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现代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涌现之后才开始出现的。十六大报告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促进世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到中国当前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的高度来认识。国际关系民主化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针锋相对的,它虽源于反霸思想,然而无论从内涵和影响来认识,都要高于和大于以往的反霸思想。尤其是这一思想具有不对抗性和包容性,有助于我国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同包括大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合作关系。
国际关系民主化主要是指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有平等的权利参与国际事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和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它的基本要求是: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全球性的挑战要由各国合作应对。
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除了继续发挥传统方法的作用外,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就是充分发挥协商对话和国际组织以及国际会议的作用。
第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五利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包括了国际政治关系,又包括国际经济关系,是我国对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
第二,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和国际规则的制定,把国际组织作为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主要场所。
第三,积极参加和召集国际会议,加强在国际舞台的多边交往与合作,协商对话,消除对立,为国际关系民主化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四,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要求。中国一贯主张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的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世界多样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正是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千姿百态文明经过千百年的相互交融、互相促进,才有了当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是每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应具备的基本态度。
首先,促进世界发展模式多样化应该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的权利。战后以来,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同一个世界共同发展。尊重和保护各国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就要求尊重各国人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其次,要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当今世界,文化同社会政治经济的联系愈密切。人类各种文明的发展虽然经过了相互激荡、冲突和撞击,但多是各种文明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上的共存、交流或融合,这是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
再次,要尊重各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建立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础之上的,因此各国的家利益不尽相同。中国强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成员,不同的国家利益应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大国纷纷提出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以他们为主导的,以他们的社会制度、政治和经济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目标的国际新秩序。这种国际秩序必然会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利益观念和文化上产生冲突,因为它同世界多样性这一客观现实相悖。针对这一国际环境的变化,江泽民1995年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指出:“没有多样化,就不成其为世界;没有多样化,也不成其为联合国。不承认,不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企图建立清一色的一统天下,是必定要碰壁的。”[14]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充满着障碍和阻力,有时还可能出现反复。但从长远看,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方向和世界发展模式多样化趋势毕竟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没有力量可以阻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