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借东风与季风

借东风与季风

时间:2023-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美、英联军故意在这一带举行了一系列虚张声势的军事演习行动,使德军将领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借东风与季风_奇妙的地理趣事

军事战争与地理

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

所谓密度流就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导致压力分布不均,在压强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所产生的一种海水运动,又称梯度流。密度流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海水受热、冷却、蒸发和降水的分布不均,使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的密度流,这种密度流也称热盐环流;另一种是由于不均匀的风作用于海面,一方面产生风海流,另一方面产生垂直环流,进而导致海水密度的重新分配,这样也可形成密度流。总之,海水现场密度的改变能影响到压力的变化,压力梯度的变化是海水运动的直接原因,因此也称梯度流。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有关,温度低、盐度高,则密度大;温度高、盐度低,则密度小。在密度小的地方,海面升高;在密度大的地方,海面降低,使原来的海平面叠加上一层厚度不等的水层,海平面产生了倾斜,导致海水运动。密度流是地转流的一种形式,在北半球,密度流存在时,是密度较小的海水位于流向的右边,密度较大的海水位于流向的左边。由于海水密度的水平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渐趋均匀,故密度流往往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所以,这则故事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海湾战争

在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伊朗半岛之间,有一片狭长的海域,这就是波斯湾,简称海湾。海湾地区有8个国家,科威特和伊拉克就是其中的主要国家,海湾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拥有世界已探明原油的70%,海湾石油对美国及其他工业国家来说“必不可少”,是“维持生命的血液。”正因为如此,海湾地区就自然成了世界焦点,海湾若有风吹草动,有些国家就会蜂拥而上。

1990年,伊拉克为摆脱国内外危机,出兵入侵科威特,这成了海湾战争的导火线。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了争夺海湾的利益,于1991年1月16日晚7时(华盛顿时间)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海湾战争正式爆发。战争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可在短短的6周时间内,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继轰炸巴格达之后,逐渐向伊拉克全境轮番用B52战斗机作“地毯式”轰炸,并用卫星、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把现代化的电子战与空战相结合,使伊拉克的军用和民用目标顷刻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伊军的战斗力严重损伤,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快速神奇地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创下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其实伊军也并非是一只纸老虎,一戳就破,很大程度上是伊拉克所处的自然带及平坦的地形,给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行“地毯式”的轰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反,1964年8月,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也实施“地毯式”轰炸,也是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收益就远不如海湾战争,后又派地面部队50万人直接参战,想用陆战和空战相结合来迫使越南屈服,结果事与愿违,历时10年以失败而告终。

美国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均首先使用空军力量,但结局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自然条件不相同就是很主要的原因。越南地处亚热带季雨林,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大部分地区森林遮天盖日,再加上长山山脉纵贯全境,地形崎岖,即使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也难以确定地面的轰炸目标,这就决定了美军在越南战场上企图使用空中力量去赢得战争的胜利,是在错误的地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而伊拉克和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回归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之下,气候干燥属热带沙漠气候,地面平坦、植被极少,轰炸目标显而易见,面对多国部队的“地毯式”轰炸,伊军自然失去了战斗力,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

由此可见,自然条件对于现代的空中作战有着不可估量的客观作用。

决定胜负的地图

地图在战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的军事指挥部门都有一支专门队伍,从事地图的测绘工作。这包括陆军使用的地图或地形图,海军的海图或水文图,还有空军的航空图。这些地图,当一旦需要它的时候,就成了无价之宝。

1943年,美、英联军准备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英国皇家海军水文局资料室里保存的西西里岛水文图,提供了较详细的沿海海岸和水深的情况,使登陆舰和士兵顺利地登上了岛屿,很快攻占了该岛。

同一年,美、英联军在法国沿海开辟新战场,由于事前掌握了法国西北部沿海地形、水文和气象等情报资料,加快了登陆的速度。原来,多佛尔海峡比英吉利海峡距英国近得多。德军将领把注意力集中在加来海峡沿岸,大部分步兵师和装甲师仍留在塞纳河以北。美、英联军故意在这一带举行了一系列虚张声势的军事演习行动,使德军将领更相信自己的判断。6月3日凌晨1时,两个美国空运师和一个英国空运师在诺曼底半岛突然着陆,接着一支庞大舰队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登陆成功。到了下午,他们已经在3个海滩取得据点,并向纵深推进了4~10公里,使德军惊慌失措。

