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的污染和富营养化
1985年,四川壁山县和风镇发生了一件罕见的事,镇旁一条河中数万只螃蟹离水上岸,聚合于300米长的石壁上,一个紧挨一个,“绝食示威”达四五天之久。与此同时,河中的草鱼、鲤鱼等也游到水面抬头露嘴,一张一合,似乎在呼叫口号,对螃蟹的示威表示声援。
在一些河流和湖泊里,常有鱼儿跳跃出水面的现象,有时鱼儿一跃能跳出水面一二尺高,犹如跳跃登龙门的姿态。难道鲤鱼真的要跳龙门吗?不是,是因为水里氧气不足,鱼儿呼吸困难,被迫跳出水面呼吸空气——这主要是由于河水受到污染的缘故。
大家都知道,在造纸厂、食品加工厂及城市排放的工业、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环境学中统称它们为耗氧有机物,如氮、磷、钾、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当这些物质排入水体后,正是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好“食料”,这便促进了微生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但是,微生物和藻类不能直接吃掉这些“食料”。要通过水体中的氧气把这些“食料”逐渐氧化分解,然后水体中的微生物和藻类摄取各自所需的营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另一方面,这些微生物和藻类的死亡,又进一步增添了水体中的营养成分,促进另一些微生物和藻类的生长,越来越多的水生生物生长繁殖、死亡和腐败的出现,引起水中氧气的大量消耗和减少,使水质恶化。最终使水产生恶臭,并有粘滑之感,造成人们常说的“水华”现象,科学名称叫水体富营养化。根据实验,每升水中氧气低于4毫克时,鱼类就不易生存,严重时会引起窒息死亡。当水体受到污染,水中严重缺氧时,鱼儿为了生存,就要挣扎,拼命跳出水面呼吸一些空气,来保存生命。科学家们估计,当总磷水平超过0.02×10-6或总氮水平超过0.3×10-6时,便可发生藻类的过量繁殖。
水体一旦富营养化,水中含氧减少迫使鱼浮上水面,螃蟹上岸呼吸新鲜空气,若不采取急救措施,水中的动物会因缺氧而大量死亡。要完全恢复到从前水体,需花很长时间。去过武汉的人,大多知道这座华中重镇有一个优美的去处——东湖。它那山环水抱的自然秀色曾吸引了不少中外游人,可是,就是这颗大自然赐给武汉人民的明珠,这些年来却渐渐暗淡了。这片美丽的湖泊长期以来几乎成了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倾卸地,这些废水、污水以及其他污染物每年使湖中增加的氮就达743.67吨,磷64.07吨。在这种严重的污染中,东湖的水域面积日益缩小了,湖泊的深度也只剩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那片曾经动人心魄的碧波,现在已经散发着浓腥的墨绿,东湖已经患了严重的富营养化症。富营养化就意味着湖泊生命逐步衰老,走向死亡。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好比是给湖泊注入过量的“生长激素”,大大加快了富营养化进程。专家认为:富营养化条件下,藻类和失控的人口增长趋势一样,呈几何级数增加,发展下去,对湖泊生态和水质的危害将不堪设想。
东湖的富营养化不仅损害了它自身的美,它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因为,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含有较多的前提物,这种前提物可以导致人体细胞的突变,而细胞的突变又正好是肿瘤发生的基础。于是,这片污染的湖泊就给人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原以东湖为水源的东湖水厂无法给人提供合乎卫生标准的生活用水,为此政府不得不花巨资更换新的水源。人污染了东湖,东湖又遵循自然规律来寻找人的麻烦。不仅如此,在自然对人的报复中,富营养化的东湖还留下了另一个人力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东湖的面积缩小,深度变浅,它调节武汉“火炉气候”的能力也明显降低。
如何跳出人和自然这冤冤相报的怪圈?怎样才能使东湖恢复原有的秀丽?人只有主动地控制自己才行。停止向东湖排放污水,还可借助人工之力,清除湖中的藻类和淤泥,减轻东湖现有的病状,同时加强对东湖的监测。
不仅是武汉的东湖,我国其他的淡水湖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富营养化的威胁。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中,巢湖的富营养化最为严重,湖中蓝藻成片疯长,水华达1米之厚。要使巢湖水变清,景变美,要花数十年甚至百年时间,还要花费数以亿元的巨额治理费用,巢湖的污染给人们留下一个教训:污染容易,治理艰难。
鱼水相连,鱼的生存离不开水,但如今水受到普遍污染,已危及到鱼类的生存。光是水污染给我国长江下游鱼类带来的灾难已经够让人触目惊心的了。
合成洗涤剂是人们生活中必须的日用化工品,特别是洗衣机广泛使用,使合成洗涤剂的用量逐年上升。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三聚磷酸钠,可通过皮肤或口腔摄入人体,影响肝脏线粒体,抑制氧化酶活性。近几年,国外流行一种“家庭主妇皮炎”,患者手足等部位出现红斑、丘疹、瘙痒,逐渐变成湿疹或皮炎。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皮炎与大量使用合成洗涤剂有关系。三聚磷酸钠随废水流入江、河、湖、海中,不仅引起鱼类等水产物大量死亡,而且还危害它们的繁殖。动物实验证明,洗涤剂有致不孕和致畸作用。含磷洗涤剂还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之一。虽然我国部分生产厂家现在已开始生产无磷洗涤剂,但并没有形成市场的主导,应大力提倡。
鱼类学家、南京大学生物系袁传宓教授的调查表明,由于水体污染严重,长江下游地区的鱼类的鱼体含毒量普遍超过国家标准,并对鱼类自身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严重危害。从长江下游地区随意可捕到身体畸形的鱼:尾鳍歪斜的团头鲂,失去流线形体的鲤鱼,满身皆是红色斑点的鲫鱼、泥鳅,眼睛外突的草鱼。这些鱼不但形体发生了病变,内部器官也发生了形形色色的变化。最为严重的是鱼的性腺的畸变,它直接影响鱼的繁殖能力以及幼鱼的孵化率和成活率,继而危及到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此外,鱼体含毒量超标也会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威胁,人们因食鱼而中毒甚至致死的事已屡见不鲜;即使食鱼暂时没有中毒,但鱼体中所含有毒元素在食鱼者体内日积月累,终将损害其健康。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不得不和鱼类专家袁传宓教授一起发出呼吁:“救救鱼吧!也救救人类自己!”
保护好水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愿少看些“鱼儿跳龙门”、“螃蟹示威”的景象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