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简介

《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简介

时间:2023-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主持的“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是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最终研究成果是专著《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基础理论、评测方法与实证分析》。第九章,中国媒介公信力判断准则解析。下编,中国大众媒介公信力调查测评报告。第十五章,我国媒介公信力现状。课题组于2005年11月组织实施了《中国传媒公信力问题的全国居民调查》。
《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主持的“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是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最终研究成果是专著《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基础理论、评测方法与实证分析》。它由喻国明、张洪忠、靳一、丁汉青、韩晓宁、欧亚、张燕等合作完成,由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出版。

一、篇章结构

此专著共分上中下三编十九章。

上编,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第一章,基本概念的界定。第二章,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分析。第三章,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章,大众媒介公信力的生成机制与控制分析。第五章,公信力对媒介功能的影响。第六章,上编结语。

中编,大众媒介公信力的测评方法研究。第七章,测评方法文献探讨。第八章,测评方法研究论题和研究设计。第九章,中国媒介公信力判断准则解析。第十章,中国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量表的建立。第十一章,基于本次调查样本的媒介公信力测评。第十二章,中编结语。

下编,中国大众媒介公信力调查测评报告。第十三章,调查方法。第十四章,居民的媒介接触情况。第十五章,我国媒介公信力现状。第十六章,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量表。第十七章,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第十八章,新闻人物、事件的认知与信任。第十九章,下编结语。

二、基本内容

此专著首次对媒介公信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对媒介公信力的中英文概念及相关概念关系作了基础性的界定,第一次从横向的跨地域差异和纵向的制度、社会变迁角度来对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和影响因素作了探讨,对一些建立在西方社会基础上的分析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原创性地提出了基于我国现实的媒介公信力判断维度的理论假设和媒介公信力生成模式,全面分析了公信力对媒介功能的影响。此专著在具体探讨了媒介公信力理论问题的五个方面(基本概念的界定、维度探讨、影响因素分析、生成机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后,又针对我国的现实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社会系统性因素作用下的媒介公信力下降对政府形象的影响问题,二是市场化进程下我国媒介公信力的可能变化问题。

三、主要创新

(1)在大量研究和总结国际学术界近百年来于传媒公信力评测理论和方法及繁多实证案例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可将中国大众传媒公信力状况进行量化表达的传媒公信力测评指标。研究者重点解决了评测方法上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分析中国大众在判断媒介是否可信时都看重哪些因素;第二是建立传媒公信力的测评量表。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者对传媒公信力评判准则重要程度和公信力评判特点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探索性和证实性因子分析、信度效度检验等统计技术对中国大众传媒公信力的测量指标进行筛选和分析,最终建立起了具有很高科学认识和实践价值的传媒公信力的测评量表。

(2)课题组于2005年11月组织实施了《中国传媒公信力问题的全国居民调查》。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所进行的最大规模、指标体系最为完整、综合测评传媒种类最多的一项实症研究与评测分析,具有很高的实践认识价值和理论促进价值。通过调查,不但对我国传媒的公信力的状况进行了全面描述、梳理和测平判断,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方法论体系和相应指标体系的构建。

(3)课题组组织编辑和翻译了传媒公信力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方法和案例分析性的论文集:《传媒公信力:西方视野与经验》。这是本研究传媒公信力理论和方法的最有价值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四、社会影响

(1)此项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迄今已出版专著3部、在专业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调研报告等12篇,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系列咨询报告1篇,接受媒体采访或报道有10余次。《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都对此项目的有关成果予以了报道。

(2)此研究拓宽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思路及方法,在传媒公信力的研究领域完成了系统的理论梳理、概念探讨及研究范式的创新,深入探讨了媒介公信力的生成机制和影响性因素,为媒介公信力的科学测评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测评指标体系,并对其指标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科学的测评分析。它极大地丰富了媒介公信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内涵和可应用性,对于推动媒介公信力的实践操作也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