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调查是按照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即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及其相关因素的信息与资料,以确定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并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通过旅游资源调查,可以查明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状况,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性质、特点、级别、成因、年代及价值等,为旅游资源评价、分级分区、开发规划和合理利用等做好准备,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旅游资源调查与旅游资源评价联系紧密,调查是评价的基础,注重对旅游资源单体的深入了解和基本信息的掌握;评价是调查的深化,注重在单体分析的基础上相互比较、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对旅游资源整体的认识。
一、旅游资源调查
为了查明可供旅游业利用的资源状况,全面系统地掌握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组合状况,以及成因、价值等,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从而为旅游资源的评价、分级和规划做准备,为合理开发资源打下基础,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一)调查的内容
1.旅游资源形成及背景调查
(1)自然环境的调查 包括调查区概况、地质地貌要素、水体要素、气象气候要素、动植物要素等。自然环境调查还要对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对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水土流失等灾害发生的历史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气候条件、特征、小气候情况,海啸、洪水、冰冻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水系流域或海域特征,水位、水温、水量、河流漏水、凌汛、潮汐情况及其发展变化,大气、水体质量分析,土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情况,以及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地方流行病的情况及环境质量,等等进行综合评定。
(2)人文环境的调查 包括调查区的历史沿革,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制度措施,法制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如邮电通信、给排水、排污,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条件。另外,还应调查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等。
2.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调查
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成因各异、构成要素复杂多样。一般而言,调查的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类型、特征、成因、级别、规模、组合结构等基本情况,并获得调查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图、照片、录像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与主要旅游资源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人活动资料及文艺作品等。
3.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
(1)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条件 旅游活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与之相应的餐饮、饭店、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软硬件的情况调查很有必要。
(2)旅游业客源市场调查 调查旅游地和周围客源地居民消费水平和出游率,依据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进行必要的客源分析,包括形成客源的层面范围和大致数量,产生客源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等。
(3)区域内外旅游资源相互关系调查 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旅游资源的结合与互补情况,各要素的组合及协调性,景观的集聚程度等。调查分析区域内旅游资源与周边旅游资源的相互关系、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因素,以及区域内旅游资源在不同层次旅游区域中的地位。
(二)调查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旅游资源往往能通过其他资源来反映,林业、文物、水利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已积累有资料与统计数据,在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时,首先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通过收集旅游资源的各种现有信息数据和情报资料,从中选取与旅游资源调查项目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又保证了资料的系统性与准确性,从而提高旅游资源调查的效率。文献资料的采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调查区域的旅游特色和旅游价值。这种方法包括对现有资料的收集、预测和对调查过程中所取得的资料的统计、分析等,适合有较多文献资料且对于旅游资源分析有价值的区域。
2.野外调查法
野外调查法是最基本的调查方法。调查人员通过观察、踏勘、测量、登录、填绘、摄像等形式,与旅游资源直接接触,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结构、类型、功能、价值等的认知,得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及专业人士较为客观的感性认识,并完成旅游资源调查表的填写、旅游资源分布草图的描绘。野外调查也是对已获得资料进一步核实的过程,要求工作周详、细致。
3.现代科技分析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旅游资源调查带来新方法。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现代测量技术、物探技术等都可以应用于旅游资源调查。遥感技术是采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技术对大地进行观察而获得地学信息的一种手段,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位准确性高、所需时间短、费用较少、即时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如对海岸水质的调查,对原始森林植被的调查等。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空间定位技术,可用来测定旅游资源的位置、范围、大小、面积、体量、长度等;物探技术主要用于调查那些尚未发掘的地下文物,如陕西乾陵的物探技术探测。
4.询问调查法
询问调查法是旅游资源调查的一种辅助方法,可以帮助了解旅游资源客观事实和难以解释的事物及现象。通常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卡片、调查表等,通过面谈、电话、邮寄、留置问卷等形式进行询问访谈,获取需要的旅游资源信息。
(三)调查的程序
旅游资源调查耗时长、耗资大、专业性强,一般可分为准备、野外调查和室内整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对旅游资源调查所需的人、财、物及已有资料进行准备,为旅游资源实际调查做好前期工作。确定调查人员,成立调查小组,对人员进行培训,收集调查区域和相邻区域的旅游资源,以及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文献资料、图形、照片、音像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制订野外工作计划,同时,准备好调查区域不同比例尺大小的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制订调查的工作计划,包括调查目的、区域、对象、方式、所需设备器材、经费、所需完成的图表,以及调查成果的表达方式等。
2.野外调查阶段
野外调查阶段首先是确定调查小区和调查线路,要求贯穿调查区内所有调查小区和主要旅游资源所在的区位点;其次,依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不同,野外调查分为几个不同阶段。
(1)普查 是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性核查,是对已知点进行调查核实,或根据已有的其他专业资料进行的预测和验证。
(2)重点考察 经过初步筛选后,对具有旅游开发前景的,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以及集合型旅游资源中具有挖根生的部分,进行重点考察。采取直接测量、校核收集基础资料的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和鉴定,并对旅游开发所需要的外部条件进行系统调查,对关键性问题提出规划性建议。
(3)专业性调查 对于适合开展专业旅游的资源,要进行专业性调查。在确定专业价值的基础上,请专业人士对专业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3.室内整理阶段
