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报告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尺度。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本区域在一定时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潜力,对于准确、科学定位区域发展战略,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和对策,发挥新优势,获取最佳经济社会效益和发展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一个具有多属性、多指标的复杂的确定与不确定系统,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论证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策研究,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还缺少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可为管理和决策部门制定和完善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监测和评价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以及政府对创新工程建设和区域开发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设置
(一)设置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如何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技创新能力评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想综合衡量宁夏的科技创新能力,仅采用一个单项指标或几个指标必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而采取的统计指标过多,又会在具体评价时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因此,我们认为在选择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时应遵循以下选取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指标的设置力求综合反映宁夏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力求整体与局部的统一、长期与短期的平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系统反映宁夏科学技术的综合创新能力。
二是科学性原则。遵循科技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自身特点,指标的定义、分类、范围、数据收集、计算方法、权重确定等都要规范,有科学依据;同时,所选指标要有稳定性和相关性,要使指标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三是可比性原则。不同地区的时间维和空间维指标具有可比性,因此,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应使用国内普遍通用的概念、名称和计算方法,并在时间上保持指标的相对稳定性,以便保证历史资料的可比性。同时,指标的选取既要比较准确反映不同区创新能力发展的特点,又要注意共性和不同地区的可比性。
四是导向性原则。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准确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继而找出所评价地区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和答案。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突出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依靠投资、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向依靠技术进步、提高附加值的内涵式转变。
五是动态连续性原则。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指标体系要能够清晰的反映宁夏科技和产业发展现状、潜力以及演变趋势,并能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指标选取应注重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体现的科技创新创新的现状;动态指标则能预测科技创新的发展前景。
六是简明性原则。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涉及面较宽,其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尽可能从多角度出发构建指标体系,以免遗漏重要信息。同时必须避免相同或含义相近或相关性较强的变量重复出现,做到简明、概括、实用。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适当选一些辅助指标。
七是数据可得性原则。评价指标数据要有可靠来源,尽可能选择有严格的统计调查制度、调查数据得到政府统计管理部门确认的指标。
(二)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根据上述原则,借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及有关竞争力、科技实力指标体系等,并在考虑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可获得性的基础上,把宁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为3个层次共34项,力求以全新的角度反映宁夏科技创新能力。一级指标包括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和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科技意识、技术流动4个二级指标;科技活动投入包括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科技活动财力投入2个二级指标;科技活动产出包括科技活动直接产出、技术成果市场化和高技术产业化3个二级指标;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环境保护、社会生活信息化3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包含若干三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表1中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各指标的内涵如下。
1.科技创新环境指标
科技创新环境指标通过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科技意识和技术流动等指标反映。
科技人力资源主要反映区域科技创新所具有的人力资源条件和潜力,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拥有量基本反映了科技人力资源的状况,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人数反映了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的前景。
科研基础条件主要反映科技创新的硬件环境,用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和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两项指标来测度科技创新硬件条件建设情况。
科技意识和技术流动共同反映科技创新的软件环境,其中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与全社会平均工资比例和人均科普经费投入反映了全社会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普及程度,反映科技意识的强弱;万人技术交易额和技术引进经费占进口额的比重反映技术流动状况和流动条件。
2.科技活动投入指标
科技活动财力投入和科技活动人力投入两项指标反映科技活动投入情况。
科技经费占GDP的比重反映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总体强度,而R&D占GDP的比重则反映的是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的强度。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的主体,其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情况应给予特别关注,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和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反映了企业原始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经费投入强弱;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反映了政府支持科技发展的经费投入水平。上述5项指标基本反映了区域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情况和水平。
同样,万人科技活动人员和万人R&D活动科学家与工程师反映全社会科技活动和R&D活动人力投入总体情况和水平,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从人力投入角度反映了企业在R&D活动中的人力投入情况和水平。
