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刍议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刍议

时间:2023-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创造一种良好的、足以潜移默化人的和谐校园环境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同校园环境的优劣密不可分,和谐的校园环境无疑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国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良好的校园环境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和体现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发挥着对大学生认识导向、情感陶冶、行为规范、榜样示范、心理构建的积极功能。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刍议

蔡 文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明确要求“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难就难在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动态性的社会开放系统环境之中,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观努力,还受到国际国内环境的现状与发展的制约。这种环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它包括丰富的组成要素。

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有效、更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创造一种良好的、足以潜移默化人的和谐校园环境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主场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据地”和有效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同校园环境的优劣密不可分,和谐的校园环境无疑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教育主体的主观努力外,还要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

一、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

1.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表现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是良好校园环境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良好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载体、“耳濡目染”的教化、积极的舆论导向、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稳定有序的校园秩序、健康和谐的心理基础。例如,用中外著名科学家、思想家的肖像、格言装饰的校园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启迪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和奉献的高尚;良好的班风、校风、寝室室风一经形成,就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写有校风、校训的标语牌装饰的校门,会使学生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就清醒地意识到所在学校的品位、价值追求是什么,从而有助于学生努力使自己的认识与行为与学校保持一致。

二是校园环境中消极、落后的因素制约甚至抵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些因素影响和干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正确思想观念的传播,更影响大学生构建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例如,经常置身于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中的学生,很难要求他们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

三是校园环境中各种矛盾、冲突等因素影响和干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例如,校园学习生活条件与大学生期望不同造成的冲突,若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必然影响校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说服力、劝导力。

2.校园环境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体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间的作用方式的影响和制约来实现的。据此,校园环境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受力点就是大学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他们相互的作用:

第一,制约和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包括党组织、团组织、政工队伍、“两课”教师、辅导员、学生会,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决策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活动能力的大小、自身素质之高低、工作积极性之大小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效果的提高。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些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是多样的,校园环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一个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较大的学校里和在一个对思想政治教育投入较小的学校里,其工作的积极性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我国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良好的校园环境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和体现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发挥着对大学生认识导向、情感陶冶、行为规范、榜样示范、心理构建的积极功能。

第三,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作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在结构的两极,必须通过一定的中介才能发挥作用。由方法和手段等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就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作用方式主要有:物质技术手段(例如网络、多媒体等等)、思想文化渗透、榜样示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校物质技术条件、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作用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二、和谐校园环境的基本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校园环境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广义上说,指的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各种外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对象所处的内部小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经济环境与政治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等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条件,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以及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作用对象,它的变化则又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它的能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组织环境、校园体制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校园人际环境、校园心理环境。校园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大环境”与“小环境”、“大气候”与“小气候”、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关系。

2.和谐校园环境的基本特征

“和谐”,《现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年增补版)定义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校园环境应有坚强有力的组织环境、健全协调的体制环境、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健康的心理环境,各要素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形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合力。

校园组织环境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机构和组织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结成的工作关系,主要有党组织、政工部门、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共青团、学生会。和谐的校园组织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规范约束性、直接现实性、明确主导性的特点。

校园体制环境主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学校领导体制。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党委行政齐抓共管、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和谐的校园体制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有力的政策保障。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营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积极向上、生动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人际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与人际关系虽然是两个自成体系的领域,但他们之间有紧密联系,突出地表现在它们都是人与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对象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环境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校、班级、个人、师生之间的关系,化解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维护校园的稳定;在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里,师生之间、学生与校方、学生与学生之间,“气顺”而“理顺”,思想政治教育方可得到大学生有效的接收。

校园心理环境。大学生心理环境存在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求知欲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绪、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愿望、幻想与现实的矛盾,较强的性意识与正确婚姻恋爱观的矛盾。和谐的大学校园心理环境应有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科学的心理疏导机制、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骨干,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地成人成才。

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不同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同,但也需要坚持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

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思想基础。

第二,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和谐”的词面意义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讲,应该体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因此,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应该做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校园环境内部各要素之间相统一协调,有利于校园环境内部各要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统一协调,有利于校园环境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统一协调。做到三个协调是落实“全方位、全程”育人方针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保障。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目标统一起来,特别是与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健康等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的和谐校园环境。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之间的裂痕越拉越大。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时期乃至革命战争年代那一套老的模式,或者说充其量只是在那些适宜于计划经济和革命战争年代那一套老的模式上小修小补;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尤其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思想问题,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解决。因此,新的历史时期,人们都感到思想政治工作难做,难就难在这里。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大学生的思想也处于不断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包括校园环境的建设)也必须加强针对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最后,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相协调的原则。“伟大的革命呼唤伟大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经过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上取得显著的成效,理论上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相对于一日千里的形势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需要而言,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足以自喜。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例如,张耀灿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率先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四体结构论”——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内容、方法)、教育环体(即环境)。陆庆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的权威专业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教材的第七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校园环境的关系更是亟待深入研究、科学证明、丰富发展。而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实践活动客观上也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反过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入也必将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