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个代表”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重要功能

“三个代表”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重要功能

时间:2023-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个代表”的价值观既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观的一般本质,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党的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作出了准确的定位。“三个代表”标准内涵着“三个有利于”标准。这里,主要研究“三个代表”价值观对于党的领导活动和党的建设的功能。这是党的“三个代表”的价值观的激励功能的集中体现。

“三个代表”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重要功能

(一)“三个代表”价值观的理论内涵

“三个代表”的价值观既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观的一般本质,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观的中国化的历程看,“三个代表”的价值观是对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观的创造性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

共产党的本质决定共产党的价值的本质。共产党的本质和共产党的价值的本质决定共产党的价值观的本质。由于共产党的本质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价值在本质上是对于工人阶级的价值。这就是说,共产党的价值和评价是以工人阶级作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

共产党的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以科学实践观、唯物史观和世界史观、经济学剩余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价值观,是以工人阶级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工人阶级和人类社会的彻底解放的利益和需要为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的价值观;是以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为价值活动的策略原则的价值观,是以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的价值观。

党的“三个代表”的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观的中国化,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唯物史观与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为理论基础的价值观,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核心的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作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人民的和平与发展的利益和需要为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价值标准的价值观,是以“三个代表”为根本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现实的价值目标,以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的价值观。这个本质内涵的特点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唯物史观与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是党的价值观的理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科学实践观的中国化;群众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中国化;“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观或全球化理论的中国化。其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对外开放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中的世界史观。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对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世界史观。

党的价值主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其核心价值主体是中国工人阶级。一个政党为什么人服务、代表什么人的利益、意志和要求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原则的问题。这个问题表明了这个政党对于其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定位,体现了政党的本质和政党的价值观的本质,决定了政党的路线、纲领和政策取向,构成政党的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党的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作出了准确的定位。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同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这也是区别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价值观的根本标志。

党的根本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这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标准。而“三个代表”不仅是评判党的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而且是评判党的自身建设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不仅是评判中国共产党党员个人言行的价值标准,而且是评判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组织整体的领导活动的价值标准。“三个代表”标准内涵着“三个有利于”标准。

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三个代表”。价值追求就是追求价值的科学认识、实践创造和历史实现。“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

(二)“三个代表”价值观的重要功能

“三个代表”的价值观对于党的认识活动具有动力功能和引导功能,对于党的建设和领导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和规范功能,对于中国社会具有价值导向、整合、调控和驱动功能。这里,主要研究“三个代表”价值观对于党的领导活动和党的建设的功能。

首先,“三个代表”的价值观具有政策导向功能。

党的“三个代表”的价值观对于党的领导活动的价值导向功能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党制定和执行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过程中。这就是说,在党制定和执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具体政策的过程中既包含了事实因素、理论原理因素,还包含了价值因素。党总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为指导,根据对客观实际和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执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具体政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正确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具体政策是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相对于客观实际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的价值判断。而党的人民主体论和“三个代表”的价值观始终在制定和执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具体政策中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其次,“三个代表”的价值观具有目标激励功能。

党的价值目标是自然发展、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的统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党的价值目标既表明了党的领导活动的价值追求,也表明了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党的价值目标既包括了最高价值目标,也包括了各个历史阶段的阶段性价值目标,还包括各项具体工作的价值目标,是一个价值目标体系。党的价值目标的实质是客观规律与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要求的体现。由于受到自然界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和要求表现为某种程度的匮乏,这就促使党领导人民群众去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所以,党的价值目标是推动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并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党的价值目标既对党的领导活动具有重大的动力功能和激励功能,也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和激励功能。这是党的“三个代表”的价值观的激励功能的集中体现。

再次,“三个代表”的价值观具有标准评价功能。

“三个代表”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由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领域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有机体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党的基本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社会全面发展和历史进步标准,党的根本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生产力标准,最终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标准,也就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从空间维度看,党的最高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而人民群众中各个阶级、阶层的具体利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则是党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比较低的层次。从党的工作所涉及到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看,党在经济工作中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除了生产力标准这个根本标准外,还有经济效益标准、生态效益标准等;党在政治法律工作中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有政治文明标准、民主法治标准、国家政局稳定标准、国家统一标准、民族团结标准、国家主权和人权标准等;党在文化工作中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标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又以社会效益为重的标准等等。所有这些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构成了一个体系。其中,判断党的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活动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代表”标准。

最后,“三个代表”的价值观具有行为规范功能。

在党的“三个代表”的价值观中,它所蕴涵的民主集中制的价值原则和一系列价值规范是与党的活动和党员的行为联系得最直接、最密切的一种形式,是党组织的活动规范,是党员的思想行为规范。党的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党的价值观制定的、供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党的价值体系在操作性上是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的调节体系;党的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从理论上看,党的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的形成是基于客观规律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对事物进行事实分析和价值分析,运用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规范判断和命令判断。当然,从社会历史事实推导出价值判断、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存在着许多逻辑学和认识论上的中介环节。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价值原则和“四个服从”的价值规范就是在科学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的基础上,就如何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内部的利益关系问题、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如何代表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而提出来的价值判断、规范判断和命令判断。这就是说,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价值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政治生活中的运用。

总之,党的“三个代表”的价值观渗透在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活动以及各项工作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功能。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需要按照“三个代表”的价值观,加强和改造党的价值观建设,增强党的环境适应力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党的全面功能,实现党对于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价值。

(李斌雄,原载《科学社会主义》2003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