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生抗体的细胞

产生抗体的细胞

时间:2023-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抗体的产生是由于巨噬细胞(Mφ)、T细胞、B细胞联合作用的结果。执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主要是T及B淋巴细胞。髓系祖细胞分化产生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巨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及红细胞的母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分化产生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部分树突状细胞。M也能吞噬、清除体内凋亡的细胞及异物。Ab结合Ag后形成的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NK细胞一经识别病毒感染细胞后,即对之施加杀伤作用,因而属固有免疫。
产生抗体的细胞_微生物学

抗体的产生是由于巨噬细胞(Mφ)、T细胞、B细胞联合作用的结果。在免疫细胞中,执行固有免疫功能的细胞有吞噬细胞、NK细胞、B1细胞等。执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主要是T及B淋巴细胞。各种免疫细胞均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multipl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HSC分化为髓系祖细胞(myeloid progenitor)、淋巴系祖细胞(lymphoid progenitor)。髓系祖细胞分化产生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单核-巨噬细胞、巨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及红细胞的母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分化产生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部分树突状细胞。

1.吞噬细胞

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称吞噬细胞(phagocytic cells),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s)存在于血液中,随血液循环迁移至组织中定位,并分化成熟为巨噬细胞(Mö)。Mö具有强吞噬功能,胞内富含溶酶体及线粒体,能杀伤胞内病原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Mö也能吞噬、清除体内凋亡的细胞及异物。Mö寿命较长。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又称为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胞内富含溶酶体、过氧化物酶及杀菌物质。PMN对化脓菌有很强的吞噬及杀灭清除作用,结合其大量数目的存在,且随血流迅速动员至病原体入侵部位,在固有免疫中承担重要作用。PMN寿命短,但生成快。

2.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lymphocytes)分为B细胞及T细胞,成熟B细胞来源于骨髓,成熟T细胞来源于胸腺。B及T细胞经抗原活化后,胞体变大,进行增殖、分化,表达功能。

(1)B淋巴细胞 B细胞表面的BCR及其分泌的Ab均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由同样基因编码,特异识别并结合相同的Ag。B细胞分泌的Ab,可执行多种免疫功能。Ab与Ag特异结合,可直接中和具有毒性的Ag分子,如细菌外毒素,使之失去毒性作用。Ab结合Ag后形成的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Ab又可与Ag结合后,再结合补体,使补体活化,杀伤病原体。基于B细胞是经分泌Ab这一可溶性蛋白分子而执行免疫功能的,故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2)T淋巴细胞 T细胞表达的TCR是双肽链分子。T细胞按功能不同分为三类,即① 辅助性T细胞,由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正反馈调节各种免疫细胞功能;②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CTL),其效应可对靶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施加杀伤作用;③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具有抑制其他免疫细胞功能,负反馈调节免疫应答。T细胞是经其自身分化为效应细胞后直接执行功能的,故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称细胞介导免疫(cell mediated immunity,CMI)。

(3)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NK细胞形似大淋巴细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病毒感染细胞表面表达的相应配体,这种配体分子表达于多种病毒感染细胞表面。NK细胞一经识别病毒感染细胞后,即对之施加杀伤作用,因而属固有免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