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沸石族矿物
(一)综述
沸石族矿物为含水的碱或碱土金属的架状结构铝硅酸盐矿物,因该族矿物受热时有水沸腾现象被称为沸石族矿物。它们构成蚀变岩类的主要组成矿物,其中一些矿物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二)化学成分
沸石族矿物的化学组成比较复杂,一般晶体化学式用MxDy[Alx+2ySin-(x+2y)O2n].mH2O表征,式中M=Na、K等一价元素;D表示Mg2+、Ca2+、Sr2+、Ba2+等二价离子,Al3+可被Fe3+、Be3+置换;Si可被Al置换。
在[SiO4]四面体位置中,Al∶Si的值为1∶5到1∶1。沸石的铝硅组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一般Al∶Si值低,晶格能高,晶体耐酸性和热稳定性比较强。形成温度比较低。
(三)晶体结构
所有沸石族矿物的结构中,[(Si,Al)O4]四面体全部公用四个角顶沿三维空间联结成架状。在结构中,存在着宽阔的空洞和较宽的通道,这些位置被水和其他金属阳离子占据。见图18-5-7。
图18-5-7 沸石结构(左俯视图,右前视图)
在沸石结构中,存在有次级结构单位(SUB),为[(Si,Al)O4]四面体演化而来,不考虑[(Si,Al)O4]四面体的形状,而是将[(Si,Al)O4]四面体中心相互联结起来形成最简单的结构图案。经研究,次级结构单位图案有8种,如图18-5-8所示,分别是(a)简单四联环,简记S4R;(b)简单六联环,S6R;(c)简单八联环,S8R;(d)双层四联环D4R;(e)双层六联环D6R;(f)复合五四面体型4-1T5O10;(g)复合五四面体型5-1T8O16;(h)复合五四面体型4-4-1T10O20。
图18-5-8 沸石次级结构单位示意图
次级结构单位在结构中形成了一些多面体空腔,这些多面体围成空腔构成所谓的“笼”。相邻的笼可以通过次级结构单位之间联结,形成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通道,这种通道一般有三类:
(1)一维通道。各方向的通道彼此不相通。
(2)二维通道。一般通道由平行c轴、b轴的两种通道相互连通而成。
(3)三维通道。三维空间有三个方向互相联通的通道,可分为等径和不等径体系。
由于沸石族矿物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并且加热时导致水分子容易从结构中逸出,留下开阔的空洞和通道,具有离子交换性和分子筛等特性,从而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四)形态与物理性质
沸石族矿物的结构特征决定了晶体对称性比较复杂,各个晶系的对称型都具有。晶体形态种类多,晶体常发育成纤维状、束状、柱状、板状、菱面体、八面体、立方体及三向等长等形态。
沸石族矿物纯净时,颜色均呈浅色或白色。含铁或其他杂质者,可染成其他颜色。硬度低,Hm值在3.5~5.5之间。相对密度值低,在2~2.3之间。易被酸分解。
(五)成因产状
沸石族矿物在内生作用下形成于晚期低温热液条件下,常与方解石、石髓、石英等矿物共生。常产于岩浆岩的裂隙或火山岩的杏仁体中,也可产于热液脉或温泉沉积物中,常为霞石、长石被交代的产物。沸石产出的种类和数量与原岩的成分、结构、裂隙水的性质及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在pH值>7条件下可形成沸石。
在外生条件下,沸石形成范围更广泛,主要形成于火山碎屑沉积岩中,土壤中也可形成。常可形成大型的工业矿床。
(六)用途
沸石族矿物用途十分广泛,主要作为离子交换材料和分子筛材料。
沸石作为离子交换材料,主要由于笼和通道中的阳离子元素(K、Na、Ca等)与[(Si,Al) O4]四面体之间的化学键比较弱,容易被其他阳离子元素(Mg、Sr、Ba、Cu、Zn、Ni、Ag、La)等置换而不破坏晶体结构。由于这些参加置换的阳离子半径比原离子小,且易发生Ca2+←2Na+、2K+的置换。所以通过沸石提供的2Na替换Ca来达到使硬水被软化的目的;也可以通过Na替换K进行海水淡化或提取钾。利用沸石的这一性质可除去废水中的放射性元素、重金属离子和氨态氮及磷酸盐等有害物质。
沸石作为分子筛材料,主要由于沸石水在笼和通道中连接松弛,加热时水分子逐渐逸出,并不破坏晶体结构,在适当的条件下可重新获得,这种水被称为沸石水。当水分子被逸出后,笼和通道内的剩余电荷可吸附外来的气体、液体分子(如NH4、CO2、H2S、SO2等)。此时,被笼、通道半径小的分子或离子可进入被吸附,而半径比较大的分子或离子则被拒绝进入。从而起到隔离分子或离子的作用,被称为分子筛或离子筛。通过沸石的这个性质,可以分离混合气体、液体而用于废气的处理。如在宇宙飞船中用沸石除去人体呼出的CO2,而保持环境条件与宇航员的身体健康。也可利用沸石的这个性质净化天然气、改良土壤等。
(七)主要矿物
沸石族包括的矿物种主要有钠沸石、菱沸石、片沸石、束沸石、毛沸石、丝光沸石、斜发沸石、钙十字沸石等矿物,它们的主要特征见表18-5-5、18-5-6,其他特征如下:
表18-5-5 钠沸石、菱沸石、片沸石、束沸石的主要特征
表18-5-6 毛沸石、丝光沸石、斜发沸石、钙十字沸石的主要特征
1.化学成分
钠沸石:成分中Si/Al=1.44~1.58之间,可见少量的Na被K、Ca置换。
菱沸石:成分中Si/Al=1.7~3.8之间变化,可以发生Ca←2Na或2K;Ca被Sr、Ba置换;Al3+被Fe3+置换。
片沸石:成分中Si/Al=2.90~4.00之间变化;阳离子元素以Ca为主,Na、K次之,可以发生CaAl←NaSi、NaAl→Si及Ca←Sr等置换方式。也可吸附NH3.
