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松散岩类水文地质亚区(Ⅱ区)
(一)北部水文地质子区(Ⅱ1)
分布于舞钢市南部—上蔡县—平舆县北部一线以北,黄河以南广大地区。根据含水层空间结构分浅层含水岩组和中深层含水岩组。
1.浅层含水岩组
浅层含水岩组底板在低缓平原一般为上更新统底板,岗状平原一般为中更新统底板,视具体情况而定,底板埋深一般不超过50m。
含水岩组岩性主要由中细砂、细砂、粉砂、粉细砂、粉土及粉质粘土等组成,其物质来源于西部、北部、黄河及东部。
岗状平原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一般为0.07~0.12,荥阳市—上街区及山前部分地区为0.05~0.06,低缓平原为0.15~0.25,新郑县东部—中牟县南部大于0.30(图2-5)。
图2-5 降水入渗系数图
岗状平原渗透系数小于1m/d,低缓平原为1~30m/d,郑州北部、郏县西南、叶县西部大于30m/d(图2-6)。
图2-6 浅层地下水渗透系数图
地下水蒸发强度在荥阳市—上街区因地下水位埋深大,基本趋于0,其余地区因埋深和包气带岩性不同有所差异。《1∶20万漯河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对地下水蒸发强度与地下水位埋深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1。
岗状平原给水度0.01~0.03,低缓平原0.03~0.1。
郑州市北部黄河沿岸,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大于3000m3/d,北部大部分地区为1000~3000m3/d,鄢陵县—周口西部、通许县西部—太康县东部、兰考县东部、永城市等地为500~1000m3/d,新郑市、商丘市东部等地为100~500m3/d,西部岗状平原及虞城县东部等地小于100m3/d。
表2-1 浅层地下水蒸发强度表(不同埋深)单位:mm/d
注:《1∶20万漯河幅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资料。
2.中深层含水岩组
含水岩组岩性主要由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冰水湖积、冲积,中更新统冲洪积及新近系冲洪积沉积物组成,含水砂层主要为砂砾石、中粗砂、中细砂、细砂、粉细砂等。含水砂层底板埋深在山前一般小于100m,沉积中心为300~400m。
含水层顶板埋深一般在60~100m之间,在开封市区、睢阳县、商丘市区—永城市北部及周口市区等地大于120m(图2-7)。
图2-7 中深层含水层顶板埋深等值线图
含水砂层厚度在开封县、太康县、漯河东部、新蔡县等地60~80m,其他地区一般为20~50m。
导水系数一般为50~200m2/d,开封县、商丘市、漯河市、新蔡县等地大于300m2/d,局部大于500m2/d(图2-8)。
图2-8 中深含水层导水系数图
开封市区、中牟县东部—通许县、临颍县南部—平舆县北部等地单井涌水量大于3000m3/d,郑州市—尉氏县—太康县—郸城县等地为1000~3000m3/d,许昌市、民权县—宁陵县—永城市等地为500~1000m3/d,郏县—长葛县、睢县东部—柘城东部等地为100~500m3/d(图2-9)。
图2-9 中深层地下水富水性分区图
(二)南部水文地质子区(Ⅱ2)
分布于舞钢市南部—上蔡县—平舆县北部一线以南广大地区。分浅层含水岩组和中深层含水岩组。
1.浅层含水岩组
浅层含水岩组底板仍按北部水文地质子区的确定方法而定。
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中细砂、细砂、粉砂、粉细砂、粉土及粉质粘土等,其物质来源于西部和南部。
遂平北部岗状平原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一般为0.1~0.15,其余的岗状平原小于0.1,低缓平原0.15~0.25(图2-5)。
岗状平原渗透系数小于1m/d,低缓平原为1~30m/d(图2-6)。
岗状平原因地下水位埋深大,蒸发量较小,低缓平原较大。
遂平县—汝南县—新蔡县单井涌水量为1000~3000m3/d,鄢陵县—周口西部、通许县西部—太康县东部、兰考县东部、永城市等地为500~1000m3/d,新郑市、商丘市东部等地为100~500m3/d,西部岗状平原及虞城县东部等地小于100m3/d(图2-9)。
2.中深层含水岩组
含水岩组岩性主要由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冰水湖积、冲积,中更新统冲洪积及新近系冲洪积沉积物组成,含水砂层主要为砂砾石、中粗砂、中细砂、细砂、粉细砂等。含水砂层底板埋深在山前一般小于100m,沉积中心控制在300~400m。顶板埋深一般为60~120m。
遂平县—汝南县—平舆县—新蔡县单井涌水量大于3000m3/d,正阳县—息县—淮滨县为1000~3000m3/d,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为500~1000m3/d,南部山前为100~500m3/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