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保持其适宜的酸碱度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体适宜的酸碱度用动脉血pH值表示,一般为7.35~7.45,平均值为7.40,在范围很窄的弱碱性环境波动。我们将机体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使体液pH值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并保持相对恒定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这三个方面互相协调、制约,共同维持体液pH值的相对恒定。
酸碱平衡_生物化学
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酸碱平衡的概念,以及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2)阐述血液缓冲体系的组成,并说明其作用。
(3)阐述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类型,说明酸碱平衡与血钾的关系。
(4)阐述血液pH值、二氧化碳分压、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的临床意义。
能力目标
解释反映酸碱平衡常用指标的意义。
体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保持其适宜的酸碱度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虽然体内细胞常常分泌或从饮食及药物中摄取酸性或碱性物质,但体液的酸碱度依靠体内的缓冲和调节功能仍稳定在正常的范围内。人体适宜的酸碱度用动脉血pH值表示,一般为7.35~7.45,平均值为7.40,在范围很窄的弱碱性环境波动。我们将机体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使体液pH值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并保持相对恒定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
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①血液缓冲系统;②肺的呼吸;③肾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这三个方面互相协调、制约,共同维持体液pH值的相对恒定。如果体内的酸碱物质过多,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范围,或三种调节方式中的某一方式出现障碍,就有可能导致体液酸碱平衡紊乱,从而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