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暨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
王 浩
汇报提纲
◆ 水资源合理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基本保障
◆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水问题的系统举措
◆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开发的关键任务
◆ 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一、水资源合理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任务
水循环的特征与水资源的基本属性
水资源合理开发的战略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
1.1 水生态文明及其发展
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号召,符合我国历史发展规律。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
1.1 生态文明建设(1):战略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1 生态文明建设(2):基本内涵与任务
1.1 生态文明建设(3):与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2.1 变化环境下水循环凸现“二元”特性(1)
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打破区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的基本规律,导致流域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演变,并产生了一系列效应。
1.2.1 变化环境下水循环凸现“二元”特性(2)
二元驱动+二元结构+二元参数
1.2.2 水资源具有五大基本属性
1.3 水资源合理开发的战略意义(1)
水利发展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保障防洪安全、解决水资源缺短、改善水生态与水环境已成为我国水利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1.3 水资源合理开发的战略意义(2)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
1、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2、温家宝总理对水利重点工作作出安排
要健全加快水利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推进水利改革创新,加快水利科技进步
3、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
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安全
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
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
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
1.4 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
为满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结合水资源的基本属性,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如下:
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水资源开发之本,科技创新是破解水问题之要。
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水利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要进一步加大技术革新和推广力度,提升水资源科技的发展水平与发展增量,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技术、工程与管理体系。
二.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水问题的系统举措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体系及关键任务
国外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以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为例
我国水问题的基本特征及发展新形势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解决我国水问题的关键举措
2.1.1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又要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总体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水生态文明建设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规避水灾,并为水资源提供安全保障,又要实现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目标。
2.1.2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依据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依据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水循环及其伴生水生态、水化学、水沙过程的多向反馈作用及演化机理。
2.1.2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依据
水循环主过程:天然水循环过程
2.1.2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依据
水循环侧支过程:社会水循环过程
2.1.2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依据
生态水文过程
2.1.2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依据
水量—水生态—水化学—水沙耦合过程
2.1.2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依据
水生态系统的六大功能
2.1.3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遵循水循环及伴生过程演变的基本规律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革新发展模式
规范人类水土资源开发活动
修复退化或破坏了的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水和谐
实现自然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
2.1.4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国土生态空间规划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重大水生态修复工程
1978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了16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涉及陆生生态和湿地生态,对于湖库、河道、地下水生态修复欠账较多。水生态修复任务仍十分艰巨复杂。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国内水生态文明建设探索
北京:科学治理重开源
上海:让苏州河水清
成都:水的历史与文化交融
西安:古城焕青春八水润西安
济南:树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泉城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北京
科学治理重开源
北京市从市情和水情出发,确立了循环水务的治水思路,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再生之水:开景观用水来源
引水节水:涓涓滴滴汇清流
生态治水:还河流自然生机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北京
科学治理重开源
2005年建成大兴区20万亩再生水灌区,农业年利用再生水2.3亿立方米。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北京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上海
让苏州河水清
上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从一个昔日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日益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无不得益于水。上海河道水环境治理方向从“消除黑臭、改善水质”为主向“稳定水质、修复生态”为主转变。
◆ 一个梦想:让河水由污变清
◆ 一个信念:咬定治污不放松
◆ 一个飞跃:科学治水天地宽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上海