1942年8月,美、日两国在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那里有一个不受人们注意的名叫瓜达尔卡纳尔的小岛。战斗前夕,美军对于这个小岛的地理、地形资料少得可怜,关于所罗门群岛的书也只有两本,只是泛泛而谈,印象多于纪实,而且还十分陈旧。正在此时,美国战略情报局转来了7张照片,这是一个旅行者游览该岛时拍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情报局曾要求美国公民,把那些在国外拍摄的照片,送一份给情报局。美国第一海军陆战师就根据7张照片所记录的地形特征,结合澳大利亚情报局派往该岛去的人收集到的情报,终于弄清该岛的地形以及岛上日军兵力部署的情况。美军由此顺利登上该岛,穿过热带丛林,奇袭日军机场,取得辉煌的胜利:美军阵亡了1600人,而日军却死亡了5万人。

而在另一次战斗中,由于使用了过时的地图,美军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1943年10月,美军准备在日本占领的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岛上登陆,当时使用的是100多年前的水文图。这张图早过时了,由于珊瑚礁的堆高,周围水域的情况已经变化很大。结果,美军的登陆艇不能靠近海岸,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只得涉水登陆,失去了宝贵的时间,且暴露在日军面前,成了日军炮火的目标。这次登陆共伤亡了3000多名士兵。

由此可见,地图不但与自然科学有关,而且与军事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的时候,它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气球炸弹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已成千古佳话,广为流传。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位巧借西风施放气球炸弹的人却鲜为人知,这人就是日本著名的气象学家——荒川秀俊。

话说1942年4月18日拂晓,美军出动了16架B25型轰炸机对日本首府东京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东京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对此事日本最高司令部的官员们大为震惊且极为恼火,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对美国实施报复,官员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却苦于没有有效的报复途径。最后日本中央气象台的气象学家荒川秀俊突发奇想,想出一妙招,那就是借助西风的力量,施放气球炸弹,于是他欣喜若狂地写了份实施报告,并呈交给首相。报告声称,在离地面1万米的高空,有一稳定的西风带,从日本直达美国,如果有无数只高空气球吊上炸弹,那么两三天后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降落到美国爆炸。这一极为新鲜的科学奇想,立即引起日本首相的极大兴趣,首相认为这比用轰炸机轰炸高明多了,当即批示,由荒川秀俊具体负责研制气球炸弹。接到任务后,荒川秀俊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该项工作中,他觉得这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过了不久,由荒川秀俊设计并制造的一种新型武器定高可控漂流式气球炸弹诞生了,随后立即进行了大批量生产,只待时机成熟,便立即腾空而起,在西风的协助下直逼美国。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美军攻近日本本土,日本领土受到严重威胁。此时,日本人拿出了他们的绝招,随着首相的一声命令,由荒川秀俊亲手研制的气球炸弹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几百只吊着炸弹的大气球从一个秘密的生产基地腾空而起,沿着1万米高空的西风气流浩浩荡荡地向美国飞去。

两三天后,放出的第一批气球炸弹,果然在美国西部地区接二连三地降落爆炸,引起了频频大火,这不亚于美国B25型轰炸机对东京的轰炸,此后的8个月内,日本每月释放1500枚左右的气球炸弹,累计总数达9000余枚。

这些气球炸弹不仅造成了美国的频繁大火及人员的大量伤亡,同时还使美国西部的居民们惶惶不可终日,商店关门,工厂停产,交通中断,整个社会处于瘫痪状态。但更为严重的,还是对建在内华达州的绝密原子弹工厂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如果这些气球炸弹一旦引起了原子弹工厂的爆炸,那么,正在研制的原子弹计划将会受到无法估量的破坏和损失,美国人朝思暮想的原子弹也会因此而流产。对此,美国朝野一片惊慌,迅速组织得力人员去调查此事。

聪明的美国人几经周折,最后终于查明了气球炸弹的“老家”,原来它们是从日本的九州、四国、本岛等5处海滨放飞的。于是美国立即制定了“日落”计划:第一,用飞机来迎击飞来的气球炸弹,让它们在太平洋上空爆炸;第二,美国太平洋空军对日本可能释放和生产气球炸弹的地区实施轰炸;第三,全力封锁气球炸弹给美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消息,禁止新闻媒介发表任何关于气球炸弹的报道,以使日本无法知道关于气球炸弹的真实效果,动摇这一战术的信心。后来从战犯口供证实,正是这一措施,使日本以“没有明显战果,气球可能未飘至美国,造成战争资源浪费”为由,自动取消了这一计划,而且气球炸弹的发明者荒川秀俊还遭到军方指挥官们的讽刺和非难。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1946年,远东军事法庭把荒川秀俊押上了审判台,法庭审判官们认为荒川秀俊在二次大战中的破坏作用,远远胜于一支凶悍的作战部队,罪责难逃,死有余辜。此时,荒川秀俊终于知道了气球炸弹的巨大“功绩”,但已无法向日本军方炫耀了。

可笑的是,诸葛亮借东风成为有功之臣,而荒川秀俊借西风却成为千古罪人。看来,再聪明的人,再高明的想法,只有为正义服务,才能得到人们的赞誉,一旦为不义帮凶,只能对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