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是由多味药物或多个方剂组成的中药方剂。选择中药方剂,讲究的是理、法、方、药,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全部过程。辨证是根据临床表现,辨别其病因病机,病性病位;论治是辨证清楚后,确定治疗方法,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
痛风属中医“痹证”及“历节病”范畴。延治将出现患病关节畸形,尿酸性肾损害等。选择中药复方,主要根据证型和病变阶段。
根据证型选择中药复方
湿热型
主症 关节剧痛,局部灼热红肿、活动困难、动则痛甚、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则 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 四妙勇安汤合三妙丸加味:银花20g,玄参、苍术、黄柏各15g,当归、川牛膝、桃仁、红花、赤芍、甘草各10g。湿重者加车前子15g,薏仁10g;血瘀重者加丹参20g,地鳖虫10g;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g或全蝎、蜈蚣各6g;湿热伤阴者加生地15g,麦冬10g。中药内服后,药渣仍可以外洗或局部外敷清热消肿的金黄膏。
寒湿型
主症 关节疼痛酸麻沉重、局部黯红、不热、屈伸不利、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脉弦缓或弦紧。
治则 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 羌活胜湿汤加减:薏仁20g,羌活15g,独活、防风、萆薢、没药、乳香、地龙各10g,桂枝6g。偏寒重者加麻黄6g,细辛3g;气虚甚者加黄芪20g,党参10g;脾肾虚者,加附子6g,干姜10g;伴泌尿系结石者,加海金沙、金钱草各15g,滑石10g;痛风性肾病加黄芪30g,西洋参6g,冬虫夏草3g。
注意 尿毒症者加肾衰灌肠液保留灌肠。中药内服后,药渣仍可以外洗或局部外敷消肿祛寒的汤和膏。
痰瘀互阻型
主症 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结节质硬顽固疼痛,伴纳呆腹满,肌肤甲错,舌暗、苔腻,脉沉涩。
治则 消痰软坚,破结开瘀。
方药 海藻溃坚丸加减:海藻、昆布、三棱、莪术、贝母、丹参各10g,水煎2次,冲服大黄蛰虫丸6~12g,每日2次。血瘀重加赤芍10g,水蛭6g;痰湿重加胆星、萆薢、橘红、泽泻各10g。
注意 局部未溃者外用冲和膏;已溃者外用生肌玉红膏。
肝肾亏虚型
主症 病程长、反复发作,症见肢体关节疼痛,麻木僵硬变形,伴头昏、眼花、耳鸣、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 祛风湿、补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 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3g,当归12g,白芍15g,杜仲15g,党参15g,川牛膝15g,威灵仙12g,穿山甲10g,萆薢15g,土茯苓15g,虎杖15g,甘草6g。
根据病变阶段选择中药复方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多表现为病变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证属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止痛为主。方用四妙丸加减:苍术、黄柏、牛膝各15g,薏仁20g,忍冬藤、茵陈各15g、金银花20g,生大黄10g。
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 间歇期是症状发作后的缓解阶段,此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证属脾虚湿困。治以健脾化湿为主。方用三仁汤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杏仁10g,蔻仁15g,薏仁20g,厚朴、滑石、黄芪、半夏、陈皮、白术、白芍药、防风、防己、羌活、独活各10g,甘草6g。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多表现有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关节发生僵硬畸形并疼痛。证属瘀血阻络。治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生地黄15g,当归、白芍药、川芎、桃仁各10g,红花6g,威灵仙、海风藤、络石藤各15g。
痛风肾 宜辨证分阴阳。
肝肾阴虚者:腰膝酸软,骨蒸潮热,口干不欲饮,耳鸣,关节肿痛灼热,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细数。用归芍地黄汤加减:生地黄、当归、白芍药、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各10g,山茱萸、山药各20g,黄精30g。
气阴两虚者: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关节肿痛,舌淡红,苔白,脉弦细。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党参、黄芪各20g,生地黄、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各10g,山茱萸、山药各20g。
脾肾阳虚,湿毒瘀滞者:形寒肢冷,面色白,颜面、肢体水肿,纳呆便溏,小便短少,关节痛或不痛,舌淡胖,苔厚腻。用保元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黄芪30g,人参15g,炙甘草10g,肉桂10g,生姜15g,防己15g,白术10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