让苏州河水清
1.一个梦想:让河水由污变清
◆ 让苏州河变清成为上海人的梦想
◆ 1988年,上海市拉开了全面整治苏州河的序幕。
◆ 综合整治三期工程仍在进行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上海
让苏州河水清
2.一个信念:咬定治污不放松
80年代中期,上海市拟定了污水治理的总体战略,从1988年开始,不惜投入巨资,连续实施了上海市污水治理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建设。以及郊区一大批污水厂网建设项目。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上海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成都
水的历史与文化交融
成都开国内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先河,做了有益探索尝试。
生态为先:一湾清水,两行绿荫
以水为脉:凸现城市个性
随顺自然:重现“水上成都”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成都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成都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西安
古城焕青春八水润西安
西安市河流众多,河网较密,古称“八水绕长安”。目前启动“八水润西安”规划,要将西安建成“水在城中、城在水边、水韵长安、水湖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
保护利用建成的
改造提升原有的
科学规划未来的
2002年以来,西安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大力开展了“大水大绿”工程,水面建设和绿化面积都在迅速增加,正在逐步改变灰蒙蒙、干巴巴的环境情况,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提高了城市功能和品位,改善了投资环境。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西安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济南
树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泉城
为进一步突出试点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综合考虑济南市区域特色和基础条件,确定重点建设区为中心城区、章丘市和商河县,一方面着力解决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水生态文明市县建设的基本范式。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规划(地下水置换工程)平面布置图
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政策
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水资源政策需考虑水的资源、生态与环境属性,如:
2.1.5 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水生态文化的价值体系将影响社会培养公众理性处理人与水关系的自觉性和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公众对水生态问题和水生态保护的理性认识,对建设以人与水平等、和谐、互惠互利为价值观基础的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2 国外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巴黎塞纳河:治水治岸,尽展风采
伦敦泰晤士河:艰难整治,终又焕发新生
德国莱茵河:60多种鱼类河中重现
首尔清溪川:加强河川维护,造福城市居民
渥太华里多运河:精心呵护,永葆青春活力
新加坡:十年清河旧貌终换新颜
2.3.1 我国水问题的主要特征(1)
水资源供需形势紧张,需严格控制区域取用水总量
2011年,全国用水量达到6107亿m3,大约占世界年均量的14%;与2002年相比,全球用水总量变化不大,但我国总量增加了11%。
1980~2011年全国总用水量仍处于增长态势,2011年用水量比1980年增加1831亿m3;同期全国供水量从4406亿m3增加到6107亿m3,年均增加53亿m3。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m3,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农村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76%,淮河流域也达到了53%,海河流域更是超过了100%,已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
2.3.1 我国水问题的主要特征(2)
现状总体用水效率和效益较低,需严格控制用水效率
2011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29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为每日198L,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82L,农田实灌面积亩均用水量为415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8m3。
但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仍较高,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因此需严格控制用水效率。
水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0,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差距。
2.3.1 我国水问题的主要特征(3)
极值过程多样化,农业干旱、山洪、城市内涝危害凸现
我国干旱和洪涝危害呈“双上升”趋势,并由年际交替演变为年内交替
川、滇、渝、陕等省区有大量松散土石堆积的陡峻山坡,易发生山洪灾害
2.3.1 我国水问题的主要特征(4)
2.3.1 我国水问题的主要特征(5)
点源污染不断增加,非点源污染日渐突出,需限制水功能区纳污
全国现状城镇生活和一般工业废污水排放量达740亿m3,是1980年的3倍多。其中海河区、辽河流域和太湖流域现状污径比分别高达50%、38%和44%。同期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仅1/3左右,城市污水处理率仅34%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由农田径流、畜禽养殖、农村居民、水土流失和城市径流等形成的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其所含COD、氨氮、总氮、总磷的负荷产生量相当于点源污染物排放量的4~9倍,现状入河比例分别达41%、68%和65%。
2.3.1 我国水问题的主要特征(6)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水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从2001年到2011年,全国重大水污染突发性事故70起,每年约6-7起。
2001—2011年我国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统计
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2010年38.6%的河长劣于三类水,三分之二的湖泊富营养化。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天然湖泊面积萎缩约15%,天然陆域湿地面积减少26%。全国现状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km2,因水土流失年流失土壤达到50亿t。
2.3.1 我国水问题的主要特征(7)
水问题叠加和累积影响越来越严重
目前各大流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危机,其中:
西北、海河、辽河流域缺水严重,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和地下水超采问题极为突出
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河道泥沙淤积导致河流生态系统萎缩
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久治不愈,旱涝灾害并存
长江源头生态退化问题不容忽视,中下游太湖地区水体污染十分严重
珠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污染严重,河口咸潮上溯
此外,在同一流域或区域,各类水问题并存,叠加和累积影响越来越严重。
2.4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解决我国水问题的关键举措
三.面向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开发的关键任务
关键任务
基本措施
3.1 关键任务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规范取水、用水、排水行为的重要手段,是协调人水关系,促进和谐发展的制度保障,是水生态文明创建的核心内容。要落实“三条红线”指标,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根据水资源、水生态的承载能力,确定城市的经济社会规模和结构。