室内整理阶段是将调查所得的资料、照片、录像片进行复核整理。以野外标绘完成的地图为基础,完成旅游资源分区图、旅游资源评级图、旅游分布图等旅游资源系列图件。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地理概况;旅游资源情况如成景条件分析,成果数量及分布、分区、特色等;旅游资源评价,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定旅游资源的级别和吸引向性;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和开发步骤等。
二、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资源特色、价值及开发潜力和条件的评判和鉴定,以确认旅游地资源的品位、级别及科学价值、旅游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旅游资源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其开发利用的方向和规模,故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性工作。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1.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特色 即旅游资源的特色性与新奇性。
(2)美学观赏价值 主要指旅游资源能提供给旅游者美感的各类及强度,是自然风景类资源评价的重心。
(3)历史文化价值 一是指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指与重大历史事件、文艺作品、传说故事等有关的历史文化。
(4)科学考察价值 反映旅游资源的某种科学研究功能,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学科研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能否作为科教工作者、科学探索者和爱好者现场研究的场所。
(5)经济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是指旅游资源可能带来的经济收入,社会价值在于它们对人们福利和身心健康的裨益程度。
(6)旅游功能 是旅游资源可供开发利用、能够满足某种旅游需求的特殊功能,是其价值的具体体现,如观光、度假、康体、商务、探险、科考、娱乐等都是具体的旅游功能。
(7)规模与组合状况 规模指景观本身所具有的规模、大小、尺度,组合状况主要指它们组合的质量,包括单个景点的多要素组合形式,以及更大范围风景区资源种类的配合状况,由此形成了该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或旅游区的群体价值特征。
2.开发条件评价
开发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区位条件 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与周边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关系。
(2)客源条件 客源市场大小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和开发价值。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所能吸引的客源范围、辐射半径、吸引客源层面及特点;旅游地气候季节变化导致客源的非均匀分布,形成了旅游的淡旺季。
(3)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政策法令、医疗保健、风俗习惯及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等组成的社会环境,能满足游客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外部经济条件等三大方面;还包括旅游承载力或饱和度,即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所能开展的旅游活动能力。
(4)投资条件 资金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须认真研究调查区内的投资条件和政策环境。
(5)施工条件 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工程量的大小,包括工程建设的自然基础条件,工程建设的供应条件、旅游环境条件等方面。
(二)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直觉判断,对旅游资源作出结论性的描述。其优点在于易从宏观上把握旅游资源特色,工作量较小,缺点在于主观性较强。我国具有挖根生的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三三六”评价法 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先生提出的“三三六”评价法是由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构建的评价体系。三大价值是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是指旅游资源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和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程度等。
(2)定性评价法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黄辉实先生提出,其评价体系包括旅游资源本身和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有六个标准,即美、古、名、特、奇、用;旅游资源所处环境则包含七项标准,分别按季节性、环境的质量、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和市场环境等七项标准来进行旅游资源评价。
(3)一般体验性评价法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根据旅游者的亲身体验,采用民意测验的方式,如问卷或统计旅游资源在常见媒体的出现频率等方式来确定某区域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操作程序简单,但仅限于少数知名的旅游地,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很大。国内曾用此法评定过“中国十大名胜”“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十大名山”等。
(4)美感质量评价法 这是一种专业性的旅游资源美学价值评价,一般是在对旅游者或有关专家体验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其中,自然旅游资源的视觉审美评价较为成熟。目前已发展成为四个比较公认的学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亦称心理学派)和经济学派(亦称现象学派)。相关实例有专家学派的美国土地管理局风景资源管理系统、美国林务局的风景管理系统、美国土壤保护局的景观资源管理系统。
2.定量评价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是采用某种确定的评价模式,通过对有关数据进行加工和计算,以此来对旅游资源进行量化的评价。相对定性评价的主观性,定量评价的结果更直观、准确、便于比较;但操作费时费力。
(1)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 单因子评价是评价者根据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集中考虑某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典型因子,并对这类因子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这种方法一般只限于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对于开展专项旅游尤为适用。例如,日本海水浴场和美国旅游滑雪场,其单因子评价分别见表3-4和表3-5。
表3-4 海水浴场评价标准(日本)
表3-5 滑雪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估(美国)
注:通过各项数据综合分等,把每一项指标得分相加,根据得分多少把滑雪旅游资源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为29~33分,B为21~28分,C为8~20分。坡度:最理想的坡度须兼具下列三等坡度,初等坡度(10%~20%)占全区的15%~25%,中等坡度(20%~35%)占全区的25%~40%,高等坡度(35%~65%)占全区的30%~40%。
(2)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 是在考虑多因子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通常立足于各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价值的比较,或规划与管理意义上的重要程度排序,评价的结果大都是一系列的综合指数值。评价工作遵循统一的评价系统,有确定的通用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很多,如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法、模糊数学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美学评分法、观赏性旅游地评价模型法、价值工程法、指数表示法等。国家标准《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 18972-2003)提出了旅游资源单位综合性评价标准,选取了“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三个评价项目,又从“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诸方面进行具体评价,并根据一定的依据赋值,得出不同旅游单体的评价得分,并划分等级。每个评价因子分为四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四档,具体见表3-6。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见表3-7。
表3-6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续表
表3-7 旅游资源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