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分析仪器良好运行状态,必须对分析仪进行定期校准、日常保养及维护等。
(一)仪器的性能校准
性能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检测仪器(或检测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检测标准所复现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1.硬件校准 分析仪硬件上的校准是指仪器出厂时或大修后,由仪器厂家的工程师负责,需对其性能综合测试,包括光路、采样针、样品轨道、各机械运动进行检查、校正,然后使用校准物对仪器进行校准,并验证。由工程师出具仪器检修校准报告,以明确仪器运转良好,达到实验性能的要求。
2.校正因子的校准 由临床实验室人员用校准物对仪器检测系统在实验条件下进行准确度校准。①校准品校准:用分析仪厂商提供的配套检测系统(试剂及校准品)进行校准,如使用非配套检测系统校准,校准品应溯源,其校准频度应根据检测项目确定,但决不可用定值质控品代替校准品进行校准。②K值校准:大多数分析仪用理论K值或厂家给出的K值进行计算。由于理论K值的计算与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光径、标本及试剂加量等有关,通常由于不同的检测系统及不同仪器的性能不一,特别是仪器的加样系统误差、分光系统的误差、干涉滤光片或光栅的半波宽度偏大,导致杂光及多波长同时使用,使仪器达不到理论上的最佳状态,导致仪器的实际K值与理论K值不一致。因此,不宜直接采用理论K值进行计算。仪器厂家提供的K值实际上是该检测系统的K值,在厂家校准的前提下可直接使用。
3.定期校准和必要时校准 定期校准是根据各仪器的性能特点制定校准周期,由专人负责,周期一到,不论仪器工作状态如何都重新校准。每年至少请仪器厂商校准一次,使仪器性能状态复合仪器的质量标准。必要时校准是仪器维修,尤其仪器加样系统或比色分析系统进行维修时,应及时进行仪器的校准,包括仪器的放置位置改变、更换不同批次或品牌试剂、检测结果不准时对仪器进行校准。每次校准都应做好记录,建立校准登记制度,校准记录包括日期、校准方法、校准结果、校准物名称和规格、实施效果及执行人等。
此外,国家规定强制性检定的仪器,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必须有当年检定的合格证书。各种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湿度计、电导仪等也需要定期检定或校准。
(二)建立检测仪器的标准操作程序
应参照厂家说明书或操作手册编写。
(三)分析仪的维护与保养
仪器的维护应有专人负责,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1.每日维护 主要是仪器外部的清洁、开机前的检测与管道冲洗、工作结束后的清洗、断开电源、清理废液等。
2.每周维护 主要包括用高效清洁剂清洗仪器管路、擦洗接触血样本的部件、检查仪器机械部件运行情况等。
3.每月维护 主要有润滑机械部件、擦洗机械部件试剂残留物及灰尘、清洗用于阻挡灰尘的通风滤网等。
4.每季维护 主要指某些对检验结果起关键作用部件的特殊维护,如定期电极膜更换等。
5.必要时维护 指仪器在任何时候出现检验结果不准确或不能运行时,有必要对某一部件进行的保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