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十 小岗村的启示
【案例呈现】
安徽凤阳小岗村,自1958年开始“大跃进”,1959年就开始饿死人,一直到1978年以前就没有吃过饱饭。1961年以后,因为饿死很多人了,小岗就一直是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队”,衣食住行都靠国家。1971年起以生产队为单位,但生产还是搞不上去。大包干前,整个村年产粮徘徊在3万斤左右,100多人,每个人一年才分到100多斤粮食,根本不够吃,那时什么树皮、青野菜、葫芦秧等田中的野菜杂粮,只要能吃的都吃了。
要解决温饱问题只有走包干这条路。不做饿死鬼,18户按手印“包产到户”。当时也没有纸,就在小孩念书的本子上撕了纸,大家按了手印,发誓诅咒,任何人不能说,亲戚也不能说,谁说出去不是他娘养的,算是大伙互相担保。保证第一要完成国家的,第二要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内的“第一份包产到户合同书”,内容为:“1978年12月地点严立华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978年没有单干的时候只能收3.6万多斤粮食,单干后当年就收了13.2万斤,一下子就翻了4倍都不止。此后年年有增长。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跃升为400元。一年就解决了几十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生死契约”,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起点。小岗村,作为中国改革第一村,已经载入历史教科书。
然而,小岗人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多年过去了,却没有迈进富裕门。这让小岗人困惑不已。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小岗村打破大包干后,局限于传统农业生产,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人均收入上涨缓慢。如同1978年大包干爆发的前夜,农民收入持续低迷催发出小岗村第二次农改。
“思路决定出路。”面对与小岗村同时代的华西村、大寨村、南街村的飞速发展,小岗人开始反思。“承包制只能解决温饱,并不能带来富裕。”2002年,山西大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个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而到2003年,小岗村人均收入只有2100元,经济总量只占华西村的4%。“基础基本相同,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小岗村明天的发展之路在哪里呢?
——资料来源:改写自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口述历史《为了不饿死,冒险“包产到户”》,原文载于2008年1月4日《南方都市报》,执笔者为韩福东
【案例讨论】
1.为什么人还是原来那帮人,分田到户以后,竟然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2.小岗村“分田到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已经过去了30年,今天对于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案例点评】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带头搞起了“大包干”运动,点燃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星星之火,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推动了城市的改革,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安徽的改革又是从小岗村的“大包干”引发的。
同样一帮人的劳动,小岗村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6万斤迅速飙升到1979年的13.2万斤,一年时间解决了前20年没有解决的农民的温饱问题,其原因何在?我们通过包干前后的对比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据大包干的一位当事人回忆,30年前的小岗村的情况,那时小岗村搞大集体,社员们出工不出力,拿锄头扛铁锹到了田地里,有人背诗、有人背语录、有人偷懒,总之没什么人用心干活,遇到干旱等天灾,粮食收成极少极少,全村人都吃不饱,都外出要饭。到了1978年大旱,庄稼几乎没有什么收成。也就是说,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被不当的体制机制严重束缚住了。包产到户以后,完成了上缴任务以后,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这就有了劳动积极性,因而焕发出巨大的劳动积极性和热情。
这个惊人的变化说明,中国农民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原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人的束缚越少,人的权利就越大,人的积极性就越高,创造力就越强。
包产到户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使农民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其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其根本的局限性在于,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制度本质上没有摆脱小农生产的性质,其最大潜能可能就是只能维持温饱水平。而要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就必须挣脱小农生产的束缚,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或者走农工商结合的路子。小岗村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又面临着30年前曾经面临的问题。不过这次面临的不是生存问题,而是发展问题。这同样需要他们拿出巨大的勇气,发挥出主观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相信,小岗人民和全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民一样,只要政府不过多地干预,回归自己提供公共服务的本位,给农民以自由的阳光,他们一定会在发展的道路上更加辉煌灿烂!
小岗村的现状不但是整个安徽农村的缩影,也是中国广大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农村的缩影!
小岗村的经验留给人们的启示是:旨在改造乡土社会的理想是不能通过政治运动来实现的,政治的过度进入或嵌入化,往往会破坏乡土社会自身的自主机制,从而阻碍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小岗村(和中国其他地方的村民)走什么路应当由全体村民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民主选择,而不是哪几个人或先富起来的人决定的。这才是顺应民意的民主的科学的、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最好办法,是发挥全体村民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办法。
推进农村社会发展,政治力量的作用可能主要在于制定公正、正确的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产业政策,向农民提供帮助、向农村投资,而不是去干预农民的生产和经营。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30年来农村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明确中国下一步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推动新一轮的农村改革,提出允许土地流转,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决策。
我们要时刻记住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的原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三节的辅助教学。
2.本案例也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三节的辅助教学。在回顾改革开放30周年以及讲授“十七大”相关内容时,可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进行讲解。
(作者:周金华)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