3.1 关键任务2: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当前我国河流水质问题仍很突出,水污染治理、清洁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都是水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污水及固体废物的处理力度,重视再生水的利用,减轻对河湖的污染压力。
3.1 关键任务3:构建良性的城市水循环体系
城市是人类活动密集地区,良性的水循环是水生态文明的基础和标志。雨水、污水、再生水、外调水、地下水、本地地表水等水源应统筹规划、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建立起相互转化、良性循环、可持续利用的人工系统,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减轻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
3.1 关键任务4:开展河流修复和保护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而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应优先划分河流湖泊的岸线,明确蓝线、绿线和灰线的范围,为河流预留必要的空间。同时,对破坏的河流应实施修复,包括河湖连通、生态疏浚、生态岸线建设、滨水区植被及休闲设施建设、水文化遗址保护、生物修复等。做到水清、岸绿、自然、多样,全面提升城市河流的健康状况。
3.1 关键任务5:挖掘和保护水文化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水的历史,各地与水相关的文化遗迹、古迹等不计其数,保护和挖掘这些与水相关的文化资源,是水生态文明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目前水文化和水古迹破坏的严重性,更应加强水文化的保护。
3.1 关键任务6:城市防洪安全管理及保障
城市是经济总量以及人口集中的地区,对防洪安全要求高,而城市建设对河湖的空间挤占严重,导致防洪形势越来越严峻。城市发展要考虑防洪安全,做到人水和谐,给城市洪水以足够的空间和出路,做到渗得下、蓄得起、排得畅,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1 关键任务7:监测与评估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城市水系的监控,做到“水清、岸绿、河畅、自然”,设定城市生态文明评估标准,为开展相关工作确定目标。加强用水排水的监控,规范人类的用水排水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奖惩制度。
3.2 基本举措1:遵循自然规律,为河流保留基本空间
具体问题: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洪水风险在不断加剧,而城市排水设施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河湖空间及滨水岸线挤占严重,滨水植被破坏严重,行洪能力下降,且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应对方法:遵循河流的自然规律,保障河流空间。
为洪水预留调蓄和排泄的通道:严格控制滨河滨湖开发活动,保证河流自然过程的安全,恢复河流自然蓄滞雨洪功能
岸线和滨水区应尽可能自然、多样、亲水、优美,满足居民贴近自然的需求
建立便捷、连续、多样化的游憩交通体系,增加河流可达性
建设“开放的、有人性化、有地方性”的公共空间
3.2 基本举措2:融合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降低生态风险
具体问题:水生态系统应尽可能以多样、自然、土著为主。目前本地生态系统退化,物种单一,抗风险能力脆弱。
应对方法:强调多样化、自然本地特征为主,减少外来物种,体现区域特色,彰显城市个性。
3.2 基本举措3: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水污染综合治理模式
具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治理主要应以保护和预防为主,正确处理水源地保护与环境资源开发矛盾,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应对方法:强化城市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后的再生回用率,减少污水入湖入河量,减轻城市污染对河流的压力,改善河流水质,低目标是消除黑臭现象,中目标是满足接触性景观用水水质,高目标是满足鱼类水质需求。
3.2 基本举措4:提高水资源配置、调度与管理水平
具体问题: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大和功能布局的调整导致区域供水规模和供水范围的变化,且生态需水进一步增加;水资源配置要求适当调整。
应对方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为手段,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数学模型,开发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为水资源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水资源监控体系,加强取用耗排水计量监控能力及水功能区、重要控制断面水质监测能力,提高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
3.2 基本举措5: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具体问题:我国水资源短缺,部分市区水源工程数量较多且分布较散,同时还存在境内水资源与境外引水的联合运用问题。
应对方法: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理顺各涉水部门之间职能关系,根本上解决“多头管水”、职能交叉、调控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快水务管理运营体制改革,完善政企分开、职责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探索创新政府导引、市场运转、企业开发的水务运营机制,逐步建立发挥体制优势、强化行政管理的水务政策法规体系。
3.2 基本举措6:建立健全水文化体系
具体问题:水承载了我国漫长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河流记载了人类与水共存的漫长历史进程。随着建设活动的干扰,河湖的历史文化特征受到严重破坏,水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危机。
应对方法:强化河流文化性,重视水文化方面历史遗迹的保护,建立沿江文化遗产廊道,创造有特色、有个性、有内涵的滨水区,传承城市人文社会发展的脉搏。
四、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张掖市政府于2012年10月启动编制《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张掖市得到水利部批复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4.1 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张掖市政府明确提出水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并由此确立了生态引领都市发展的“四市”建设目标,同时提出了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设想,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出“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以水为先,科学定位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张掖市亟须以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强水利和生态文明大市建设,强化全社会节水减污体系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宜居宜游绿洲城市功能的跨越提升。
开展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中央治水新思路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
是增强张掖市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
将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水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从产业结构上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水污染负荷,改善水生态环境。
将有力推动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水文化与水景观有序建设,彰显张掖市西部地方特色和绿洲人文个性。
试点建设目标与思路
4.2.1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水利部和甘肃省对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要求,以“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为目的,以增进全社会水福利、提升城市品质为主题,以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其涉水生产与消费方式为主线,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切入点,通过科学严格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各行业节水减污体系的建设和“一山一水一古城”文化的培育,形成包括自然文明、用水文明、管理文明和意识文明为支撑的水生态文明,塑造现代人水和谐关系,将张掖建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先导区和示范区。