束沸石,又称辉沸石:成分中Si/Al=2.90~4.00之间变化。阳离子元素以Ca为主,Na、K次之,可以发生CaAl←NaSi、NaAl→Si及Ca←Sr等置换方式。也可吸附NH3。
毛沸石:成分中阳离子元素以Ca、Na、K为主,Mg次之。
丝光沸石,又称发光沸石:成分中Si/Al=4~6之间变化;阳离子元素以Na、Ca为主;K次之。
斜发沸石:阳离子元素以Na、K、Ca为主,且Na+K>Ca;Mg次之。
钙十字沸石:成分中可发生KNaAl→Si及Ca←Sr等置换方式。
2.晶体结构
钠沸石:结构中[Al2Si3O10]结构单位以角顶彼此联结,形成平行c轴链,链间通过桥氧联结,键力较弱,导致晶体发育成平行c轴的针状或纤维状形态。Na充填于空腔中心位置,H2O偏向一边。
菱沸石:晶体结构由D6R形成的柱体,以ABC形式由S8R联结成,结构形成的笼空隙很大,S8R形成六个出口。笼内由Ca和H2O进入。
片沸石:晶体结构由4个五联环和2个四联环以角顶联结,结构单位呈层平行(010)排列,使得晶体发育{010}完全解理。
束沸石:结构层单位由4-4-1组成,层平行(010)排列,使得晶体发育{010}完全解理。
毛沸石:结构中[(AlSi)O4]四面体组成六方柱状笼,相邻笼以六元环联结,笼沿六次对称轴方向延伸。
丝光沸石:晶体结构为五元环组成沿c轴延伸的链,平行c轴、b轴有二维通道。
斜发沸石(省略)。
钙十字沸石:晶体结构由[(AlSi)O4]四面体组成S4R和S8R,平行(100)及(010)发育有通道,在通道交汇处形成较大的空洞中存在着阳离子和水分子。
3.成因产状和矿物共生组合
钠沸石产于玄武岩的气孔或裂隙中,与方解石、其他沸石等矿物共生;在碱性岩中为霞石、方钠石等的蚀变产物。
菱沸石可形成于低温硫化物矿脉及近代温泉中。
片沸石主要产于玄武岩或安山岩气孔中,呈杏仁状,常与鱼眼石、方解石、其他沸石等矿物共生。由火山玻璃或凝灰岩转变而成。
束沸石常见于玄武岩或安山岩气孔或裂隙中。也可见于浅成岩、深成岩和变质岩的裂隙中。
毛沸石产于玄武岩空洞中,与碱性沸石、黄铁矿等矿物共生。也见于流纹凝灰岩、流纹岩、凝灰岩裂隙中,与蛋白石等共生。在玻质凝灰岩中与片沸石共生。
丝光沸石产于中酸性火山熔岩和酸性火山碎屑岩的杏仁或空洞中,为火山玻璃水化产物或在沉积岩中呈自生矿物。我国浙江缙云县、山东潍县和安徽宣城县为丝光沸石著名产地。
斜发沸石产于强烈风化杏仁状的玄武岩或蚀变的玻璃质凝灰岩中。也产于页岩及结晶的火山玻璃中。我国浙江缙云县和安徽宣城县为斜发沸石的著名产地。
钙十字沸石产于玄武岩空洞或杏仁体中,常与菱沸石、杆沸石、中沸石、钠沸石等矿物共生。也产于近代钙质海洋粘土中。还可产于盐湖沉积物和风化凝灰岩中。
4.鉴定特征
钠沸石:呈针状或纤维状形态,易熔后呈透明珠状。
菱沸石:呈近立方体的菱面体状形态。
片沸石:呈片状形态和一组完全解理。
束沸石:呈特有的束状集合体形态和一组完全解理。
毛沸石:呈羊毛纤维状或放射状形态。
丝光沸石:呈针状、纤维状、放射状形态和一组解理。
斜发沸石:呈板状、片状形态和一组解理。
钙十字沸石:呈柱状形态和两组解理。
5.用途
钠沸石可作为离子交换材料和电性材料。
菱沸石可作为离子交换材料和分子筛材料。
片沸石可作为离子交换材料和分子筛材料。
束沸石可作为离子交换材料和分子筛材料。
毛沸石可作为离子交换材料和分子筛材料。
丝光沸石可作为离子交换材料和分子筛材料。
斜发沸石可作为离子交换材料和分子筛材料。
钙十字沸石可作为离子交换材料和分子筛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