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近期战略重点
中国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区域差异性,区域内循环经济的战略也必须因地制宜抓重点;另一方面,不管是人力、物力、财力还是技术上,不可能让区域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遍地开花”。所以在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战略上应进行一定的规划,确定近期的战略重点。
首先,在空间的选择上,应优先选取资源短缺、资源消耗多、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是为了节约资源和减轻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资源消耗多、污染严重地区和资源短缺尤其通过进口难以解决的地区应是循环经济的近期战略重点空间;另一方面是有利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绝大部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是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因此,循环经济要相对均衡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如由于中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降低,工业污染由西向东、由内地向沿海工业污染逐渐加重,工业循环经济总体上应呈由东向西降低的布局态势,同时,要扶持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经济地带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可持续协调布局。
其次,在企业或行业的选择上,应重点选择以下企业或行业:
(1)“双高”行业。所谓“双高”行业指的是高污染、高消耗的化工、钢铁、石油、重型机械、建材等这些行业。尤其是那些短缺程度最大而进口难度高的工业资源开发利用行业更是重中之重。如:对水资源而言,一方面不论水资源短缺的北方环渤海地区,还是水资源丰富的南方沿海发达地区,普遍存在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北方是资源型缺水,南方属于污染型缺水。另一方面,不论是工业用水还是生活用水所产生的污染量最多且涉及面积最大。所以水资源消耗较高的行业应作为区域工业循环经济近期战略重点产业,以便有效节约资源和减轻工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提高区域的环境质量。
(2)与区域工业合理布局一致的行业。每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会经过严格的规划和布局的,只有那些与区域工业合理布局一致的行业才符合区域整体规范的需要,才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所以要选择这样的行业作为近期的战略目标。如在河流上游的高废水排放企业,布局不合理,须搬迁到其他地区发展,一般不宜作为河流上游地区工业循环经济战略重点产业。
(3)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必须与改造和提升现有产业关联,促进区域内企业规模化、科技化、高效化和低污染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型优势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速生态型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向资源利用合理化、废物减量化、生产过程无害化转变,逐步实现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耦合、资源共享,以及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另外,在符合区域工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生态化和国际化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在区域内正处于成长期或有很大成长潜力的企业,也就是优先选择近期在区域工业结构中比例基本不变或潜在上升或正在上升的上述产业作为区域工业循环经济近期战略重点产业。目的是实现工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促进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而那些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或需转移的产业,不应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近期战略重点产业。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印染业、造纸业等高污染产业,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需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一般不宜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近期战略重点产业。
(4)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一致。区域内经济必然存在差异,这也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中国疆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技术基础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因素导致区域差异十分显著,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且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所以我们在选择近期战略重点时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符合区域发展的各个经济阶段。国内外实践也表明,循环经济必须与市场经济相融合,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如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战略重点一般应该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5)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既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途径。区域内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求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现有的科技力量。同时,采用高新技术、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资源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产品的深加工和向后延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科技含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