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台阶式发展战略
所谓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较长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及实现的根本途径。它涉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部署、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所谓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指国家对一定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结果,即确定较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它不仅包括经济总量增长的目标和经济结构演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的目标,而且还包括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生活,如教育、科学、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我们党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规划了21世纪中叶之前的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为了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伟大贡献,邓小平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参照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实现现代化的经验,经过科学分析,精心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问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与邓小平会见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当年12月29日,在会见新加坡政府代表团时,邓小平又重申了这一概念,指出:“所谓四个现代化,只能搞个小康之家,比如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即使我们的经济指标超过所有国家,人均收入仍不会很大。总之,既要有雄心壮志,也要脚踏实地。”由此,“小康”就成为邓小平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1987年4月,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他的构想:“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再翻一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1]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逐步形成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随后,党的十三大肯定了邓小平的构想,并在党的文件中正式表达出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即“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把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的第一步,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进程的。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出发点。第一步战略目标,我们已经基本实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第二步战略部署是由温饱转向小康。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达到l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很大增强。小康社会的提出,使我国近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对生产力的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取得巨大进展,也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施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所以第二步是承前启后关键的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中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
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更重要的一步,到21世纪中叶,用30~50年的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达到4000美元,用一百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第三步要比前两步困难得多,还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
党的十五大再次重申了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突出强调了世纪之交实施这一战略的重点和要求。党的十五大确定21世纪前半叶的发展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奋斗目标不仅仅着眼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它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建设,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统一的。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依据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时代精神,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是表现在它的长期性上。7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它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全面分析经济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纠正了以往急于求成的"左"的偏差,明确了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时间表。
二是它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三步走的每一步在提出经济增长指标的同时,又明确地规定了使人民生活也提高到一个相应水平的目标,改变了以往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注意不够的偏误,说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以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的的。
三是它体现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是现代化总目标的内容。
四是它不仅是一个经济指标问题,而且有更为深刻的政治意义。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根本就在于它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获得提高。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过程用了200年时间。如果我们从1956年算起到本世纪中叶,用100年时间基本达到上述目标,就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有力证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多次把经济发展战略表述为政治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