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及未来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及未来发展

时间:2023-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综合经济的高效益,是由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必须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同城市的发展速度保持一致或超前发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存在着有机的比例关系。因此,可以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看作国防力量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应重点支持和保障。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新在“规划”,新在“绿色”,新在“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及未来发展_环境美化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及未来发展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1.城市基础设施带来的城市集聚效益是城市中心作用的重要条件

城市始终都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城市之间虽然在规模、作用的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其发展速度都远大于其周边地区。城市综合经济的高效益,是由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各部门分工的发展,城市的分工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生产力,使城市的集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城市对周围地区作用的大小,主要看它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的大小,而辐射力和吸引力又同基础设施状况和水平紧密联系。

2.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保障居民生活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各种生产要素集聚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也是城市与农村的重要区别的标志。城市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能源、交通道路、邮电通信、上下水等都是由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城市生产和生活的发展水平,一些设施如防火、防洪、防震等还担负着保证城市安全的作用。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运转的共同承载体,其承载力与城市经济规模和质量之间存在动态的平衡关系。城市基础设施必须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同城市的发展速度保持一致或超前发展。

良好、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居民创造环保、优美、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3.健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形象树立和招商引资的重要硬件指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投资环境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

一般而言,一个城市的投资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硬环境主要是指较易进入人们视觉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物质性,包括城市设施环境、城市气候环境、城市地理环境、城市生活环境等。软环境则是指易被人们用心感觉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精神性,如一个城市的诚信环境、服务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文明环境等。

城市投资的硬环境与城市基础设计建设情况息息相关,是吸引投资的基础因素。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可以吸引和培育高技术高附加的产业(例如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创造和持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4.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竞争力

足够的、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是区域经济的重要保障。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信息网络、水电供应网络及各种基础设施网络,是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基础设施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影响到社会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到区域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存在着有机的比例关系。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罗斯托(RostowWaltWhitman)将基础设施称为社会先行资本。在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设施条件,这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世界著名的德国发展经济学家艾波特·赫希曼(Hirshman.A.O)认为,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疏忽,将构成经济进步最严重的拖累,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

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够为城市各行各业创造更好的生产条件。城市经济中行业虽然繁多,但是电力、燃气是所有企业都需要的动力,水是所有企业生产都需要的原料或辅料,道路交通设施也是所有企业吸引投资和运送产出的基础条件。另外,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就业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产业部门,城市越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就越重要,其对于就业方面的促进作用也越明显。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构成要素

在某种意义上,城市基础设施还具有半军事性质,当战争爆发时要能够直接为军事服务。因此,可以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看作国防力量的组成部分。

基础设施中交通运输、邮政通信、能源管道等设施,在战时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和利益。例如重要交通干线、机场、港口码头、车站的进出口通道,应当采取应急工程技术措施,预留抢修迂回路线的位置。因此,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应重点支持和保障。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各国共识。它的核心是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设施对城市而言,如同人体的血脉、经络,其完善程度、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直接影响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及可持续发展。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适度超前

城市基础设施因其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一旦建成如需拓宽增容,代价昂贵,还会对其他设施的运转造成影响。如:被称为“亚洲第一弯”的上海延安路高架外滩下匝道,投资13.4亿元,设计使用寿命100年,却因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之需,建成不足11年便被拆除。因此,规划上要提高科学预测性,建设上要适当超前和留有余量。

2.系统综合

城市基础设施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配套工程,而是一个由众多独立行业部门组成的城市网络系统。如地下管线敷设,若协调不好,易出现反复开挖、重复建设及浪费资金现象。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下,规划设计的决策更是要超越单体项目,着眼长远和全局。

3.永续发展

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作好“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使其可循环、可持续、可改进,为低碳生态城市的建立奠定物质基础。

(三)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新在“规划”,新在“绿色”,新在“管理”。它跳出以往只谈支持人与物顺利通往的道路、公园、下水道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局限,把支持城市顺利活动的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地震灾害时能有效救助的信息通信网等非物质的软件基础设施,摆到重要位置并进行建设。

1.制定高标准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政府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制手段,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系统结构中的各种因素,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相应的规划战略,以规划预防和医治“城市病”,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高标准规划的目标,必须转变传统的规划理念。

(1)标本兼治的理念。即妥善处理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关系的科学的目标规划。既要解决眼前问题,更要考虑长远发展,努力向“预防为主”的新型发展模式转变。在“城市基础设施的结构、数量形态,已经延伸成为城市发展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自我调节的导向性因素,许多困扰城市发展的问题最终要靠改善基础设施才能从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努力做到“偿还旧账,不欠新账”。

(2)低碳生态的理念。即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使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地进行规划。上海世博会在规划上突出绿色和谐,形成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工程、绿色建筑和绿色办公等特色,在低碳发展之路上走在全国的前面。

(3)整体效应的理念。即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高度统一为要求,抓住城市布局和结构这一关键进行规划。要求各经济区域在各方面形成整体,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从整体利益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出决断。各城市的发展目标及空间、各城市布局、结构及发展定位也需调整,而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是实现整体效应和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支撑。

(4)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规划建设。关注引领未来的问题,选择具有战略及长远意义的重点地区作为一段时期的发展重心,以促进城市结构调整、整体功能提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2.建设高水准的基础设施

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城市的必备条件,低碳生态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成为发展趋势,这是实现可持续资源管理的途径,其低碳、高效、环保和节能已是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上海世博会在向人们展示未来城市模样的同时,也把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实践予以呈现。

3.应用高科技的城市管理系统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城市信息化管理,是使城市综合服务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而言,在供给能力上要突出“巩固基本供给能力、增强应急供给能力”的原则,在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服务上要转变运营方式,更便民、利民。同时还要增强各种基础设施的互补作用,开发、引进和建设全新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建立动态监测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等,建立先进的城市运行及安全救助体系。如:城市能源利用及管理系统、现代化的信息通信系统、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系统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