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交易所并购潮席卷全球
纽约证券交易所与泛欧交易所4月4日正式合并,组成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在这两家交易所上市的同一种股票首次可以在欧美两个大陆每天12小时进行交易。5月26日,美国纳斯达克同意出资37亿美元收购北欧证券市场所有者OM X。另外,欧洲、美国、亚洲等地多家证券、期货交易所正在通过多种方式结成伙伴关系。
事件评论:在2000年以前,全球交易所的整合主要是在一国(地区)内部进行的。而到2000年后,这种整合的趋势开始跨越国界,交易所之间的跨国并购在全球证券市场全面展开。这种全球交易所行业(Global Exchange Industry)并购的发展趋势具有深远的战略背景。
从行业外部分析,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空间和时间的间隔逐渐消失,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证券市场整合提出了现实要求。对于世界上2 000多家具有全球影响的公司而言,它们希望自己的股票在全球各地24小时都能交易,从而有助于在世界各地以较低成本筹集资金。对于进行多元化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它们希望获得整合性交易服务和全球性投资机会,以便能快捷、低成本地管理各种复杂的交易和投资策略。在这些急剧变革且日趋复杂的市场需求下,高度分割的市场结构逐渐变得过时而缺乏效率。传统的证券交易所担心,如果它们不能使全球证券交易运作更便捷、收费更低廉,那么它们最大的客户群——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养老基金等将会加入另类交易系统(ATS),或者自己投资开设另类交易系统,从而使交易所的成交量和流动性受到损害。
在严峻的竞争形势面前,传统交易所需要通过市场整合来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纳斯达克前首席执行官Zarb(2000年)指出:“如果我们等待,另一种市场结构就会出现并将起到交易所的功能。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跨国界的市场整合,使投资者和企业能够在本国以外的市场投资和融资。”
在欧洲,欧元的诞生促进了欧盟内部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统一,欧洲证券市场监管专家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Lamfalussy Report)指出,一体化的欧盟经济需要一体化的资本市场予以配合,这将会促进资本产出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转变为欧洲证券市场的跨国并购和整合提供了外部的推动力。正因为如此,目前欧洲证券市场的整合程度远远高于全球其他地区。
如果我们着眼于全球大部分交易所已经公司化并上市的现实状况来分析,证券交易所进行全球并购和整合的内部动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节约成本创造规模经济效应。目前,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革命已改变了证券交易所的生存法则。在运作层面,电子化交易消除了传统大厅交易的时空限制和信息流动障碍,降低了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发布成本。在系统建设层面,电子交易系统仅需提高电脑的处理能力就可处理更多的交易,而不像传统交易大厅那样需要增加大厅面积和交易商数目。上述转变增加了交易所运营的潜在规模经济和最低有效规模。通过整合市场推介、产品发展和系统建设等成本,交易所可从市场整合中获取规模经济。
二是形成网络外部性。在本质上,交易所(或交易系统)类似于通讯网络,因此具有网络外部性这一基本的经济特征。从企业角度来看,它们会自然地选择上市公司数量众多、投资者买卖活跃的交易所挂牌上市;从投资者角度而言,他们更乐意选择金融产品齐全、规模大、交易活跃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所通过跨国的并购与整合可显著扩大市场规模和投资者基础,增强市场的网络外部性。
三是获得新的利润增长机会。目前,全球主要的交易所几乎都已经实现了公司化改制和挂牌上市。由于一国(地区)市场的发展容量总是有限的,因此国际主要交易所纷纷将目光投向国外,希望通过并购来获得新的业务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交易所上市后在资本市场上的筹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目前全球上市交易所的平均市盈率高达41倍,这就为战略购并提供了强大的资本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