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口地理学概述

人口地理学概述

时间:2023-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一时期尚未把人口本身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而把它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近年出现的劳动力资源地理,已成为人口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人口区域的划分,也是人口地理学的新课题。编制人口地图是研究人口地理学的必要手段,将人口空间分布的现象表示在地图上,了解各地区人口现象的空间差异,揭示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口地理学概述_人文地理学辞典

人口地理学概述

人口地理学是研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人口变动和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的学科。是人文地理学中一门较新的分支学科。近年来地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生态学以及人口学等关注人口问题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但研究人口现象的空间变化一直是地理学研究人口的重点。人口地理学与人口学的关系如同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人口地理学着眼于人口现象的空间方面,人口学则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研究人口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更多地偏重人口统计,考察人口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人口地理学要借助于人口学的基本理论、数据和方法,具有地理学和人口学之间边缘学科的性质。

发展简况

虽然中国从《汉书·地理志》开始,历代积累了大量人口资料,其他国家也做了许多这方面工作,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T.R.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增长快于食物增长的重要观点,对人口科学研究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但最初的人口地理研究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I.鲍曼1921年分析了中欧人口的区域差异,瑞典地理学家S.德·耶尔1922年研究了瑞典人口分布及制图问题。同期,A.赫特纳和P.维达尔·白兰士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和著作中也很重视人口分布的统计分析和人口现象的描述。1926年,中国的竺可桢发表了对江苏、浙江省人口密度研究的论文。但这一时期尚未把人口本身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而把它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1931年美国地理学家M.杰弗逊对世界城市人口分布的比较分析,是重要的人口地理研究。几年之后,中国的胡焕庸提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差异的重要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地理学发展很快,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地理学家不仅对各国各地区的人口地理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也对人口地理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法国的J.博热·加涅埃、英国的J.I.克拉克、美国的W.齐林斯基和G.T.特里瓦撒等人的著作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特里瓦撒1953年阐明人口地理学的性质和范畴。齐林斯基1966年则指出人口地理学可分为三个方面:

1.描述人口数量和特性的地理位置。

2.解释人口数量和特性的空间表现形态。

3.人口现象的地理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一些人口地理学家特别关注人口的重新分布和政府的人口政策,对城市化过程也作了大量研究,还探讨了国际人口迁移趋势以及国际移民计划。前苏联地理学家则把人口地理学纳入经济地理学的范畴,研究范围还包括城乡聚落地理、历史人口地理、人种地理学以及劳动力资源地理。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地理学同人口学一样获得迅速发展,研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研究内容及意义

1.人口分布。通过统计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制作人口地图,找出人口分布的规律性,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口政策方面来探讨其原因,同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这些影响因素的主次,来揭示各国各地区人口地理分布的差异。

2.人口变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动是通过人口自身繁育和死亡的自然变动以及迁移的机械变动而实现的。统计和分析一个地区居民的婚姻、出生、疾病、死亡、年龄性别构成和迁出迁入等现象,可以掌握该地人口变动的基本特征。研究人口自然增长,需要考虑自然的、生物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以及心理的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各国的人口政策也对人口增长有深刻的影响。此外,还要比较和研究各国各地区人口增长的模式,寻找先进的人口增长模式。

3.人口迁移。地理学对移民的研究,包括国际移民、城市和乡村间的移民、城市之间的移民以及季节性和昼夜间的人口移动。估计移民的总流动量和净流动量,观察移民方向、距离和流动强度,建立区域间人口移动的模式,分析移民的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心理多方面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

4.人口构成。除研究年龄、性别和人种的自然构成外,还包括民族、职业、阶级、宗教、文化程度等社会构成。研究各国各地区总人口的各种构成的地域特征,有助于深入揭示人口地理分布的规律性,分析其原因和结果,预测构成变化发展的动向。

5.劳动力资源地理。劳动适龄人口是社会实现生产必不可少的劳动力资源。对各地区各部门劳动力利用的程度、利用潜力和利用效果作出分析评价,为解决地区间和部门间劳动力的合理调配以及生产布局提供依据。近年出现的劳动力资源地理,已成为人口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

6.适度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自然资源条件下,人口数量和发展速度要与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相适应,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持环境的生态平衡。因此,一国或一地区存在一定的人口承载能力。分析计算在一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下一国或一地区的适度人口,包括最大人口和合理人口,也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课题。

7.人口区划。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人口区域的划分,也是人口地理学的新课题。这一研究在中国很受重视,有利于制订人口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计划生育和预测人口。

8.人口地图。编制人口地图是研究人口地理学的必要手段,将人口空间分布的现象表示在地图上,了解各地区人口现象的空间差异,揭示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此外,人口与聚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聚落的分布在某种程度上是人口分布的具体化。研究聚落地理学有助于对人口地理分布的深入了解。现代的城市化引起了城乡人口构成的巨大变化。因此,研究城市化过程,人口的地理分布与城镇布局的关系,不同类型城市人口的合理规模,城乡之间人口移动以及人口政策对城市人口变动的影响等,都是人口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共同关心的课题。城市内部人口的分布和密度、人口的职业构成、城市的空间结构和人口的合理布局的研究,还有城市居民每日往返流动的规律性等,也是人口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相互交叉的内容。

研究方法

人口地理学在人口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分析,研究方法基本上借助于人口统计学和经济地理学。由于人口空间现象依存于经济空间现象,人口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如经济地理学广泛和有效。人口地理学对于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也不如人口学的作用更为直接和广泛。因此,人口地理学研究存在局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