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中国统计工作简介

—年中国统计工作简介

时间:2023-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各地进行的大量关于市场物价、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租佃关系等典型调查的基础上,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着手创建全国统一的统计工作。统计工作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编制“一五”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1962年4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1963年3月,国务院颁发《统计工作试行条例》。“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年中国统计工作简介_中国社会调查史

(一) 1949—1976年中国统计工作简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即成立统计处。解放初期,统计调查经历了从分散到统一,从局部到全面,逐步健全的发展过程。在各地进行的大量关于市场物价、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租佃关系等典型调查的基础上,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着手创建全国统一的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恢复的3年里,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摸清了解放初期全国工矿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进行了工农业总产值和劳动就业两项调查;在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开始建立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工作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编制“一五”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953年1月,政务院决定加强各级政府及各业务部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并统一制定全国性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迅速建立了统计机构,逐步建立健全了主要专业统计报表制度。同时,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其他多项普查,1953年首次发布统计公报。统计工作与计划工作密切配合,按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收集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为国家编制和检查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1957年“大跃进”开始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作风被践踏,高指标、浮夸风盛行。在“左”倾错误思想和“全民办统计”、“统计大跃进”的口号指导下,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原则遭到破坏,中央及地方统计机构和人员被精简,一些重要统计数字严重失实,统计工作遭到重大挫折。许多统计完全以政治路线为纲,只强调速度。同时,在全国各地的车间、工厂、工地、农村、医院、商店,以至于街道,到处都挂起了反映本单位甚至个人生产成果和工作成绩的各种形式的评比图表。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群众评比活动不断举行,被视为“全民办统计”的典范,统计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受到了严重歪曲。不过在此期间,也有一些统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对浮夸风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制。

统计工作“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给党和政府了解情况、制定政策带来了很大困难,大大削弱了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1961年初,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4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1963年3月,国务院颁发《统计工作试行条例》。“四四决定”和《条例》的贯彻实施,使统计工作获得很大发展。在此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核实了“大跃进”期间主要统计数字,为中央进行经济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经济调整进程;加强综合平衡分析研究,为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提供参考;大力精简统计报表,加强统计调查管理;加强统计工作的集中领导,全国县以上统计机构全部单设。但在这段时间,也出现了轻视数理统计,重视社会统计以及用高度政治性的调查来代替专业统计的倾向。

“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工作遭到严重破坏。1967—1969年,政府统计机构被撤销,大批统计人员下放劳动,国家统计几乎陷入停顿。直到1970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统计工作逐步恢复。统计人员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补齐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的全国重要统计数字,初步恢复基本统计报表制度,对“文革”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也为后来制定“四五”计划提供了基础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