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机质守恒原理的探讨

有机质守恒原理的探讨

时间:2023-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数亿年来,地球上的有机质没有明显的增加和明显的减少,这就是有机质的基本守恒。
有机质守恒原理的探讨_拯救地球要从现在

八、有机质守恒原理的探讨

1993年第七期《新华文摘》上,发表了一篇张福增的题为《关于环境问题的理性思考》的文章,反复阅读之后,赞同该文的主要观点。这篇文章有近万字,就其要点归纳摘录如下:有机质守恒原则,内容是:在地质史的显生宙阶段,古生代以蕨类和两栖动物为主的生物;中生代以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为主的生物;新生代以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为主的生物。各个时代生物所占的有机物质是相同的。数亿年来,地球上的有机质没有明显的增加和明显的减少,这就是有机质的基本守恒。根据上述原则,如果动植物品种增多,那么每个品种所占的有机质就会减少;这个品种的单位数量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构成有机质的六种主要元素:碳、氢、氮、氧、硫、磷。磷因某种原因很难进入生态圈的循环之中,成为生态圈循环中最贫乏的元素。

第一,有机质数量受到构成有机质的主要元素如构成条件的限制。

第二,在生态圈的循环中,所有可构成有机质的元素,首先产生的是环境作用,其次才作用于生命。

第三,正常进入生命的有机质分散在各个极系之中,而生命极系是不可破坏的。生态圈中最简单的食物是:植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以同类为食的动物,负责分解动植物尸体的微生物。这四种生物极系构成了最简单的生物群落框架,这个框架既不能打破,又不能循环,有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根据上述证据,基本物质在构成有机质时受到多种限制,已成为有机质的必须合理地分配在各个极系之中,使有机质的形成和分配总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量内,这就是有机质守恒。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环境问题。人类在近百年来迅速增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类本身在基本守恒的有机质中占有比例不断扩大,而其他生物占有机质比例必然不断缩小。但这还是次要问题,维持不断增长的人口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生产活动;不断地侵入与人类活动无直接关系的生物群落;破坏一个又一个生物链,霸占食物链中那些有用的环节,造成物种灭绝,森林锐减这两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疯狂地抢占生存空间,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有机性,造成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生存空间的争夺:百万年以来,人类就是这样不断侵占异类的空间而发展起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其本质是异类间竞争生存空间,只不过方法更现代化,手段更残酷而已。

生物间的竞争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使占据的空间饱和后,便竞争起食物相近的异类空间;

第二、异类空间竞争得差不多后,同类之间的竞争就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中国也是空间竞争;

第三、由近及远,努力开拓那些可能开拓的边远地带,补充生存空间的不足。人类历史上的大迁徙;欧洲人移民美洲;人类对南北极的探索,以及今日人类对月球和火星的奢望均属于此类。

人类对生存空间的无限争夺造成的环境问题是:一、迫使一些物种失去空间而趋于灭绝,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二、打乱了与人类无直接关系的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其后果是损害了人类自己。

从哲学上看,个体与系统是具体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两者关系的稳定是物质系统有机发展的前提,而人类却超越了个体职责范围,造成生态系统多处破坏。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任何一个具体物质都是物质世界的承担者,系统是物质世界的组织者,两者互相依存并无限循环,构成整个物质世界。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是,当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个体时,使生态系统稳定存在并得到发展是基本职责。

人类并没有尽到个体应有的责任,而是疯狂地破坏着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的地球生态系统,把自己当成了自然界中至高无上、无所不为的上帝。由于人类主宰一切的思维方式,不仅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连人类本身利益也大受其害。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指支持生命的所有物质稳定循环。碳循环——由空气或水中的二氧化碳先进入植物体内,再进入动物体内,排泄后经微生物作用又回到空气和水中的碳循环,都是维持生命的保证。然而,人类以万物主宰身份所干的一切打乱了这些平衡。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阻碍了碳、氮、磷、硫等生命必须元素的循环,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微生物减少,降低了土壤肥力和粮食质量。

人类是在地球生态长期稳定发展中诞生的,人类的营养全部来自自然。而现在的人类就像一个婴儿刚诞生就抬腿踢产妇那样,其荒谬程度不可尽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