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扫把星”
彗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扫把星”。因为彗星有着长长的“尾巴”,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大扫把,所以古人把它称为“扫把星”。
以前,人们视“扫把星”为不吉利的星。实际上,这是对科学的误解。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彗星的真面目吧!
彗星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的?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极少数在近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云雾状小天体。彗星的体形庞大,但其质量却小得可怜,就连大彗星的质量也不到地球的万分之一。
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椭圆轨道的彗星又叫周期彗星,另两种轨道的又叫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
彗星的“尾巴”
彗星一般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两部分,有的还有彗云。但并不是所有的彗星都有彗核、彗发、彗尾等结构。由于彗星是由冰冻着的各种杂质、尘埃组成的,在远离太阳时,它只是个云雾状的小斑点;而在靠近太阳时,因凝固体的蒸发、汽化、膨胀、喷发,它就产生了彗尾。
神奇的哈雷彗星
1682年8月,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第二任台长爱德蒙·哈雷,在对1680年出现的一颗大彗星研究后,开始对彗星产生兴趣。从1695年开始,哈雷对彗星的轨道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当时的科学巨人牛顿认为彗星的轨道是抛物线,而哈雷则认为也可能是椭圆的,这样就有可能在相同的时间间隔看到同一颗彗星。他发现,1456年、1531年和1607年的彗星以及1682年他亲自观测到的彗星,都是沿着相同的轨道穿过天空,所以他认为这可能是同一颗彗星,每隔75年或76年才能靠近地球和太阳一次。哈雷还预测,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再次返回近日点。他虽然没有机会再次看到这颗彗星,但1759年这颗彗星果真如约而至,只比他预言的时间晚一年。因此,这颗特殊的彗星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光顾地球上空是在1986年,现在的少年和青年在50年后,或许还可一睹哈雷彗星的容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