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碘量法测定葡萄糖的含量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碘与NaOH作用可生成次碘酸钠(NaIO),葡萄糖(C6H12O6)能定量地被次碘酸钠(NaIO)氧化成葡萄糖酸(C6H12O7)。在酸性条件下,未与葡萄糖作用的次碘酸钠可转变成碘(I2)析出,因此只要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2,便可计算出C6H12O6的含量。其反应如下:
(1)I2与NaOH作用:I2+2NaOH=NaIO+NaI+H2O
(2)C6H12O6和NaIO定量作用:C6H12O6+NaIO=C6H12O7+NaI
(3)总反应式:I2+C6H12O6+2NaOH=C6H12O7+NaI+H2O
(4)C6H12O6作用完后,剩下未作用的NaIO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
3NaIO=NaIO3+2NaI
(5)在酸性条件下:NaIO3+5NaI+6HCl=3I2+6NaCl+3H2O
(6)析出过量的I2可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I2+2Na2S2O3= Na2S4O6+2NaI
由以上反应可以看出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NaIO作用,而一分子I2产生一分子NaIO,也就是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I2相当。本法可用于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药品试剂】
1.2 mol/L HCl。
2.0.2 mol/L NaOH溶液。
3.0.05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
4.0.05 mol/L I2溶液。称取3.2 g I2于小烧杯中,加6 g KI,先用约30 ml水溶解,待I2完全溶解后,稀释至250 ml,摇匀。储于棕色瓶中,放置暗处。
5.0.5%淀粉溶液。
6.固体KI。
【实验方法】
1.I2溶液的标定:
(1)0.1 mol/L Na2S2O3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称取6.5 g Na2S2O3·5H2O溶于刚煮沸并冷却后的250 ml蒸馏水中,加约0.1 g Na2CO3,于暗处放置待标定。
首先配制0.02 mol/L K2Cr2O7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4 g已烘干的K2Cr2O7于100 ml小烧杯中,加约30 ml去离子水溶液,定量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计算其准确浓度。然后标定Na2S2O3溶液:移取25 ml K2Cr2O7标准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100 g/L KI和5 ml6 mol/L HCl,加盖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待反应完全,加入50 ml水稀释,用待标定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呈浅黄绿色,加入3 ml 0.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变为亮绿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体积,计算Na2S2O3标准溶液的浓度。平行测定三次。
(2)I2溶液与Na2S2O3标准溶液的比较滴定:吸取25 ml I2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100 ml蒸馏水稀释,用已标定好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草黄色,加入2 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根据Na2S2O3的浓度和I2与Na2S2O3溶液的体积比,计算出I2溶液的浓度。
2.葡萄糖含量测定:取5%葡萄糖注射液准确稀释100倍,摇匀后移取25 ml于锥形瓶中,准确加入I2标准溶液25 ml,慢慢滴加0.2 mol/L NaOH,边加边摇,直至溶液呈淡黄色。加碱的速度不能过快,否则生成的NaIO来不及氧化C6H12O6,使测定结果偏低。将锥形瓶盖好小表皿,放置10~15分钟,加2 mol/L HCl 6 ml使之呈酸性,立即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淀粉指示剂3 ml,继续滴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记下Na2S2O3溶液滴定的读数。平行测定三次,计算试样中葡萄糖的含量,要求相对平均偏差小于0.3%。
3.结果计算:葡萄糖的质量浓度ρ(C6H12O6),数值以克每升表示(g/L),按下式计算。
式中:
c(I2)——碘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mol/L);
V(I2)——碘溶液的体积的准确数值(ml);
c(Na2S2O3)——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mol/L);
V(Na2S2O3)——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准确数值(ml);
V——试样体积的数值(ml);
M——葡萄糖的摩尔质量的数值(g/mol)(M=180.16)。
【思考题】
1.配制I2溶液时为何要加KI?为何要先用少量水溶解后再稀释至所需体积?
2.碘量法主要误差有哪些?如何避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