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认识适合中国特点

如何认识适合中国特点

时间:2023-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一项伟大的社会性变革,其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但其中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当时古耕虞已经与新中国的东北猪鬃公司签了合约,作为该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

14 如何认识适合中国特点 的社会主义改造?

要点分析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

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又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因此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遗产,保护好这部分生产力,并将它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在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的进程中,我们采取了逐步过渡的形式,是为了保护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中国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逐渐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的指导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包销产品,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它是由供销小组合并起来的,开始是统一供销业务,分别核算,生产活动仍由各户分散独立完成,后来发展到逐步有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因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入社人员参加集体劳动,采取按劳分配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既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国家派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企业内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同工人、资本家(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以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是小农经济,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必须要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但是,农民是劳动人民的一部份,因此,在改造的方式上,决不能采取暴力的方式,而必须采取和平的方式、自愿的方式。在我国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党和国家较好的贯彻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因而使得农业合作化运动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结合我国实际,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斗争地主的办法对待民族资本家,而且还继续支付定息,安排工作;同时,党和政府还十分重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政治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使他们自愿接受和平改造。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对所有制的改造是成功的,对人的改造也是成功的。在把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同时,把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由小生产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在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同时,把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我们不仅在合作化过程中,把几亿中国农民和手工业者改造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我们还把过去作为剥削者的资本家也改造成为了拥护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局限性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一项伟大的社会性变革,其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但其中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局限有二:一是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化。原定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来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果仅用几年的时间,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改变了逐步过渡的方针;所有制的结构过于单一,农村几乎是清一色的高级社,城市几乎是清一色的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有些适合分散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经营的领域也被单一的公有制所代替,反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二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之扩展到整个国民经济之中,这一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运行,在经济运行方式上偏重于规模的扩张,而不重视集约化的经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案例呈现

猪鬃大王古耕虞[1]

1949年9月,几乎是在人民政协会议举行的同时,古耕虞在香港接到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的通知,邀请古耕虞出席一次全国性的猪鬃会议。当时古耕虞已经与新中国的东北猪鬃公司签了合约,作为该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10月4日,即新中国开国之后三天,徐冰陪古耕虞到中南海周总理的家。叙旧以后,总理用商量的口气对古耕虞说:“今天时间不多,不能畅谈。请你先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准备把猪鬃公司交给你全权负责,你的意见怎么样?不要急于表态,你可以先考虑。”总理还说,“抗战时,我们同你多次谈过桐油、猪鬃生意问题。那时,共产党不是执政党,所以只能空口支持你,现在共产党执政了,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件事情办好。”古耕虞当时表示可以接受这个任务,但希望总理给古耕虞一些条件,古耕虞参加中国猪鬃公司工作之后,现在的四川畜产公司和公司的一批人怎么办?总理问古耕虞,你说怎么办?古耕虞回答说,“古耕虞想把四川畜产公司全部交给国家。”总理听了,对古耕虞说,这事要从长计议,我们还没有考虑这么多,以后由主管部门具体研究再定。但我们还是想请你先把猪鬃公司的事情定下来,以便通知中央贸易部长叶季壮。

傍晚时,总理请古耕虞和几位别的客人一起吃晚饭,饭后又请乔冠华通知古耕虞留下,总理还要同古耕虞谈话。等到别的客人离开,已经夜深了。继续谈话时,周总理又一次向古耕虞提出全权负责猪鬃公司的事。古耕虞最后回答总理:“古耕虞一定努力办好。但你要答应古耕虞先出去看一看,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向你汇报后再定。至于古耕虞个人,政府要怎样用古耕虞就怎样用好了,请总理先转告叶季壮部长。”

以后几十年,古耕虞经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周总理提出要把猪鬃事业全权交古耕虞负责时,古耕虞简直像四川人说的“小孩放火炮——又爱又怕”!过去,古耕虞虽然垄断了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猪鬃出口,但现在周总理说的是“全权”,这意味着百分之百。尽管这百分之百,不再是古耕虞个人垄断,也不再是为古耕虞个人发财,但多少年来,古耕虞想在猪鬃行业上“执牛耳”的愿望却完全实现了。周总理亲自把这么大的事情交给古耕虞,古耕虞怎么能不欢喜!

实际上,古耕虞在1949年,公司有900万美元资金,2700万美元银行往来。国内资产,除厂房、办公楼、汽车等外,尚有大批猪鬃和各种畜产品,值很多钱。这样,除了公司的财产不计,古耕虞个人拥有的财富,足足有100万美元,一个地道的百万富翁。古耕虞可以到纽约去当寓公,过优裕安乐的生活,即使古耕虞今后什么生意都不做,这笔钱也足够古耕虞一辈子花费而绰绰有余。如果古耕虞暂时还不想当寓公,也可以继续留在香港,像前两年那样,做共产党的往来户,为共产党在国外推销猪鬃,与共产党平分秋色。但是,这条路古耕虞不想走。古耕虞知道自己的根子在祖国。

新中国亟待建设,周恩来总理这样器重自己,委之以全国猪鬃经营的全权,古耕虞为什么不接受?!古耕虞想到了周总理在抗战时期开导过古耕虞的民族资本家要有远见。唐人张九龄有诗云:“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应该爱怜的是祖国的春天。诚然,古耕虞手中有条柳枝,但这条柳枝比起新中国锦绣江山,满园春色来,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古耕虞选择了另一条路,那就是与共产党合作,为共产党所用。古耕虞的企业机构、资金是现成的,人才是现成的,外销关系是现成的,“虎牌”商标在欧美市场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在银行和同业之间信誉很好,如果古耕虞主动抛出去,人民政府一定会欢迎,会接受,会利用。因此,当古耕虞向周总理表示“政府要怎样用我就怎样用好”时,事先是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的。那年古耕虞45岁。古耕虞不是轻率作出这个抉择的。从根本的长远的利益出发,这样做,对国家、对企业、对股东、对职工,以及对古耕虞自己都有利。

案例点评

从案例中可看出,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人的改造,把企业的改造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民族资产阶级在接受改造中经历了疑惧、兴奋、较量和服从的过程。我党使他们了解党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本着“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予资本家及资方人员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们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古耕虞经过反复考虑,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违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和平赎买政策得到了民族资本家的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道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红色链接

四马分肥

“四马分肥”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分配形式的形象说法。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红利四部分,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2]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的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出的,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地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荣毅仁(1916-2005)[3]

1916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民建成员。

1937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助理经理。1939年兼任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1943年兼任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1945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经理。

1950年后,历任申新纺织公司总管理处总经理、恒大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面粉工业同业公会主委、华东行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9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2年-2001年3月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1982年后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1983年起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第六届执委会主席。1992年12月至1993年任第一届海协会名誉会长。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93年3月辞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的职务。1996年9月9日被推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荣誉会长。

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历任全国工商联第一至五届执委会副主席(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主席;民建第一至四届中央常委、副主委。

是第一、二、三、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7年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1986年底,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注释】

[1]摘编自光明网,古耕虞:以国士待我,以国士报之http://www.gmw.cn/CONTENT/2005-01/12/content_161731.htm

[2]中国网,http://www1.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11740.htm

[3]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9/30/content_3565334.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