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发展前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发展前景

时间:2023-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简要回顾和分析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设置情况及变化轨迹,这有助于我们站在一个较高的基点上来思考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容构成、整体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发展前景

“05方案”重新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人们很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施前景和教学效果会如何,它是否会重现20年前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情况?

前面的分析已经谈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之所以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出于三方面原因,即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和社会大环境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因此思考和回答上述问题就要看这些制约因素是否依然存在,或者是否会重新出现。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它已经就新方案的顺利实施提出了一系列有力的配套措施,而且这些措施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说是在总结上一轮“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实施过程出现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

首先是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中宣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要抓紧开展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有关工作”,目的是“为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11]。学科是课程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培养的依托。因此,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有效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提出的这一要求很快得到落实。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又新增了一个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到2006年,全国已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9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10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5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842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4个[1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迅速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施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这种情况是20世纪80年代无法相比的。

其次是教师培训。《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新课程开设前,要抓紧组织好对所有任课教师的培训”。培训分三个层面进行:“中宣部、教育部负责组织中央部委直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训;各省(区、市)宣传部门、教育部门负责组织本地骨干教师的培训;各高等学校负责本校教师的培训和集体备课工作。”教师的学识和素养不能适应课程的要求,是首轮“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现在通过不同层面对教师的系统培训,加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所提供的支撑,这一教学“瓶颈”必将在相当程度上得到缓解。

再次是教材编写。《实施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重大项目集中全国教学科研力量组织编写。”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作为国家级理论研究的重大项目、集中全国教学科研力量共同承担,可以说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史上的第一次。根据《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为编写好新方案确定的各门课程教材,中宣部、教育部成立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由全国多方面专家组建了教材编审委员会,各门课都组建了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组,编写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这样的组织方式使教材编写的质量和权威性得到切实的保证,这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关于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领导等其他一些配套措施。总之,就《实施方案》所提出的各项举措以及这些举措的实际贯彻落实情况而言,足以使人看到,新一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育教学的学科基础、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工作及整个社会环境,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都有了重要改观。因此,这不是一次简单重复,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回复,是否定之否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经过努力,新一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建设将能重塑历史,取得理想的实施效果。它的前景是灿烂的!

以上简要回顾和分析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设置情况及变化轨迹,这有助于我们站在一个较高的基点上来思考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内容构成、整体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就是本书后面要做的主要工作。

【注释】

[1]《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关于工、农、医二年制专修科二年级开设政治理论课的通知》,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全国高等学校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指示》,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1~32页。

[3]《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95页。

[4]靳辉明:《关于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8)。

[5]《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7页。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访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召集人)逄锦聚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8)。

[7]杨瑞森:《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5)。

[8]《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8页。

[9]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演化及其基本特征》,《教学与研究》2007(2)。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04页。

[11]《〈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0页。

[12]郑永廷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形式与对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