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个体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景后,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被作为独立的诊断类别始于1980年出版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DSM-Ⅲ),该版共描述了12条PTSD症状,并分成3个症状群,随后的修订版DSM-Ⅲ-R(1987)将12条PTSD症状增加到17条。美国精神病学会最近的一次修订体现在DSM-Ⅳ(1994)中,这次修订并没有增减症状,只是将3个症状群的症状稍微进行了调整,最后形成了再体验(reexperiencing)5项症状、回避(avoidance)7项症状和过度唤起或高警觉(hyperarousal)5项症状。根据DSM-Ⅳ的症状诊断标准,必须同时具有1项以上再体验症状、3项以上回避症状和2项以上过度唤起症状,才能做出PTSD的诊断。
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the PTSD checklist,PCL)是Weathers等于1993年编制的自评量表,是国外众多用于评估PTSD工具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自评工具之一。该量表按照DSM-Ⅳ所描述17个症状编制了17个与之对应条目。
【内容及实施方法】
PCL的施测大概需要5~10分钟。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其总分仅能说明创伤事件对其影响的严重程度,能否做出PTSD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资料再作出判断。量表采用1~5五级记分,1=没有什么反应,2=轻度反应,3=中度反应,4=重度反应,5=极重度反应。根据DSM-Ⅳ的规定在每个条目上的得分≥3分时才能确定存在该项症状。
【测量学指标】
被试是来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区——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小金县某初中的初中生,共发放问卷590份,回收581份,资料完整的560份。其中男生292人,女生268人;初一179人,初二203人,初三178人;年龄在12~17岁,平均年龄14岁。描述性结果见表3-8。
表3-8 样本的PCL及因子上的得分
表3-8结果显示,被试在PCL上的平均分为36.77,标准差为12.08,男女生在PCL和3个分测验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信度:国外众多研究发现其具有优良的信度指标。根据DSM-Ⅳ的三因子结构,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分别为:再体验0.734,回避0.789,过度唤起或高警觉0.722,全量表0.888。上述样本中的307人间隔2个月重测系数分别为再体验0.40(P<0.01),回避0.45(P<0.01),过度唤起或高警觉0.448(P<0.01),全量表0.535(P<0.01)。根据King等人提出了再体验、回避、高警觉和情感麻木四因子结构计算4个因子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它们分别为:再体验0.734,回避0.713,情感麻木0.756,警觉0.722,总量表0.888。间隔2个月重测系数分别为再体验0.40(P<0.01),回避0.341(P<0.01),情感麻木0.419(P<0.01),过度唤起或高警觉0.448(P<0.01),全量表0.535(P<0.01)。
结构效度:PTSD的因子结构一直是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的热点课题,由于PCL的17个条目对应着DSM-Ⅳ所描述的17个症状,所以对PTSD的因子结构的探讨就变成了对17个条目量表的探讨。PTSD的因子结构的研究者从实证角度出发得到了不同的结构模型,但是就目前积累的实证资料来看,King等人提出的再体验、回避、高警觉和情感麻木的一阶4因子相关模型,和Simms等(2002)提出的再体验、回避、过度警觉和烦躁不安4因子相关模型,得到最多的支持。
利用上述数据我们对文献中出现的7个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King和Simms的模型拟合数据最好,2个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χ2=260.155,df=113,χ2/df=2.302,NFI=0.912,NNFI=0.937,CFI=0.948,GFI=0.949,校正拟合优度指数(AGFI)=0.931,RMSEA=0.048,期望交叉效度指数(ECVI)=0.609,Alaike信息指数(AIC)=340.155;χ2=268.297,df=113,χ2/df=2.374,NFI=0.909,NNFI=0.934,CFI=0.945,GFI=0.947,AGFI=0.928,RMSEA =0.050,ECVI=0.623,AIC=348.297,校正Alaike信息指数(△AIC)=8.142。仅从拟合指标上看King的模型比Simms的模型稍好,所以本研究的信度指标分别以DSM-Ⅳ的三因子结构和实证研究的四因子结构分别计算。
效标关联效度:以自尊、SCL-90总分和SCL-90中的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作为效标来确定PCL及各因子的区分与聚合效度,相关矩阵见表3-9。
PCL总分和三个因子与自尊的相关系数在-0.192~-0.299,而与SCL-90总分和SCL-90中的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63~0.775,而且PCL总分和3个因子之间的相关要高于其与SCL-90总分和SCL-903个因子间的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了PCL具有较好的区分和聚合效度。
实证效度:根据DSM-Ⅳ的症状诊断标准,必须同时具有1项以上再体验症状、3项以上回避症状和2项以上过度唤起症状,才能作出PTSD的诊断。根据被试者在PCL中的自评结果,按照此诊断标准,将相应条目中得分3分及以上者归为PTSD筛查阳性组(n=77,占14.6%),其余为筛查阴性组(n=450)。两组被试在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上的得分和差异比较结果呈现在表3-10。
表3-9 PCL总分及各因子与效标测量间的相关矩阵
表3-10 PTSD筛查阳性组和PTSD筛查阴性组在SCL-90上的得分比较
注:**.P<0.01;同时完成PCL和SCL-90的参与者共527人
由表3-10不难看出,筛查阳性组和筛查阴性组在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这也说明以PCL用于经历了重大灾难性事件青少年人群的PTSD筛查具有较好的实证效度。
诊断效能:国外有几项研究报道了PCL的诊断效能。当划界分确定为50分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2和0.83(Weathers et al,1993),44分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4和0.86,总的诊断效能为90%(Blanchard et al,1996)。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一)DSM-Ⅳ三因子结构的计分方法
再体验因子:前5个题目。
回避因子:第6题至第12题。
高警觉因子:第13题至第17题。
总分:17个条目相加,得分越高说明创伤事件对其影响越重。
(二)King等人四因子结构的计分方法
再体验因子:前5个题目。
回避因子:第6题,第7题。
高警觉因子:第8题至第12题。
情感麻木因子:第13题至第17题。
总分:17个条目相加,得分越高说明创伤事件对其影响越重。
(王孟成)
参考文献
[1]王孟成,戴晓阳,万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子结构:对地震灾区青少年PCL数据的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
[2]Weathers FW,Litz BT,Herman DS,et al.The PTSD Checklist:Reliability,validity,and diagnostic utility.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raumatic Stress Studies,San Antonio,TX,1993
[3]王孟成,戴晓阳.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PCL-C)在地震灾区青少年中的信效度.发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