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
在中国西藏拉萨的红山之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宫堡式古建筑群,这就是建于公元7世纪,距今已有1 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它始建于唐代初年松赞干布时,海拔3 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相传,藏族吐蕃王松赞干布好善信佛,迁都拉萨后,经常在拉萨近旁的山上诵经祈祷,给这座山取名为“布达拉”。“布达拉”是梵语音译,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音菩萨所居之处。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后,欣喜之余为公主造了布达拉宫。当年所建的布达拉宫高9层,共有999间宫室,加上修行室共1 000间,堂皇壮丽。然而世易时移,布达拉宫饱受雷、电、战火劫难,历经沧桑,破败不堪,仅存法王洞和主殿帕巴拉康。现在的布达拉宫是17世纪以来重新修建的。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就其功能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二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类佛殿。
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白宫。白宫始建于1645年,历时8年,以松赞干布时原有的观音堂为中心,向东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个寺宇的墙面被涂成白色,远远望去,分外醒目,人们称之为“白宫”。白宫高7层,位于第4层中央的“措钦夏”(东大殿)面积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撑,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历代达赖喇嘛在此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第5、6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一层(第7层)是达赖喇嘛冬宫,这里采光面积很大,从早到晚,阳光灿烂,俗称“日光殿”。殿内陈设豪华、金盆玉碗,珠光宝气,显示出主人高贵的地位。宫殿外,有一个宽大的阳台,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拉萨城。远处是起伏连绵的群山,美丽的拉萨河宛如一条缎带,从天边飘来。近处是片片田陇阡陌,绿树村舍,还有古老的大昭寺金碧辉煌的金顶。
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红宫,红宫建于1690年。红宫的主体建筑是各类佛堂和达赖喇嘛的灵塔。宫内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大,最华丽,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镶珠嵌玉,据说共用黄金11万余两,珍珠、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18 677颗。
红宫主要是宗教活动场所和灵塔祀殿,而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居室和政治活动中心。红白两色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特征。自从白宫落成后,五世达赖喇嘛即由哲蚌寺移居这里,一直到他去世。此后的历代达赖喇嘛都将布达拉宫作为自己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于是布达拉宫成为喇嘛及信教群众顶礼膜拜的圣地。
(改编自百度百科网《布达拉宫》)
词语解释
1.梵语 fàn yǔ
一般指古印度的书面语。
2.祈祷 qí dǎo
向神祝告求福。
3.沧桑 cāng sāng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4.陈设 chén shè
陈列、摆设的物品。
5.珠光宝气 zhū guāng bǎo qì
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6.金碧辉煌 jīn bì huī huáng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7.顶礼膜拜 dǐng lǐ mó bài
虔诚地跪拜。
8.珊瑚 shān hú
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的东西,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鲜艳美观,可做装饰品。
9.玛瑙 mǎ nǎo
一种玉石,有各种颜色,质地坚硬,可用作磨具,仪表轴承等,也可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
10.琥珀 hǔ pò
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