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社会角色的扮演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失败,这就是社会角色的失调现象。
(一)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个体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顺利进行的现象。它包括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是指一个人所扮演的同一角色内部发生的冲突。比如一名推销员为了推销出产品,应当向顾客宣传其产品的优点,少说缺点,但为了对顾客负责,也应当说明其产品的缺陷,这样必然会影响他的销售,从而将他置于内心的矛盾冲突中。角色间的冲突是指一个人所担任的几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每个人都有多个社会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当这些要求不一致时就会使角色承担者陷入矛盾境地,中国文化中常说的“忠孝不能两全”就指的是角色间的冲突。
(二)角色不清
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现象。造成角色不清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的急剧变迁,一是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新角色,这些新角色的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往往是模糊甚至是充满争议的;二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一些社会角色会产生一些新内容,新内容与过去该角色旧的行为规范往往会有一些冲突和矛盾,于是角色不清就产生了。如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中学生应该艰苦朴素,专心读书,循规蹈矩,但现在很多中学生追求时尚,注重衣着打扮,喜欢社交,张扬个性,这造成了很多人不清楚中学生应有的行为标准是什么。
(三)角色中断
角色中断是指一个人在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总是会因时因地发生变化,如果一个人在两种不同社会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发生停止、冲突,就会导致角色中断。角色中断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没能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发生冲突。例如一位学习成绩优秀,一心渴望能上大学的高材生,因家中变故被迫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他就很可能会因为没做好新角色的准备而发生角色中断。
(四)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甚至终止表演的现象,它是一种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失败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如某些领导干部因渎职或作风腐败而被罢免;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如不求上进的学生。
角色心理调适什么是美
角色心理调适是指个体将原来处于不良状态的角色心理调整到与角色扮演相适应的心理状态。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很多因素可造成个体的心理冲突从而导致角色失调,这种内心的矛盾冲突可以造成其心理上的偏误,如焦虑、彷徨、自责等,同时会产生相应的机体反应,如失眠、食欲缺乏等,如不及时加以调适,则会引发心理问题甚至身体疾病。这就要求个体要用适当的方法及时调整自己,学会自助,学会保持心理健康,坦然面对漫漫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心理调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否定 否定是指转移注意力,将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当作没发生过,尽可能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忽略由不良刺激在大脑里形成的较强兴奋点,使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兴奋点,以获取心理上的暂时安慰。如面对绝症时要尽量忘记病魔,保持乐观态度。
2.替换 替换是指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当一些远期目标或者一些较难实现的目标因长期无法实现而造成心理困惑时,可以通过实现一些近期的较为容易达到的目标,而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来替换之前的心理困惑。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再感到苦恼。
3.辩证思维 任何事物辩证地看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如果单从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人陷入心理困境,那么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会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情绪体验。当一些外部刺激无法回避或淡化时,辩证地看待事物对于心理调适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
4.心理升华 长期消极的心态是导致人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如果能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用积极的心理认知把挫折变成财富,那么就会有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这种从消极心理到积极的、高层次的、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心理认知过渡就是心理升华。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从失败的消极因素中,寻找、认识其中蕴涵着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取得成功的动力。
5.补偿 补偿是指由于目标实现受挫,造成心理上有缺憾而感到不适时,采取一些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从而减轻自己不适的感觉,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调适方式。如“廉颇负荆请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补偿法的运用。
6.树立榜样 针对自己的弱点,比照那些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然而最终走出困境的人,将其树立为自己的榜样,细心观察、模仿,学习其优点,改正自身的不足。
人生路上,如果所面对的事情无法改变,那就试着调整心态、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美丽,是每个少男少女都追求的梦想。然而对于美的评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呢?
在现实生活中,美丽的容貌、靓丽的服饰、精心的装扮都能给人以美感,但这只是肤浅而短暂的外表美。容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老,服饰会随着潮流的更替而逐渐落伍,装扮会随着审美的改变而逐渐被淘汰。因此,一个人真正的美在于其特有的内在气质,在于其不受年龄、服饰和装扮局限的人格魅力。
真正的美首先表现为有充实的内心世界。理想丰富、道德高尚、学识渊博就是内心世界充实的重要表现。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目标,没有对理想的追求,内心会空虚贫乏,那就谈不上有美的内在;道德是人内心美丽的风向标,内心美丽的人为人诚恳、心地善良;另外,文化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内心世界。
真正的美还体现在对生活的态度、言行举止等外在表现上。一个人走路的姿态、待人接物的风度都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比如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傲慢的言行就能表现出一种高雅的美丽,狂热浮躁或自命不凡就难以让人接受,更谈不上美丽了。
真正的美还在于平时的修养,要谦虚礼让、包容大度、关怀体贴别人。开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大气凛然的风度,更易表现出内心的情感,而富有感情的人就会赢得别人的赞赏。
另外,真正的美还需要培养高雅的兴趣。高雅的兴趣可以衬托出一个人的品味、素养、学识、能力。
总之,在众多真正美丽的人身上,我们总能找到这样的词汇:认真、执着、聪慧、敏锐、坚强、乐观、大度等。追求美而不误解美、亵渎美,这就要求每一个热爱美、追求美的人都要从生活中领悟美的真谛,把美的外貌与美的心灵、美的德行、美的语言结合起来,从而展现出人格、内心、外表和谐美丽的完整形象。
讨论与思考
1.如何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2.社会化的含义是什么?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3.青少年时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简述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5.什么是社会角色?试述社会角色的扮演。
6.为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请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完成青年时期的社会化。
7.作为父母的子女,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伴,你对自身角色是如何认识的,又是怎样扮演的?作为学生,染发涂甲、穿奇装异服、佩戴首饰、花钱阔绰、出口脏话是不是“个性”?
小讨论
(刘 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