3.科技活动产出指标
科技活动产出指标包括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技术成果市场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主要用万名科技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万名科技活动人员登记的省(部)级科技成果数、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受理量、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和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等5项指标反映科技活动产出的情况与水平。
技术成果市场化主要由企业完成,用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和企业新产品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来反映技术成果转化和市场化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科技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份额、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占产值的比重等指标则反映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和发展水平。
4.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考虑到指标数据的获得性和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的原则,采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改善和社会生活信息化三方面的指标来反映。
用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综合能耗产出率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化情况与水平。
环境的不断改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是衡量科技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环境改善是指降低和消除环境压力、防止环境降级、保持环境利用持续性等全部活动。目前,科技发展促进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三废”的治理方面,因此,通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化学需氧量排放达标率、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等指标数据的指数化处理,形成环境质量指数和环境治理指数来反映环境改善状况。
万人报刊、期刊发行量、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和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等指标反映社会信息化水平。
二、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一)评价方法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对于多指标的评价,按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主观经验或专家评判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另一类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国内有关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实践看,用专家评判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方法效果较好,易于实施,而运用各种多元统计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存在问题较多,计算复杂,效果并不优于前者。因此,本研究运用专家评判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采用“综合评价指数”进行评价。首先设置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用宁夏各对应指标的实际值除以“标准值”,得到的数据为各指标的无量纲“指数”,无量纲“指数”乘权重得到评价指数,步骤如下:
1.科技创新能力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设定
标准值的设定目的一方面是消除各指标量纲对评价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考察各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差距,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指数”。“标准值”的设定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同指标统计数据最大值为基点,再适当调高作为该指标的“标准值”。各指标的“标准值”见表2。
从“标准值”的设定方法看,“标准值”的大小虽然可以影响各指标“指数”的大小,但不影响各指标在纵向和横向的大小排列次序,因此对评价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2.权重的确定
各指标的权重选择是多指标评价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比较研究了多种权重确定方法后,认为专家评判法有效可行,因此,采用专家评判法确定宁夏科技创新能力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虽然这种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我们所选择的专家是宁夏科技管理研究方面的重要专家,对国内科技发展、政策等方面有较深研究和了解,其咨询意见具有重要价值,最终确定的权重与实际情况接近,能够满足评价需要。
表2 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标准值”
3.评价指数计算
(1)各三级指标指数计算将各三级指标值除以相应的标准值,得到三级指标相应的指数,计算方法为:
其中,xijk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下的第k个三级指标;x..k为第k个三级指标相应的标准值;dijk的值域为[0,100]。
(2)各二级指标指数计算二级指标指数dij,由三级指标指数加权综合而成,即
其中,wijk为各三级指标相应的权数;nj为第j个二级指标下设的三级指标的个数。
(3)各一级指标指数计算一级指标指数由二级指标指数加权综合而成,即
其中,wij.为各二级指标相应的权数;ni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设的二级指标的个数。
4.综合评价标指数计算
综合评价标指数一级指标加权综合而成,即
其中,wi为各一级指标相应的权数;n为一级指标个数。
(二)指标数据来源
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三级指标数据主要来自《宁夏统计年鉴》《宁夏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等统计年鉴。近几年数据见表3。
表3 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数据
续表
三、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近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建设创新型宁夏为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6年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为25.20%,2007年为27.81%,2008年为30.59%,2008年比2006年提高了5.39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虽然宁夏科技创新能力在逐年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2008宁夏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指数为30.59%,全国平均为46.13%,宁夏比全国平均值低15.54个百分点。2008年在西北5省区中排第三位,比第一位的陕西省低14.03个百分点,差距较大;比第二位的新疆低0.39个百分点;比第四位的甘肃和第五位的新疆分别高1.27个百分点和3.2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宁夏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虽在西北五省(区)中处于第三位,但是与第四位的甘肃非常接近,与最后一位的青海差距也不大。从科技进创新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4个一级评价指标看(具体情况见图1),宁夏各项指标都比全国平均低,差距明显,其中科技进创新环境指数宁夏为34.57%,全国平均为53.42%,宁夏比全国平均值低18.85个百分点;科技投入指数宁夏为37.20%,全国平均为48.83%,宁夏比全国平均值低11.63个百分点;科技产出指数宁夏为14.47%,全国平均为30.50%,宁夏比全国平均值低16.03个百分点;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宁夏为36.10%,全国平均为51.76%,宁夏比全国平均值低15.66个百分点。
