生在1909年10月26日的朝鲜义士“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就是当时的一件惊天大事。

img26

安重根烈士塑像

1909年10月26日上午9时30分,一列从长春开来的专列,徐徐地开进了哈尔滨老火车站。列车刚刚停稳,早已等候在站台上的俄国财政大臣戈里莆佐夫立即登上豪华的车厢。不多时,他陪同一个身材不高的日本老头走下车厢。这个老头就是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前日本首任驻朝鲜统监、时任枢密院议长的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是当年中国人十分熟悉也是十分憎恨的侵略者,早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他就作为日本政府的全权代表,迫使中国特使李鸿章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905年,他又出任朝鲜统监,成为骑在朝鲜人民头上的太上皇。

此番他来到哈尔滨,是要秘密会晤俄国特使,密谋进一步瓜分、掠夺中国东北。同时,也想取得沙俄对日本下步吞并朝鲜的默认和谅解。当伊藤博文在俄国财政大臣戈里莆佐夫陪同下走上站台时,已列队等候多时的沙俄军乐队立即奏响迎宾乐曲。他们二人检阅完俄军仪仗队后,又来到欢迎的队伍前。一些日本侨民欣喜若狂地挥舞着太阳旗,拼命地高喊着“奉迎”(日语“欢迎”)的口号。就在伊藤博文边走边向自己同胞挥手致意时,身后突然响起了枪声。伊藤博文还没有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一头扑倒在地毙命了。

站台上顿时一片混乱,有人在惊叫哭喊,有人在慌忙逃命。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开枪人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后并没有逃走,而是平静坦然地围上来,向抓捕他的俄国卫兵们发问:射中伊藤博文没有?

第二天,一条特大新闻从哈尔滨传向了全世界:“朝鲜义士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击毙日本枢密院院长伊藤博文!”原来,这位虎胆刺客是朝鲜反日组织的勇士,为了反抗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和吞并,不惜以身殉国。他的壮举,鼓舞了朝鲜人民反日救亡的勇气和信心。1910年3月26日安重根在旅顺监狱英勇就义,年仅23岁。

据有关史料,在伊藤博文被刺杀的哈尔滨老火车站站台上,日本人曾用钢筋圈起了一块不到1平方米面积的地方,立牌标示“伊藤博文遇刺地”。当然,在日本侵略者投降后,这个东西便被中国人民毫不客气地拆除了。若干年后,这个事件被朝鲜人拍成电影,片名就叫《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曾在哈尔滨市上映,受到欢迎。

img27

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哈尔滨新火车站

如今的哈尔滨火车站已难觅老站舍的踪影,也很少有人提起她见证的往事和佳话。但是在老铁路人心中,在老哈尔滨人心中,这里永远是他们向年轻人、后来人讲述的话题。

这个话题将是永恒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