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在网络GIS的实现中,传统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两种模式:局域网下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简称C/S模式)、三层或多层体系结构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简称为B/S模式)。
在C/S模式中,客户端主要功能是管理用户接口,处理应用逻辑,产生数据库请求,向服务器发送,并从服务器接受结果。服务器则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集中管理应用程序的各种数据。这种结构具有强大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约束完整性。但C/S模式开发和管理成本较高,客户端庞大,系统使用复杂,难以适应异构环境下大访问量、大数据量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减轻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压力,较好地平衡负载,在网络GIS的实现中,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可以演化为“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三层结构(B/S模式)。数据表达部分放在客户端,数据处理部分配置在应用服务器,数据管理部分由数据服务器负责。这样,服务器端实现应用层和数据层,而用户端界面为Web浏览器,或符合Web标准的客户端及其他组件,用户通过客户端界面向服务器端提交服务请求,服务器将处理结果通过网络传给客户端。在三层结构的基础上,对数据处理和管理部分进一步进行了扩展,进一步细化出多层结构。例如数据处理部分可以被分布在多台服务器上完成,同样数据管理部分也可以分布在多台数据服务器上,由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分布式服务架构成为目前网络GIS系统发展的主流。在经历了早期的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的紧密耦合型的GIS服务结构后,目前网络GIS体系结构朝着基于Web服务的空间信息服务架构发展。Web服务以XML语言为基础,引入了地理标注语言作为数据传输。其基于HTTP协议,完全为Web设计,服务间松散耦合,这就使开放程度大幅度地增加了。GIS组件可以重用,GIS服务可以重新部署,不同的服务之间,数据和服务可以共享,并且规范和定义了操作空间数据的共享操作算子和逻辑表达式。此时的GIS系统应用领域迅速扩大,应用深度不断提高,开始具有大型资源信息共享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