图1 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一级指标与全国及西北省、区的比较
宁夏与西北其他省区比较,科技进创新环境指数宁夏最低,分别比陕西、新疆、青海和甘肃低24.20、11.66、5.31和1.53个百分点;科技投入指数宁夏比陕西低18.26个百分点,高于新疆、青海和甘肃,位于第二;科技产出指数宁夏比陕西低3.93个百分点,比新疆、青海和甘肃略高,位于第二;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指数比陕西、新疆分别低9.73和8.76个百分点,差距明显,略高于甘肃和青海。可见,宁夏在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方面位置靠前,但优势不明显,在科技进创新环境和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落后地位,差距较明显。
(一)宁夏科技创新环境分析
近几年,宁夏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指数由2006年的30.26%提高到2008的34.57%,提高了4.31个百分点。从图2可以看出,决定宁夏科技创新环境4个二级评价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科技人力资源指数由2006年的50.70%提高到2008年的53.95%,提高了3.25个百分点;科研物质条件指数由14.25%提高到17.10%,提高了2.85个百分点;科技意识指数由36.98%提高到44.80%,提高了7.82个百分点;技术流动指数由16.90%提高到21.48%,提高了4.28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宁夏在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条件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投入方面不断强化,全社会科技意识逐步提升,技术流动速度有所提高,使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图2 宁夏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的二级评价指标变化情况
虽然近几年宁夏科技创新环境的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从图3可以看出,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科技意识、技术流动4个二级指标指数分别比全国平均值低9.45、27.55、11.55和28.55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很大。即使在西北5省、区中,宁夏科技意识、科研物质条件指数是最低的,只有科技人力资源指数高于青海、甘肃,排在西北的第三位,技术流动指数高于新疆,排在西北的第四位。
(二)宁夏科技投入水平分析
近几年,宁夏科技投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科技投入指数由2006年的24.74%提高到2008的37.20%,提高了12.46个百分点。从图4可以看出,决定宁夏科技投入水平的科技财力和科技人力两个二级评价指标都有明显提高,其中科技财力投入指数由2006年的19.54%提高到2008年的29.96%,提高了10.42个百分点;科技人力投入指数由2006年的29.94%提高到44.43%,提高了14.49个百分点。
图3 宁夏科技创新环境评价二级评价指标与全国及西北地区的比较
从具体投入指标看,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6年的1.27%增加到2008年的1.98%。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的增加,引导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增加,使全社会科技经费支出与GDP之比由2006年的1.63%增加到2008年的2.23%,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由2006年的0.55%增加到2008年的0.84%。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也明显增加,企业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由2006年的0.44%和0.06%增加到2008年的0.64%和0.14%。表明近几年宁夏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非常重视科技投入,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在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的引导下,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等主要科技创新部门经费投入都有明显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水平明显提高。同时,科技活动人力投入也明显增加,全社会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和R&D活动科学家和工程师分别由2006年的17.8人和5.3人增加到2008年的23.7人和7.7人,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6年的0.86%增加到2008年的1.53%。
图4 宁夏科技投入评价的二级评价指标变化情况
近几年宁夏科技投入水平明显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存在,全国科技投入指数为48.83%,宁夏比全国低11.63个百分点,其中科技经费投入指数低12.30个百分点,科技人力投入指数低11.96个百分点。在西北5省、区中虽然排在第二位,但与第一位的陕西省相比差距较大,与其他省、区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图5)。
(三)宁夏科技产出能力分析
从宁夏科技活动评价结果看,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由2006年的15.65%降低到2008的14.47%,降低了1.18个百分点,科技活动产出略有降低。从图6可以看出,造成科技产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科技产出水平和高技术产业化两项二级评价指标指数都有下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数由2006年的23.41%下降到2008年的18.94%,下降了4.4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这主要是由决定科技活动产出水平的万名科技人员论文数、万名科技人员登记成果数、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等重要指标不升反降造成的;高技术产业化指数由2006年的15.88%下降到14.56%,下降了1.3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份额高两项关键指标都有下降,分别由2006的1.12%和3.19%下降到2008年的0.94%和2.23%。表明宁夏科技产出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发展缓慢是制约科技产出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图5 宁夏科技投入评价的二级评价指标与全国及西北地区的比较
图6 宁夏科技产出评价的二级评价指标变化情况
图7 宁夏科技产出评价的二级评价指标与全国及西北地区比较
从横向看,2008年宁夏科技活动产出指标评价指数为14.47%,全国平均为30.50%,宁夏不到全国平均值的一半,差距巨大,是制约宁夏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最主要的因素。
从图7可以看出,西北5省、区中除陕西省外,其他省、区由于科技成果市场化和高技术产业化发展水平都很低,即使宁夏排位靠前,其科技活动产出能力依然很低。
图8 宁夏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二级评价指标变化情况
(四)宁夏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效果分析
近几年,宁夏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效果不断提高。从评价结果看,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指数由2006年的30.15%提高到2008的36.10%,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从图8可以看出,决定宁夏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效果的3个二级评价指标都逐年提高,其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由2006年的17.72%提高到2008年的26.12%,提高了8.4个百分点;环境改善指数由2006年的34.05%提高到36.15%,提高了2.1个百分点;社会信息化指数由2006年的48.83%提高到49.34%,提高了0.51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宁夏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从横向看,宁夏在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也存在明显差距,2008年该评价指标宁夏为36.10%,全国平均为51.76%,宁夏低15.66个百分点,主要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环境改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情况见图9。在西北5省(区)中宁夏明显低于陕西和新疆,排在第3位,虽然高于甘肃和青海,但优势不明显,各项指标非常接近。