4.2.2 基本原则
尊重自然,保护为主原则
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原则
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
彰显特色,示范引领的原则
4.2.3 建设目标
通过水生态文明试点的建设,构建起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安全集约的水供用体系和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不断提升全市水生态的自然、用水、管理和意识文明水平,实现“一山一水一古城、多姿多彩多优势”的总体目标。
4.3.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1]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完善节约用水相关管理办法和条例,加强计划用水、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制度,并明确规定各项制度的适用条件和管理办法。
健全节水法律法规和节水标准,严格节水管理制度,强化节水执法监督管理,加大处罚力度,严格高用水行业准入标准,完善节水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节水监测评价体系
进一步加大城市节水执法力度,并大力推行节水强制性标准。
[2]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管理
按照已经明晰的水权总量指标,落实好各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及《黑河流域中游甘、临、高三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和《黑河中游县际断面控制指标实施方案》等黑河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进一步明晰各县(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全面推行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对关系到水资源配置格局的有关规划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对产业发展与结构及产业和城镇布局等规划,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进行水资源论证。
[3]严格用水效率控制管理
[4]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管理
[5]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机制建设
[6]水资源管理基础能力建设
[7]深化“三位一体”的水管理体制改革
4.3.2 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8]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与产业结构调整
落实张掖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调配好区域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促发展的思路,主动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的优化调整。
[9]节水型社会全面建设
扩大实施大田作物膜下滴灌工程;
开展节水示范村建设,对重点村社实施田间配套工程,发展高效节水面积;
扩大城市节水创建示范工程,加大企业节水技改,推行清洁生产;
建立完善水权配置体系,制定水权置换管理办法,建设水权交易场所和水量调度交易中心;
对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扶持,提高农业管水用水水平;
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
[10]各行业节水工程技术体系建设
张掖市可大力发展以雨水和污水为重点的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再生水回用工程,改扩建张掖市污水处理一厂和二厂,新建甘州区污水处理工程、临泽县污水处理工程、高台县污水处理工程、肃南县污水处理工程,对工业及生活污水全部进行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发挥污水回用的环境社会效益。
4.3.3 城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
[11]湿地保护与修复
[12]城市水系连通
开展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水系疏浚等涉水项目,并开展黑河湿地补水工作和水生态治理,形成“水天一色”的壮美景观;
加大对张掖生态水利项目的支持力度,对黑河中游沿岸局部湿地进行封育保护,在甘州区北郊湿地建设补水及水系疏通工程,对2.5万亩湿地进行生态补水,恢复区域内湿地生态系统。
[13]生态环境保护
[14]水污染防治
加强黑河干流张掖段的水污染防治,坚决治理老污染源,杜绝产生新的污染源。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新变化,切实加强水泥、铁合金、造纸、焦炭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开展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建设。
4.3.4 水文化体系建设
[15]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文明建设
[16]水生态保护管理制度文明建设
调查研究张掖市生态制度现状的,总结分析其主要问题和需求;
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行业生态制度的先进理念与经验,开展张掖市水生态保护管理制度框架设计,逐步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17]严格用水效率控制管理
根据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与需求,结合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机制研究。以宣传教育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细致性,宣传教育方式、技术与手段的多元性、直观性和丰富性等特点,推进张掖市水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工作。
[18]水利风景区与亲水工程建设
以黑河、梨园河治理景观、大湖湾水库景区等为重点,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的申报与建设工作,试点期间巩固4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19]干旱区特色水文化传承与发展
示范工程总体布局
综合张掖市域特色和基础条件,确定试点的重点示范区为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构建北部荒漠戈壁生态保育区、中部湿地生态功能亚区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部绿洲灌溉农业发展亚区、南部沿山荒漠草原与旱作农业发展亚区以及南部森林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亚区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任务和内容,遵循代表性、显示性和特色性的原则,选取了9大示范项目与工程。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示范工程1:现代水管理示范工程
(1)水利信息化建设
示范作用: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建设任务:规划建设内容包括地表水水情监测系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及相应基础能力建设和管理能力建设等。
(2)节水型社会示范性能力建设
示范作用:全方位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
建设任务:改造建设平川水文站、张掖市灌溉试验站,配套量测水设备等;大规模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并对768个用水户协会进行补贴扶持建设,配备量测水设备等。
示范工程2:张掖市农村人饮工程
示范工程3:节水型社会全面建设示范
示范工程4: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
示范工程5:湿地保护与修复示范
(1)张掖黑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工程
(2)黑河支流湿地保护工程
示范工程6:城市水系与水景观的建设
示范工程7:水污染防治
示范工程8:黑河国家水利风景区
示范工程9:水文化推进示范:冰雪文化节
4.5 工作推进与试点管理
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安排
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