图9 宁夏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二级评价指标与全国及西北地区比较
四、提升宁夏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能力,而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以区域科技发展来支撑和引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科技、经济部门和有关机构之间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以及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基础上,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良性互动,制度、政策和环境相互协调,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协同作用,从而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集成和合理配置,形成核心竞争力。宁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表明:一方面,最近几年宁夏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科技资源合理配置有明显进步,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宁夏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宁夏科技创新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西北地区排位处于中间位置,不具有优势。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克服制约宁夏科技创新能力的不利因素,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科技发展,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一)加强科研物质条件建设,培育科技创新人文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对创新动力形成和创新程度有决定性影响,是保障创新活动开展和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基础。从评价结果看,虽然近几年宁夏科技创新环境有所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即使在西北地区排位也是靠后的,其中宁夏科技意识、科研物质条件指数在西北五省区中是最低的。为缩小宁夏在科技创新环境方面的差距,必须加强科研物质条件建设,培育创新人文环境,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
第一,加强创新公共平台、信息网络、共享数据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创新基础设施的共享水平,为科技人员进行创新活动、产学研及中介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构筑共享平台。在目前投入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比重,确保增强科技储备能力;大幅度增加应用基础研究的实验室和科技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科技创新条件;大幅度增加对公共技术、共性技术、技术信息资源、技术标准制定类项目支持力度,增强科技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创新活动的物质环境。
第二,营造自主创新的人文环境。要遵循创新活动的规律,大力倡导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使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创新的社会风尚。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和精神的力量,鼓励开展自主创新。
第三,健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人才、信息和技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作用。
(二)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落实鼓励创新相关政策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工作、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在财政投入引导下,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科技投入水平仍然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R&D经费投入差距更大,全国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49%,宁夏只有0.84%,相差0.65个百分点,与北京(5.4%)相比,差距更悬殊,比西北最高的陕西省低1.39个百分点,差距也非常悬殊。因此,宁夏应在保持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支持和激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水平,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特别是要尽快落实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的额”等政策。
(三)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切实提高科技产出能力
近几年,宁夏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不升反而略有降低,主要表现为科技成果、发明专利产出水平下降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缓慢,制约了科技产出能力的提高。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主要承担技术开发、技术转化,是科技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发明专利产出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现也主要依靠企业。因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区域科技产出水平的关键,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是全面提升宁夏科技产出能力的必然选择。提高科技产出能力,首先要强化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将经费更多地投入到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研发上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进产品升级。政府对企业创新的引导与扶持,应当建立在提高整个区域创新活动的基础上,而不是某个企业的某类产品。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激励企业调整发展战略,鼓励不同类型企业普遍形成各具特点的自主创新理念和机制,将自主创新内化为企业的战略规划与持续活动,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研发活动中、投入到人才培养上,进行技术开发,提高技术产出水平。其次充分利用国家激励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的新政策,结合宁夏的实际,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
(四)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宁夏科技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很明显,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环境改善两方面。因此,宁夏必须大力应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节能技术、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新技术;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培育和壮大能够主导、支撑和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兴产业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009年4月28日)
(研究组成员:井玉平、罗万有、张斌、李金芝、潘春甜)
〔本文改写为《进一步提升宁夏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被区党委《要情与动态》编发(2009年6月17日,第133期);改写为《不断增强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刊于《宁夏工作研究》2010年4期5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